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23 4.8折 ¥ 48 全新
库存61件
作者杨盈龙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55524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7557931
上书时间2024-10-15
杨盈龙,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政法宣传与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法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借调于中宣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研究、粉丝文化、国际传播以及青年短视频文化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一般课题、共青团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等诸多纵向与横向课题。曾在《光明日报》、《现代传播》、《中国电视》、《新闻界》、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等CSSCI、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制作的戏曲微电影《佘赛花》获得首届中国戏曲微电影大赛很好经典片奖。拍摄的纪录片《月亮•太阳•星星》获得联合国国际女性影像大奖、“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评委会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中国传媒大学“金核桃”很好纪录片三等奖、四川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入围奖等诸多奖项。
导言 第一章 Z 世代粉丝文化实践 第一节 中西方粉丝文化研究概述 第二节 Z 世代粉丝文化研究与数字实践 第三节 Z 世代男性粉丝文化与御宅族研究 第四节 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策略第二章 Z 世代虚拟偶像粉丝的追星故事 第一节 何谓虚拟偶像 第二节 Z 世代虚拟偶像的男性粉丝 第三节 Z 世代虚拟偶像的女性粉丝 小 结 第三章 粉丝场域:Z 世代青少年如何成为二次元粉丝 第一节 Z 世代二次元的动漫番剧、轻小说与游戏第二节 漫展、Cosplay、宅舞 第三节 二次元语言 第四节 萌文化的审美趣味 第五节 二次元场域中各元素的网络构型 小 结 第四章 “养成系”粉丝文化——Z 世代如何成为虚拟偶像粉丝 第一节 粉丝的初步养成——同人作品及音乐、游戏的作用 第二节 成为核心粉丝——演唱会的作用 第三节 仪式的认同与抵抗——粉丝群体应援仪式的作用 第四节 粉丝的身份认同——面基的作用 小 结 第五章 Z 世代粉丝的文化生产——粉丝形成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学校教育与时间资本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媒介资本 第三节 家庭结构与经济资本 第四节 个人成长与情感资本第五节 文化因素的影响与个体信仰的缺失 小 结 第六章 Z 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区隔与身份认同 第一节 文化区隔 第二节 二次元粉丝圈层的身份认同困境 小 结 第七章 Z 世代养成式粉丝文化的价值批判与建议 第一节 养成式粉丝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因素 第二节 Z 世代粉丝圈层文化的忧虑、反思与批判第三节 措施与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 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局外人的身份困扰与性别优势 附录 2 被采访对象的后续故事
第六章 Z 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区隔与身份认同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是社会等级区隔的标志,文化的区隔体系与社会空间的等级在结构上同源,文化从来都不能断绝与社会支配权力之间的姻亲关系。在二次元文化中,社会阶层带来的文化区隔冲突影响很小,文化冲突主要来自不同圈层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上的不同。文化区隔的产生来自其他次元群体对二次元文化圈层的不理解。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本书中区隔概念的内涵对于虚拟偶像迷群来说更多的是圈层文化认知不同而非社会阶级差异。
由文化区隔造成的身份认同是目前二次元群体内最大的困境。面临文化区隔与差异,二次元与虚拟偶像粉丝常常会因为他人的误解而产生身份认同的困惑。而且由于二次元群体以及虚拟偶像粉丝群体的某些仪式或行为,他们常常被误解为越轨人群从而被标签化,并且要承担来自社会主流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制约。Z 世代圈层文化区隔与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等因素促使这些虚拟偶像粉丝主动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层,从而期望获得一种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感。这种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也加速了粉丝成为虚拟偶像的忠实粉丝的进程。因此,不同圈层之间文化区隔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 Z 世代虚拟偶像粉丝群体的形成。
第一节 文化区隔
