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现代金融监管:理论、框架与政策实践:theory, framework and policy practice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解现代金融监管:理论、框架与政策实践:theory, framework and policy practice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73 6.2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7324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0816801

上书时间2024-09-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勇,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Finance(SSCI)、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SSCI)、Economic Modelling(SSCI)、Economic Systems(SSCI)、Asian Economic Journal(SSCI)等国际期刊,以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长期担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以及多种英文SSCI期刊的审稿人。   2008年以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4部,其中两部已被译为英文海外出版。2012年和2014年两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4年获“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金融监管的理论脉络
  1.2  金融监管的实践发展
  1.3  金融监管的未来取向
  1.4  本书的目标与定位
第2章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2.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理论
    2.1.1  市场不完全与金融监管
    2.1.2  过度风险承担与金融监管
    2.1.3  流动性保险与金融监管
    2.1.4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监管
  2.2  金融监管的利益分配理论
    2.2.1  金融监管的寻租理论
    2.2.2  金融监管的利益集团理论
    2.2.3  金融监管的生命周期假说
  2.3  金融监管的权力配置理论
    2.3.1  金融监管的程序选择
    2.3.2  金融监管的权力配置
  2.4  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理论
第3章  金融监管的模型框架
  3.1  基本模型
  3.2  模型扩展I:民营金融机构的
    3.2.1  关闭政策与监管边界
    3.2.2  存款保险与监管边界
  3.3  模型扩展Ⅱ:异质性金融机构与监管偏好
    3.3.1  国有和私有金融机构的风险差异与最优监管边界
    3.3.2  金融产业结构、监管偏好与最优监管策略
    3.3.3  产业结构动态发展与最优监管路径选择
  3.4  模型扩展Ⅲ:监管代理关系与监管者自利
  3.5  模型扩展Ⅳ:多重监管与监管者竞争均衡
    3.5.1  统一预算约束下的监管者竞争均衡
    3.5.2  分离预算约束下的监管者竞争均衡
  3.6  模型结论的相关政策启示
    3.6.1  风险控制、贷款期权与监管政策选择
    3.6.2  存款保险、道德风险与监管政策选择
    3.6.3  金融产业结构特征与监管政策选择
    3.6.4  监管者目标与监管代理关系
    3.6.5  监管体制、预算分离与监管者关系
第4章  金融监管的主体资格:监管独立性问题
  4.1  监管独立性的界定
    4.1.1  管制独立性
    4.1.2  监督独立性
    4.1.3  机构独立性
    4.1.4  预算独立性
  4.2  监管独立性的衡量
  4.3  监管独立性、金融稳定与金融效率
    4.3.1  监管独立性与金融稳定
    4.3.2  监管独立性与金融效率
  4.4  监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4.4.1  监管独立性与经济和制度发展
    4.4.2  监管独立性与“政治俘获”
    4.4.3  监管独立性与法律传统
    4.4.4  监管独立性与规避监管博弈
  4.5  监管独立性的制度安排
    4.5.1  监管独立性与中央银行独立性:制度安排的争论
    4.5.2  监管独立性与政治文化:制衡与兼容
    4.5.3  监管独立性与政治控制和治理:使责任机制发挥作用
第5章  金融监管的作用边界:监管适度性问题
  5.1  一般管制理论中的金融监管:存在最优的监管边界吗?
  5.2  监管水平、监管偏好与最优金融监管强度
    5.2.1  监管水平与监管偏好
    5.2.2  监管水平与最优监管强度
    5.2.3  监管水平约束下的监管动态路径
  5.3  监管水平约束与金融监管强度的适度性
    5.3.1  分析方法与逻辑命题
    5.3.2  样本数据与变量说明
    5.3.3  实证分析结果
  5.4  监管水平约束与混业监管的渐进路径
第6章  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体制合理性问题
  6.1  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模式
    6.1.1  机构型监管:高度专业化模式
    6.1.2  功能型监管:动态适应性模式
    6.1.3  目标型监管:“第三条道路”
  6.2  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6.2.1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6.2.2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6.2.3  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6.2.4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
    6.2.5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6.3  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第7章  长期中的金融监管:动态均衡与路径选择
  7.1  监管偏好的动态发展与金融监管的长期路径
  7.2  稳定和效率综合权衡下的金融监管长期均衡
    7.2.1  模型刻画
    7.2.2  实际中的金融监管长期趋势:经验与理论契合吗?
  7.3  开放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监管长期路径与政策工具
    7.3.1  渐进式金融开放中的金融监管:露马模型及其政策内涵
    7.3.2  金融监管中的开放保护与国家控制:约束型长期路径中的政策工具
第8章  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波动与调控
  8.1  经济周期与金融监管:顺周期性与逆周期而动
    8.1.1  经济周期中的金融因素:基础文献梳理
    8.1.2  顺周期性视野中的金融监管:微观审慎为什么失效
    8.1.3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
  8.2  经济周期、监管压力与宏观审慎政策效果
    8.2.1  相关文献基础
    8.2.2  模型设定、估计方法与数据描述
    8.2.3  实证分析与检验
    8.2.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8.3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
    8.3.1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8.3.2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8.3.3  进一步的讨论:金融创新究竟改变了什么
第9章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与搭配
  9.1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的文献基础
  9.2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的模型框架
    9.2.1  家庭部门
    9.2.2  企业部门
    9.2.3  银行部门
    9.2.4  政策部门
    9.2.5  外部冲击
  9.3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的模拟分析
    9.3.1  参数校准与估计
    9.3.2  脉冲响应函数
    9.3.3  社会福利分析
  9.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3金融监管的未来取向

