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秧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秧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13 2.0折 36 全新

库存20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丹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94832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11522244

上书时间2024-10-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场地和装备

第二章运动保健

第一节自我身体评价·

第二节运动价值

第三节运动保护

第三章基本技术

第一节东北秧歌练习

第二节东北秧歌(女)

第三节山东鼓子秧歌

第四节山东海阳秧歌

第五节山东胶州秧歌·

第六节健身秧歌



内容摘要
秧歌,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在广场舞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秧歌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舞队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舞

者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乐演奏,变换各种队形,舞姿丰富多彩。

第一节起源与发展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乐舞文化,尤其是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更是源远流长,风采各异。秧歌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规模宏大,气氛热烈,深受人们喜爱。

一、起源

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秧歌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为民间歌舞。秧歌大概产生于宋代,最初可能叫“讶鼓(迓鼓)”。以“妜哥”为主要角色的西域歌舞,与汉族元宵社火结合而成为秧歌的时间是宋代,地点是中西部结合区域甘肃、陕西一带。

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称虽异,但都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形式,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秧歌逐步演变成习俗,在灯会、年节中表演。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摩肩接踵,妇女们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可谓盛况空前。湖州的灯节,每晚各坊市都有伴唱秧歌。《柳边纪略》中记载了当时黑龙江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然而,农民插秧时节的农活十分繁重,人们不可能在栽秧现场扭秧歌。所以,这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只有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里,由组织起的秧歌队来进行。

二、发展

(一)传播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郑重地论述了人民大众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发展作用。从此,延安就掀起了“新秧歌运动”,使中国的舞蹈艺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秧歌”舞,发源于陕北的“踢场子秧歌”。本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歌舞,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文艺家对它进行了加工,并注入了时代精神。它有强劲的节奏、雄健豪迈的……



精彩内容

秧歌,又称扭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秧歌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舞队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舞者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乐演奏,变换各种队形,舞姿丰富多彩。本书介绍了秧歌的起源与发展、场地和装备、运动保护、基本技术等,通过图解、示范和教授秧歌的每个动作规范、基本技术要领,可使学员轻松掌握秧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