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0.92 6.2折 ¥ 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法)让.伊波利特著,齐闯译 著 齐闯 译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47082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7358368
上书时间2024-10-06
让·伊波利特(Jean?Hyppolite,1907—1968)是20世纪中叶复兴黑格尔研究的重要人物,也是战后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伊波利特出生在西南部城镇容扎克,青年时代曾与让-保罗?萨特、?康吉莱姆、雷蒙?阿隆等人同期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他还是莫里斯?梅洛-庞蒂的挚友,也是吉尔?德勒兹、阿兰?巴迪欧、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的授业恩师。伊波利特有着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勤恳的治学态度,为了钻研古典哲学,他自学德语,于1941年首次将《精神现象学》翻译成法语。深厚的学识为伊波利特的学术事业夯实了基础,也拓宽了道路。他于1945年成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后于1949年赴索邦大学任教。1954年,伊波利特回到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担任校长,并从1963年开始任职法兰西学院哲学思想史首席教授,直至1968年在巴黎去世。伊波利特最后将自己在法兰西学院的教席传给了福柯,后者在翌年纪念自己导师的悼词中强调:“伊波利特为我们提出了一切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
第一部分黑格尔的生命与存在概念
第一章黑格尔耶拿时期哲学中的生命概念与生命意识......3
第二章黑格尔现象学中的存在概念
第二部分黑格尔的历史概念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意义旨趣
第四章异化与对象化:论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第五章马克思与哲学
第六章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概念的批判
第七章马克思《资本论》的结构与哲学前提
第四部分真理与存在间的关系问题
第八章黑格尔现象学中的人类境况
第九章论黑格尔的《逻辑学》
译后记法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后现代思想萌芽的理论中介
第一章黑格尔耶拿时期哲学中的生命概念与生命意识
意识与生命
精神现象学》中讨论“自我意识”的章节,构造出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首要元素。意识发现它的对象不再外化于它,“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结构”也不再是逃离于一切意识关系的“自在对象”。①自我意识在其直接形式中就是欲望,而它所直面的对象就成了意识的欲望对象。从这个角度出发,意识便与生命相同,同时,这种受欲望驱动的生物,并不会把它的欲望对象当作某种完全外化了的东西。作为一类富有生机的物种,他只有在真正获得了满足的相遇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成为他者”的特征。这类富有生机的物种占有对象,并把它同化到自己的本质属性当中,由此成就了自身的血肉之躯。通过这种方式,他把对象和自身确证为内在的同一性。黑格尔早在《精神现象学》之前的耶拿手稿中,就反复阐述了这类生命物种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有机物表现为无中介的力量,可以说,这种活力能够将无机物置于有机物的流动之中”。”在别的地方,黑格尔也强调,“正是通过吃与喝,我们才了解了无机物就其本身来说以及在其真正意义上究竟是什么......那就是它们无意识的概念”。②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黑格尔是如何理解概念运动的,也就是说,他把它看作通过符合对象发展的知识模式而对对象本身的渗透。这种与人的生存经验相一致的意识概念,把我们引向了黑格尔早期沉思的内部。当他在伯尔尼以及法兰克福时,对哲学的思辨并无太大兴趣,反而醉心于对人类境况的描述。的确,如果撇除了黑格尔早期论述亚伯拉罕以及关于“爱”的文本,那么,尝试着对他就意识与生命做出的更为晦涩的反思而进行有效解读,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黑格尔的早期作品与首卷《耶拿体系》(JenenserSystem)或者《精神现象学》之间却存在巨大差异。在后面的文本中,黑格尔致力对生命进行概念化,而早期却倾向……
本书以文集形式收录了伊波利特撰写的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九篇文章,这些文章被划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黑格尔的生命与存在概念”、“黑格尔的历史概念”、“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真理与存在间的关系问题”,且每一部分都涵盖了二至三个章节。全书对黑格尔的生命意识、苦恼意识以及存在和意义等概念进行了讨论,也对《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尤其是黑格尔早期神学笔记和耶拿手稿进行了整体梳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