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3.33 6.0折 89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 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3075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233903

上书时间2024-09-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石泉(1918—2005),原名刘适,安徽贵池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并兼任研究助理。1954年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地理所所长。开创荆楚历史地理与楚国历史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目录

序 / 刘桂生

自序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第二节 满清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第三节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第2章 自发端至宣战

第一节 李鸿章之观点与措施

第二节 主战派士大夫之观点

第三节 中枢态度之演变

第四节 北洋内情

第3章 战争初期:一意作战时期

第一节 主战派之政治攻势

第二节 中枢之争议

第三节 前敌人事摩擦之影响军事

第4章 和战并进时期

第一节 中枢人事之重要更动与主战派之作为

第二节 和议之酝酿及其成熟

第三节 李鸿章与淮军之失势

第四节 军事上之难题与新式陆军之创始

第五节 宫廷问题与政局之关系

第5章 和议之成与主战派之挣扎

第一节 议和时期

第二节 和约之批准与互换

第三节 和后余波

第6章 战后政局新形势

第一节 北洋局面

第二节 中枢政况

第三节 新兴势力之崛起

结论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甲午一战,所关系于中国之命运者极大。战争期间,中国内部之

动态将于以后诸章详作论述。本章则拟先就甲午战前三十年之政局大势,略加分析,以见渊源之所自,与变迁之所由,借明后来动向之关键所在焉。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也。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同时,则日本之明治维新亦于1868年(同治七年、明治元年)开始,经二十余年之努力,甲午一战,乃大败中国,一跃而为远东强国。夫两国当初之受国际侵凌同也,日本蕞尔岛国,地瘠民贫,较之中国,自然条件固犹远逊,而人则成就卓越,我则一败涂地,其故何也?盖内部政情有以使之然也。

中国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析分言之,线索有三:其一,则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其二,则满洲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其三,则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是也。三者更相错综,遂使局面益趋复杂。

  下迄甲午,乃成必战必败,以致丧权辱国,难以复振之局矣!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破丰季年,英法联军起,中国一股再败,最后,首都且为人所据,终以届导成和。经此教训,有识之土,深受刺激。于是身历其境之大臣如教家王美诉、待郎文样、宝盛等,遂于创痛犹新之际,首先倡议讲求西法,取人之长,以固海防,求自强。同时,疆臣中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于长江下游与太平军作战,亦得与西人多所接触,而深知其海陆军威力之可畏,与夫中国旧有武力之不足恃,于是内外同时开始在军事、外交上谋革新、以求追步秦西列强。而洋务运动,遂由此起矣。

  所谓“洋务”,顾名思义,可知为一切与“洋人”交往之事务。其直接者,为外交上肆应外人所要求之通商、传教、遣使领、订条约等一应之交涉事务;其间接者,则中国仿效西法富强之术,以求日后捍御外侮之一切工作也。

  同治中兴,全国复归一统,大局重获安定,而外人在华基础亦趋巩固,势力且渐次深入内地。于是中外之交涉愈繁,而洋务工作之需要亦愈增。中土人士之身当其冲者,愈与外人交往多,明其内情,即亦愈知人我实力之悬殊,而亟谋所以急起直追,以自卫自立之道。

  李鸿章为甲午以前三十余年间倡行洋务之重心人物也。其于同治十三年上疏筹议海防时,即尝痛切言之曰:



主编推荐
 本书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 当年,作者是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局势的演变相表里。 其史料之甄别、事实之澄清、观点之提炼,均由陈寅恪先生把关,是寅恪先生平生指导学生所作的部中国近代史论著。 

精彩内容

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势力则始于甲午,乙未间萌芽海外,逐渐滋长,遂终成倾覆满清帝国之先驱。

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