基于全球各主要国家在金融监管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反思其理论逻辑和基础可以发现,良好的金融监管框架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明确的监管目标。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在确保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基础上,促进金融运行及其服务效率的长期提升。具体而言,在宏观层次上,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稳定性和效率性的平衡,其中效率性要以稳定性为前提和基础;在微观层次上,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公正、高效、透明)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金融创新等以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丰富的监管工具。随着金融体系的日益发达和金融创新活动的多样化、常态化,金融监管的工具和手段也应该不断丰富和完善,通过合理设计和及时推出各种宏微观审慎工具,最终形成宏微观相结合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金融监管“工具箱”。此外,为满足现代金融体系下的金融监管需要,还应该研究和加强大数据和金融科技(Fintech)等前沿技术的运用,通过监管工具的科学化和量化分析,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果和效率。

三是有效的监管行为。不论是宏微观审慎监管,还是市场行为监管,都应该有一套基本的行为准则约束,以防止随意决策和权力滥用所带来的

政策风险。同时,由于金融监管本身是高成本的活动,监管行为本身应遭循“经济性”原则,通过行动协调和信息共享等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尽量降低监管成本和减轻被监管者的负担。此外,为确保监管行为规范、有效和符合长期性标准,还应建立对监管者的再监督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制度约束。

四是合理的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包含各监管主体之间的职权边界、责任划分、协调机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目标是通过结构化的制度设计,将金融监管的相关要素整合在同一个框架之内,确保监管目标、工具和行为的一致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消除监管盲点和避免重复监管。此外,金融监管的体制安排还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在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文化制度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建立起相应的监管体制。

对于中国而言,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发展支持,而高质量的金融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监管支持。因此,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发展和动态完善,对全面完善国家治理特别是金融层面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和2018年银保监会的合并,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中国式的“伞式”监管体制也已露雏形。尽管如此,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发展需要,现行的“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格局显然不太可能是终极的制度安排,顶层设计的最终形式尚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动态优化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理论学者和政策决策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土壤上“内生出”真正适合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监管体制安排。

……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对金融监管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九章。第1章对全书的背景、内容和定位进行了概览性介绍。第2~6章依次论述了金融监管的经典理论、模型框架、主体资格、作用边界和组织结构等基本问题,第7章讨论了长期中的金融监管动态均衡与路径选择问题,第8章分析了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传导机制,最后一章对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进行了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