霍华德•贝克尔在《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提出“贴标签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越轨群体对主流社会的反叛性回应,越轨行为以及被标签化的形成是由强势人群造成的,这些群体规定了若干规则,违反这些规则就会被视为越轨行为,而制定这些规则的人则是维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群体。同样,由于文化圈层的不同,来自三次元世界的人难以理解二次元群体的行为。此时,三次元世界的人就会按照主流价值观去评判二次元群体的行为,那么,二次元群体就会产生一种被冒犯之感。“越轨的根据不是人们行动的性质,而是一些人将那些规则和制裁方法应用于‘冒犯者’的结果。越轨者是那些被成功贴上了越轨标签的人,而越轨行为则是被人们贴上了这种标签的行为。”面对一群喜欢“纸片人”的二次元男生、面对在演唱会上对虚拟人物撕心裂肺呐喊的男生、面对穿着奇奇怪怪衣服 Cos 的群体,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难以对该圈层文化产生理解与认同。甚至有一些对该圈层文化不理解的群体会带着鄙夷的眼光对其肆意评价,用“宅男”“御宅”“死宅”等词汇对其进行标签化,长此以往便产生了圈层之间的文化区隔。这样看来,二次元文化区隔的形成与布迪厄所谓的社会阶层关系不是很大,主要的原因来自不同群体文化之间的不了解、不理解以及主流社会对其群体文化的质疑。然而,正是这种面对异文化的不理解才最终造成了群体的内部恐慌,同样也正是这种恐慌,才使得二次元群体在异样的眼光中被排挤,成为亚文化边缘群体。而这种群体边缘化,使得二次元群体亟须通过种种途径去获得一种身份认同感与安全感。
笔者在进行线下调研的时候发现,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区隔现象随处可见,甚至引发了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冲突。尤其是对于喜欢虚拟偶像的粉丝群体来说,更是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哪怕是在二次元群体内部,虚拟偶像的粉丝群体也难以获得认可。通常这种文化区隔主要表现为二次元与三次元群体的文化区隔、虚拟偶像粉丝与其他二次元群体的文化区隔。
首先,从笔者调研的经历说起。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常常会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讲述给周边的三次元群体听,他们除了感到新鲜,还表现出极大的不理解,并发出“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疑问。而且,当笔者问虚拟偶像粉丝:“你们为什么会喜欢初音未来 / 洛天依?”他们的反应像是被冒犯一样,敏感又无奈。慢慢了解之后,笔者便再也不直接问这种问题了,因为在这些粉丝看来,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一般都是不理解或者不认同他们圈层文化的人。
其次,很多虚拟偶像的粉丝告诉笔者,他们要承受来自社会甚至自己亲朋好友的质疑和压力。
除此之外,笔者还采访了几位二次元圈外的人以及虚拟偶像粉丝的家长。
从田野调查的内容可以得知,至少到目前为止,二次元与三次元以及二次元内部还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区隔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因
为文化区隔产生了群体之间的冲突。但是,也有很多粉丝告诉笔者,虽然
他们的父母或者朋友不理解,但是他们也正在尝试或者以不干涉的行为努
力去谅解这些二次元粉丝的行为。
第二节 二次元粉丝圈层的身份认同困境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身份认同分为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前者是在自我归类、自我定位中寻求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灵状态,后者则是在较高层面上的特定社会群体中追寻一个共享的意义世界或文化背景,在这一文化背景的对照或衬托下获得群体的认同身份”。在二次元群体中个体的自我认同主要基于社会的群体认同,获得三次元世界的认同对于二次元群体来说非常重要。虽然二次元群体在最近几年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是二次元文化依然属于小众亚文化。甚至被父母、老师、朋友视为异文化。学者塔伊费尔(Tajfel)认为,“一个人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份和群体类别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主张人们努力地获得和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从而提升自尊。”c 正如本章第一节所列举的文化区隔现象,二次元群体在面对其他群体的时候,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成为最大的困境。
当二次元圈层粉丝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认同感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寻找身份认同。
首先,虚拟社区的身份认同。在虚拟社区寻找身份认同是二次元圈层最主流的认同方式。虚拟社区认同方式包括 QQ 群的认同、百度贴吧的认同、官方微信群的认同等。但是想要进入粉丝 QQ 群需要经过严格的答题,大部分题目都跟虚拟偶像有关。比如:“洛天依最喜欢吃什么?”“初音未来的粉丝叫什么?”“列举几首洛天依的歌曲”等。同样,进入官方微信群要答很多题,如果不是粉丝,根本就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要想进入洛天依官方微信群和 QQ 群首先要在粉丝群内获得答题链接,然后获得一个数字号码才能成功进入。官方微信群和 QQ 群里交流的内容也跟偶像有关,而且有管理员每天规范大家的言论。据观察,大部分虚拟偶像粉丝为“95 后”“00 后”,他们的交友方式主要是 QQ。这是由于 QQ 的功能比微信的功能多,在 QQ 群中,可以很方便地设置管理员、特定头衔,发起群集结、群投票、群公告,而微信群没有这些功能,因此,QQ 能更多满足年轻人多元化的需求。“QQ 群的很多功能非常方便,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用微信。”正是因为 QQ 的这些功能,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比如,为了刺激粉丝的活跃程度,QQ 群的管理员会根据粉丝在群中的活跃度以及为偶像打榜的贡献程度,给予粉丝一定的身份特权——群管理员身份。拥有群管理员身份之后,粉丝对偶像的忠诚度会增强,也更容易获得其他粉丝的认同。因为,管理员在群里可以作为发起人为偶像发起应援,而且拥有对不服从管理者实行禁言或者踢出群的权力,粉丝如果想继续待在这个群里,就必须服从管理。而粉丝为了在群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偶像的资源,寻找认同感,就必须服从这些规定与管理。同理,在百度贴吧中也是一样。百度贴吧里也有管理员,对于不当言论或者不适宜的帖子,管理员会进行删帖。而粉丝如果想要在百度贴吧发帖、获得偶像资源、寻找群体身份认同感,就必须遵守百度贴吧的规则。
