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唤醒:探寻实践哲学的教育方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的唤醒:探寻实践哲学的教育方式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3.46 6.2折 86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政涛,李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297620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6元

货号11304508

上书时间2024-10-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曾出版专著多部,如《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教育常识》《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教育与永恒》《教育科学的世界》《“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教育人类学引论》等。

目录
引言  以教育的方式重建实践哲学
第一章  论题的提出:以“问题史”的方式重新审视“实践哲学”
  第一节  古希腊基源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近代传统的形成与改造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翻转
  第四节  二元论认知方式的改造
  第五节  在回归中再造古希腊传统
第二章  论题的展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谁的问题?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何种性质?
  第三节  作为“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论题的回归:教育场域中的“生命·实践”
  第一节  理论属性:作为“事理研究”的“生命·实践”教育学
  第二节  作为方法论的“生命·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
  第三节  作为生存方式的“生命·实践”:理论人与实践人交互生成
第四章  论题的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逻辑”
  第一节  为什么提出“转化逻辑”?
  第二节  何谓“转化逻辑”?——一种实践逻辑
  第三节  “转化逻辑”是否可能?
  第四节  “转化逻辑”如何可能?
第五章  论题的推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化逻辑”的现实样态
  第一节  教育理论的知识谱系与实践向度
  第二节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转化机制的扎根分析
  第三节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转化机制的田野考察
第六章  论题的深化: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化逻辑”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  转化维度之一:教育主体间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  转化维度之二:教育主体间的“话语认知”
  第三节  转化维度之三:教育主体间的“思维意识”
  第四节  转化维度之四:教育主体间的“行动策略”
第七章  论题的突破:以“成事成人”作为实践哲学的教育学表达
  第一节  主体的回归:以“成事中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实践
  第二节  价值的澄清:以“生命的自觉”为旨归的教育实践
  第三节  行动的创生:以“事理的融通”为追求的教育实践
结语  作为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新形态的“生命·实践”教育学

内容摘要
历史意识是方法论意识结构的一部分。对方法与问题关系的探究,只有回到历史根基之中,寻找其历史脉络中的发展节点和转折点,其意义才能显现,以此为基石的研究才是稳妥可靠的。历史即传统,它通过缔造不同时段的传统,为处于当下的后来者奠基,使其作为先在之物润泽后来者。进入历史,就是进入某一或某些传统。它们相互诠释和表达。我们进入和把握实践哲学的历史和传统时,把握的对象和方式有多种选择:从概念传统(概念史)、问题传统(问题史)、观念传统(观念史)、思维方式传统(思维史)到表述方式传统(表述史)等。其中,概念史最为根本,也最具全息性:一窥可见全貌。问题史从未离开对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为了真正进入问题,必须对问题的内在脉络和发展线索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概念史叙述和分析的方法恰恰能满足这种要求。通过概念史的叙述来形成所要探讨问题的基本框架和轮廓,显示问题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趋向,及其内在张力,使我们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认识,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概念不是问题的工具,甚至不是思想的工具,它是问题本身,也是思想的实质。如果试图理解作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关系思想史,那么概念史是不可或缺的基架。

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既往的概念史研究已相对周详,用一本书甚至一本词典去承载,或许仍不能完全容纳,这也不是本书的任务。况且,我无意充当文抄公搬运工。对概念史的回顾,旨在看出貌似周全的历史图景中的缝隙、暗斑和缺漏,并在缝隙中注入新的眼光,让暗斑显明,使缺漏得到弥补,以此获得与以往稍许不同的概念图景。与过往概念史分析思路不同,我们不再将理论实践分割开来,而是尽可能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分析单位,作为概念史考察和词源学探究的起点。同时,我们也不做纯粹单一的概念史分析,而是将其与问题史、思维史等联系起来,在综合渗透中呈现历史脉络。所谓关系,至少有两种表现形式:基于差异的对立或割裂、基于相同的相通。在人们试图对理论实践进行概念化并不断重建丰富的过程中,其关系形式的内涵与外延也处在不断生成演变之中,因而具有历史性。理论实践的概念史,就是理论与实践关系史思想史

通过对这独特历史的纵览,根据观念及其从出的方法论(包括“思维范式),可将其分成五个阶段,每阶段各有其代表人物。以下分节述之。

第一节古希腊基源的形态特征

时下对“理论与实践识见,普遍表现为如下常识:理论是抽象思维及其成果,实践是人的行为活动,实践是对理论成果的实际运用,或是对抽象理论的具体操作。它的典型言说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方式就是运用。这一识见不仅简陋,而且并非原意,因为它是近代哲学思维的产物,已经背离了其思想源头,即古希腊哲学的认识传统。

古希腊哲学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从模糊抽象到清晰具体,从混沌中的统一区分后的统一的变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