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1.48 2.0折 ¥ 58 全新
库存98件
作者吕章申主编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4825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8951647
上书时间2024-09-25
人们常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形容官场的腐败,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更是将清末官场的丑陋揭露得淋漓尽致。其实,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卖官搂钱不仅反映了官场腐败,也是清政府敛钱的一贯政策。
清代所订捐官章程,分暂时事例和现行常例两种。康雍时期,只捐虚衔,不能做实官。顺治时期,要买个官,捐银约七八千两,但还得考试,文理通顺的可以给个知县,不通顺的只能给个守备。到清代后期,将捐官列为朝廷的财政收入,虚衔之外还可以捐实官。
捐什么官,要多少银子,都明订章程,明码标价。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台以下,都可按规定银两数捐得。具体的捐官操作由户部捐纳局主管,捐得的银两统一交户部国库,后来也有一部分分到省里边用,但主要归户部国库。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的这份捐官执照,纵59厘米,横49厘米,为纸质,石印,墨笔填写。执照印制的图形呈六角形,边饰花卉图案。执照的所有者是安徽安庆府怀宁县人段忠位。执照中记录了段忠位的体貌特征,他身材中等,面白有须,年龄为44岁。这是身份的证明,以防止假冒。执照上还记录了段忠位的家庭情况,“曾祖巨川,祖香谷,父晴昉”,以示祖上三代身家清白,没有从事过娼、优(卖艺人)、隶(衙门里下等当差的人)、卒(军中下等服役的人)等这些低下的、不符合选官条件的职业。
根据执照提供的信息,段忠位“由俊秀捐监生银一百八两,加捐布政司职衔,银三百两”。所谓俊秀,是指明清时期,援生员之例捐资纳粟入国子监读书的富家子弟。“捐监”就是花钱向清政府买“监生”学历。“监生”地位要高于举人和秀才,它是“国子监的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中央的官学,能在最高等的学府读书,身份自然就显得尊贵些,所以捐纳监生这桩买卖生意兴隆。从这份执照可见,清朝捐一监生的费用是108两白银。不过根据学者研究,到了咸丰六年(1856),因为鸦片战争,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为调动广大绅商捐官的积极性,捐一个监生的费用标准由之前的108两已经减少到88两。
清朝大量的捐纳是捐监生,但“监生”只是“出身”而不是官职,虽然监生经过一定程序也有出任资格,但是时间长,机会也少。根据清朝统治者在《钦定大清会典》中的规定,清朝的一些官职必须由科甲出身的人担任,还有一些实权官职必须由正途出身的人担任。所谓正途,是指除恩贡、拨贡、副贡、优贡生、恩监生、优监生和荫生外,其余出身的人如果经过国家大员(指一、二品的高官)的保举,也可以看作是正途出身。而旗人享有特权,不必有人保举也可以看作等同于正途出身。段忠位既没有高官保举,又不是旗人,如果以俊秀身份捐官的话,就只能授给从九品或未入流的官。因此,他在缴纳了108两银子之后,又交了300两银子,为自己加捐了布政司经历职衔。官位为从六品。虽然官位不高,但有了这个保障,就增加了他获得实官、真正走上仕途的机会。
这份道光二十六年(1836)十月由户部发放的捐官执照,是清政府卖官敛财制度的铁证,它从侧面揭示了清代官场腐败的一个根源。捐纳制度给一部分富人打开了挤入缙绅阶层或官员队伍的方便之门。有的人虽然没有当上实官,但也可以享受到官员的礼遇和特权,免除了老百姓所必须承担的徭役和赋税,俨然成了当地有钱有势的缙绅。官位和职级可以靠捐纳一定数量的银钱或米粮后获得,那么这些人得到官位后又怎么会不想办法去搜刮百姓来补偿自己的损失呢?因而,买官卖官最终的受害者是普通的老百姓。百姓穷困潦倒,自然民心思变,从而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石。
☆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复兴之路”100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通俗读物
☆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精品教材
《复兴之路展品100个故事》堪称“复兴之路”展览的精华版,通过精选代表典型历史事件的典型文物,还原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及符号含义。旨在同展览一样,成为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此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复兴之路展品100个故事》通过对100件展览图片资料的解读,回顾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突出复兴之路的宏大主题。
《复兴之路展品100个故事》在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精品教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