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教育理性的光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追寻教育理性的光芒》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72 4.8折 80 全新

库存8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海民著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193375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17447822

上书时间2024-09-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柳海民,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教学名师,首批“跨世纪 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研究。出版著作和教材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 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等20余项,获 教学成果奖、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教材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 成果奖等奖励50余项。



目录

一、问道析理·教育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本论

跨世纪文化转型与新世纪教育重塑

略论教育优先发展

个体认识发展过程、特点与教育过程——关于教育过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简论“个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重大成就:教育基本理论的创新发展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建构中层理论

再论教育理论的原创性

求证现代教育方程的约定解——试论复杂性理论的教育学应用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二、观往知来·基础教育发展探索

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路向的时代转换

中国义务教育实施30年:成就、价值与展望

合理发展:提升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新思路

基础教育改革30年: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拐点:由普及外延转向提升内涵

本体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尊重的教育:21世纪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平衡与制约:保证教育公平的一种选择和借鉴

三、心向良师·教师教育改革设计

新时代教师研究热点:“德”“誉”相济,“酬”“劳”并重

质量工程框架下的 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

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中的制度设计与课程安排

“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

试论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化培养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

新世纪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构想

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行路径

论大学精神的价值

近五年美国高校教师若干问题的研究

四、上下求索·中国教育学思考

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推升中国教育学术发展质量的强劲引擎

王逢贤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治学品格

“生命·实践”教育学里程碑式的跃升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本论

“素质”一词,古已有之。“素质”作为一个稳定的心理学名词,曾长期沉淀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科书及不同年代出版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类的工具书里。①它的原始意义通常指个体从上代继承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素质”一词突然突破其狭窄的内涵,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重要文件、讲话和表述之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素质、素质教育伴随其社会地位的隆起,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专有名词,同时成了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有人曾把它分成狭义、中义、广义三个层次;有人则把它划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不同的范畴;还有人把它划分为生理学上的素质概念、教育学上的素质概念、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等等。

我们认为,目前,“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一词是在教育社会学的意义上加以使用的,它已由原本为生理学和心理学所界定的狭窄概念扩张泛化成一个含有社会学和教育学双重意义的特定概念。它的含义可界定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简言之,素质是天赋条件和后天习得才能的“合金代”。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后天习得不同,因此而形成的能够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或条件便不相同。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某人是否具有从事此类活动、此种工作的素质。素质教育即学校教育中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是一种活动,是社会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的一种。教育因以知识为媒体去培养人而与社会上的生产活动、军事活动、科研活动、文艺活动、宗教活动等相区别。同理,素质教育则因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成为素质教育。

既然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那么,我们在言及教育之前,就有必要先对这“多方面的素质”做深人的研究。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当首先全面了解人。”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对人研究不够,对学生了解不够。今天,我们欲实施素质教育,但若对素质也了解不够,研究不够,那么,紧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紧质不是一个平面的结构,它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从人的素质存在的属性来看,人的素质可分为自然素质与社会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理性素质与非理性素质。自然与社会、身体与心理、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于一体,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成三种: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人与动物都有植物灵魂和动物灵魂,但因为人还有动物所没有的理性灵魂,因而人可以使自身的众多生理行为处在理性的支配之下,使人成其为人,具备人性而与动物的自然生理行为及其兽性相区别。

自然或身体素质主要指个体由上代继承而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包括人的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是人的其他素质获得发展的前提。社会或心理素质主要指人在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培养之下形成的知、情、意、信、行、智、徳、体、美、劳、技、群、管、感、观、记、思等基本品质。

从人的素质发生的区别来看,人的素质可分为先天与后天的素质、显性与隐性的素质、能动与受动的素质、早发与晚成的素质。个体在出生时就从母体那里继承了一部分先辈们所具有的一些素质,如机体形态、智慧潜能等,由此便与同龄人出现了彼此素质上的差异。后天的素质则主要是指来源于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各种品质。人的素质还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如体质,根据进传学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便有显性与隐性基因的存在。能动与受动的素质表现为相对条件下的自发发展与训练发展。早发与晚成素质的存在构成了人的发展早晚的差异,所谓少年早慧与大器晚成就是这方面的直接体现。

从人的素质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人的素质有常态与偏态之分,有潜在与现实之别。人的智力水平通常可分为三类:智商为120以上者为超常,80-120为正常,80以下为智力缺陷。智商不同表明了个体之间素质……



精彩内容

本书阐述了作者个人对教育理论和教育问题的思考,记述了作者执着的追寻教育理性光芒的心路历程。这些思考包括对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对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对教师教育问题的思考、对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思考。全书分为四个专题,即问道析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观往知来——基础教育发展探索研究、心向良师——教师教育改革设计研究、上下求索——中国教育学发展研究。本书内容反映柳海民教授对教育理性的追寻集中体现在四大方面: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发展。这些研究成果既反映了作者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孜孜以求的研究志趣,更与作者供职的师范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服务对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