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变迁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变迁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4.21 6.2折 8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玉昌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7754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9660502

上书时间2024-10-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一 多样化优存: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及其研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 从指涉到顺延: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文化意象

 三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符号意识形态:天地、时令与他性

 四 远古文明中走来:文献中的技术变迁史

 五 核心概念界定

 章 技术的社会进步功能与概念演进

 节 传统技术的概念与演进

 一 传统技术的社会进步功能

 二 技术概念与演进

 第二节 技术阶梯与社会、文化演进

 一 “技术阶梯”的内涵与外延

 二 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技术基础

 三 器物:“技术文化丛”的历史描述

 第二章 都柳江少数民族族群、社会与技术形态

 节 早期传统社会形态

 一 都柳江流域“自然生态圈”与“侗族文化生态圈”

 二 技术、个体和社会

 三 侗族技术文化的明显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早期基本技能

 一 低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

 二 侗族早期的工具及技术

 第三节 重大发现、发明及传承

 一 发明和发现的认识分析

 二 都柳江流域发现与发明的技术变迁

 三 口传心授的技术传承模式

 第四节 语言与身体技能

 一 语言与言语技术关联

 二 身体技术

 第三章 部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形态

 节 侗族形成之初的生产技术及其变迁

 一 集体狩猎及其技术与变迁

 二 溪沟捞鱼的原则及其技术变迁

 三 采集向田园种植的技术变迁

 第二节 明王朝南下屯兵时期的生产、生活技术

 一 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水利灌溉技术

 二 野外放养的驯化技术

 三 早期的金属冶炼技术形成

 第三节 “皇木征办”时期的林业生产技术

 一 “皇木征办”时期的都柳江社会格局

 二 木商经济带动下的社会与技术变迁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手工制作技艺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手工艺发展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都柳江流域传统建造技术及其变迁

 节 传统建造技术及工具变迁

 一 都柳江流域传统建筑技术溯源

 二 都柳江流域传统建造材料

 三 建造工具

 第二节 鼓楼的建造技术及变迁

 一 鼓楼的文化意义及功能

 二 鼓楼掌墨师与鼓楼的建构技术

 三 鼓楼的建造过程

 四 鼓楼的类型

 第三节 风雨桥的建造技术

 一 风雨桥的功能及其在侗族文化中的结构叙事

 二 风雨桥的结构及技术构造

 三 风雨桥的建造技术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 纺制技术及其变迁

 节 纺制技术社会背景及变迁

 一 纺制技术中的女性角色

 二 历史着装特点

 第二节 纺织技术及其变迁

 一 棉花的种植

 二 纱的加工技术

 三 布的加工

 第三节 制衣技术及其变迁

 一 侗族服饰纹样及色彩

 二 制衣工艺手法及其变迁

 第六章 都柳江流域传统教育技术及其变迁

 节 唐代以前的侗族教育

 一 原始形态的教育内容

 二 教育技术形式中的“位育”

 三 原始形态的侗族教育技术特点

 第二节 唐、宋、元时期侗族教育技术及其变迁

 一 唐、宋、元时期侗族教育及其特点

 二 科举制度对侗族教育及教育技术变迁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 明清时期教育变迁

 一 社会格局变化促使教育技术变迁

 二 各级各类学校的兴起与变迁

 三 传统教育技术变迁的影响与表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都柳江流域教育及其变迁

 一 民国成立之初的文教政策对侗族地区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二 新中国成立后侗族本土化教育的变迁

 第七章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的当代价值

 节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的价值本真追溯

 一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开拓了新的考古探究领域

 二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可发现区域内的不同民族的生命旨趣和历史定位

 三 透过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可把握和观察区域内生命、生态、生产的多样性主题

 第二节 少数民族技术考古发现对认识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文明的价值

 一 可从遗迹和遗存背后的技术考古线索认识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族源和族群

 二 技术考古中的器物形态、器物的礼用奠定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三元格局”

 三 器物变迁层面的社会进步脉络发现

 第三节 生态扶贫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价值实现机制

 一 尊重与引导并举,变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古为今用,促都柳江流域生态脱贫

 二 推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主体化合作机制,促产业多元循环发展

 三 以发展人的生产创新能力为先导,促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经济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少数民族生存的地域性决定了人在独特天地系统之间与自然、社会、人的自生、互生、创生发展,独特的天地系统,生成了独特的人类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存续,对族群内部个体社会化和传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技术是人类智慧和实践的创造物,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造,都体现了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水平和文化形态,透过技术创造的遗迹和遗存可以推断出有关人类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信息。

精彩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 绪论、技术的社会进步功能与概念演进、都柳江少数民族族群、社会与技术形态、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形态、都柳江流域传统建造技术及其变迁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