其次,粉丝线下身份认同。线下的身份认同一般是虚拟偶像的粉丝聚会庆祝的一种方式,通常为粉丝线下应援、面基等。除了面基,线下打call 应援,尤其是演唱会现场打 call 仪式的应援也是粉丝增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打 call 文化起源于日本演唱会,是御宅族现场演唱会的一种应援方式,属于 WOTA 艺的一种。整齐的动作和有节奏的口号是对偶像演出的一种热情的肯定和尊重,是粉丝表达对歌手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打 call 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常出现在洛天依、SNH48 的演唱会上。由于初音未来是来自日本的偶像,因此,对初音未来的打 call 应援要采用日式的应援仪式。
很多粉丝认为在演唱会上完整地打 call,是自己对偶像的一种爱和肯定、是粉丝彼此之间的打 call、是对自己“信仰”的肯定。因此,在演唱会现场卖力打 call 和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是粉丝的自我肯定以及对他人的肯定,打 call 仪式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行为本身。
事实上,文化区隔带来的身份认同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粉丝个体在群体中的归属感,“文化身份专属于一个群体(语言、宗教、艺术等)的文化特点之总和,不仅能够给这个群体带来个别性,也能够使一个个体产生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粉丝通过这些方式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也加强了粉丝个体的身份归属感。比如,通过在 QQ 群中为偶像打榜、在百度贴吧中分享同人作品以及与偶像点点滴滴的经历、在线下与拥有共同爱好的粉丝一起应援偶像等,都会进一步促使虚拟偶像粉丝成为核心粉。
小结
由于圈层文化的区隔,Z 世代虚拟偶像粉丝在追星的日常生活中,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文化规则与意识形态,在规训与被规训的过程中,产生“越轨”或“贴标签”现象,引发文化冲突。进一步分析,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Z 世代虚拟偶像粉丝圈层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渴望。粉丝们在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会主动选择进入高组织性的粉丝组织机构,比如粉丝群、线下应援会组织等。同样,由于文化之间的不理解与差异性,不同圈层之间产生了文化区隔,最终上升为文化冲突。因此,主流社会与意识形态对二次元群体的不认同与权力制约、现实生活中三次元对二次元群体差异性对待以及鄙视行为,使得二次元群体亟须寻找组织获得自我认同。虚拟偶像粉丝在寻找认同的过程中,也会一步步成为忠实的粉丝,比如购买周边、为偶像打榜应援等。因此,粉丝社群的存在让粉丝获得高度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的存在是促进粉丝成为偶像核心粉的关键因素。
本书对粉丝“双向生产文化机制”进行深度分析。本书认为,数字时代的粉丝文化与社会、学校、家庭、资本等息息相关,并对粉丝行为的能动性、身份认同困境、圈层区隔文化进行分析,对粉丝圈层文化现状、粉丝社群文化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数字时代,粉丝圈层文化已经从早期的参与式文化发展为数字时代的养成式文化。数字时代的粉丝圈层呈现出诸多新的文化表征,粉丝个体在追星过程中付出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高昂的成本,资本愈加成为粉丝追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书中,作者将虚拟偶像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叙述Z世代虚拟偶像粉丝养成式文化生产。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广州
¥ 16.43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广州
¥ 18.43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广州
¥ 18.43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北京
¥ 24.25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广州
¥ 16.43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广州
¥ 18.43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北京
¥ 23.39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北京
¥ 25.25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成都
¥ 24.22
中国Z世代粉丝圈层的文化生产研究
全新武汉
¥ 28.7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