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问西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问西东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7.41 6.0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晓琨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0441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704185

上书时间2024-10-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晓琨,蒙古族,考古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副教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自1995年以来,参加了河口遗址(1995)、金斯太洞穴遗址(2000-2001)、元上都遗址(2003)、小河遗址(2004)、东黑沟遗址(2006)等30余处遗址、墓葬、长城及烽燧遗存的发掘和调查,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及蒙古国、俄罗斯、日本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学术兴趣涉及岩画、旧石器晚期及北方民族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在《文物》、《考古与文物》、《人类学学报》等考古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一 锡林郭勒的地理环境

(一)锡林郭勒的地形、地貌

(二)锡林郭勒的气候

(三)锡林郭勒的动植物群落

(四)动物地理区划上反映的锡林郭勒通道

(五)小结

二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金斯太洞穴遗址简况

(二)金斯太洞穴的古环境背景

(三)金斯太洞穴中的莫斯特文化因素

(四)金斯太洞穴文化发展特点

(五)人类化石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

(六)小结

三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锡林郭勒1万年来的环境演变

(二)锡林郭勒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的发现

(三)裕民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四)兴隆洼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五)红山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六)龙山时代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七)传播路线及特点

(八)小米反映的东西文化交流

(九)小结

四 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朱开沟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二)小麦传播线路反映的文化交流

(三)夏家店上层文化因素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四)小结

五 岩画所见的文化交流及年代

(一)人面像、同心圆岩画的年代

(二)动物岩画的年代

(三)车辆岩画的年代

(四)岩画的创造者

六 伊和淖尔墓群所见北魏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锡林郭勒北魏遗存的考古发现

(二)伊和淖尔北魏墓群的考古发现

(三)伊和淖尔墓群丧葬习俗等所见的文化交流

(四)玻璃器所见的中西文化交流

(五)金属器制作技术所见的中西文化交流

(六)人物银碗所见的中西文化交流

(七)人物铺首所见的文化交流

七 结语

(一)锡林郭勒的“中间人”地位

(二)锡林郭勒考古反映的文化交流模式

(三)锡林郭勒与草原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锡林郭勒的地理环境(一)锡林郭勒的地形、地貌锡林郭勒(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流),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面积超过20万平方千米,东界是大兴安岭南段山脉西麓,南接阴山山地北麓,西至集宁一二连浩特铁路。锡林郭勒高原最初形成于2.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至300万年前形成广大的蒙古高原面。至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蒙古高原进一步上升,气候转为干燥,风力作用加强,许多河流枯竭成为干谷,湖泊萎缩,形成许多盐碱湖泡和洼地。全新世以来,高原处于缓慢上升阶段,逐渐形成现在的地形、地貌(图1-1)。锡林郭勒地势自东向西、由北向南降低,海拔800-1200米,外缘有低山丘陵隆起,北面是由古生代变质岩、花岗岩组成的巴隆巴格龙丘陵,东南有大兴安岭西北麓山前丘陵,南面有阴山后山丘陵与低山。高原面开阔,由于长期的流水切割,呈波状起伏,第三系湖相砂岩,砂页岩、泥岩组成的宽缓岗地、平坦台地与众多大小不等的盆地、甘谷、河床和低洼地交错相间。东北部乌珠穆沁盆地(图1-2),是一个北东向的断裂式沉降带,河网较密,水源丰富。由乌拉盖河、吉林河和锡林河等河流塑造的冲积—洪积平原,土地与水草资源丰富,湖沼和湿地较多,沿河草场是良好的夏秋营地。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形平坦,沼泽零星分布,地表水系不明显,少数季节性的洪水沟成为夏秋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较贫乏,构成缺水草场。

西南部是发育在第四纪湖相沉积物及冲积物上的浑善达克沙地(图1-3),是一系列北西一南东向延伸的垄岗沙带,沙丘比高15-20米,绝大部分为半固定、固定沙丘。由于降水量稍多,地下水也较丰富,在规模不等的丘间低地中,常汇水形成为短小水流,或集水成为湖泊与湿地。中北部是阿巴嘎熔岩台地(图1-4),有许多锥形火山丘,比高50-160米,由于流水顺玄武岩裂隙的侵蚀,熔岩台地多呈长条状或者方山形态,常与谷地、台间洼地相间分布。台间洼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台地顶部,土层浅薄贫瘠,但草质优良,是理想的打草场和冬季雪后放牧地。锡林郭勒的东南端与大兴安岭南段的苏克斜鲁山相接。苏克斜鲁山是一个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据。山体高而窄,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全长600千米,宽70-150千米,海拔1000-1600米,相对高度100-500米,北部低、西南部高,在克什克腾境内达1800米以上,最高点大光顶山高2067米。东斜面群山重叠,山体连脉,山势陡峻,由中山带、低山丘陵至浅丘漫岗过渡到西辽河平原。山地的主脊,即中山带……



精彩内容

本书从锡林郭勒的地理环境背景出发,分别就锡林郭勒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北魏时期考古发现以及岩画登反映出的文化传播交流现象进行了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传播,从金斯太洞穴距今4.7万年的勒瓦娄瓦石片,讨论了欧洲莫斯特技术在锡林郭勒的传播,以及金斯太洞穴与新疆通天洞等姊妹遗址的文化现象比较;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辨识出裕民文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及传播,以及粟的种植反映的文化交流。青铜时代的交流盛况,反映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出现,以及小麦等谷物在这一时期的传播交流。锡林郭勒岩画数量众多,本书全面介绍了锡林郭勒岩画的类型与分布,重点讨论了人面像、车辆等岩画因素的来源及年代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