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五运六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五运六气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88 6.6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继红,黎敬波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60302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3449705

上书时间2024-09-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五运六气学说的天文、气象、环境科学基础/11

第一节我国古代天文学/11

第二节气象学基础/24

第三节环境科学基础/25

第三章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27

第一节干支甲子/27

第二节五运/38

第三节 六气/49

第四节运气相合/62

第四章五运六气学说的预测意义和方法/69

第一节运气的气候、物候意义/69

第二节预测疾病发生及流行/74

第五章五运六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及发挥/80

第一节从气化角度认识生命规律/80

第二节从运气变化角度阐释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机理/84

第三节五运六气与脉诊/90

第四节五运六气与治则治法/91

第五节五运六气与制方用药/96

第六节五运六气与养生/106

第六章运气医案/108

第七章《内经》运气相关篇章选读/123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123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126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132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37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146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56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77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192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202

主要参考文献/212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人相应”的思想为指导,运用数理、哲学等语言以概括总结“天象 -气候-物候-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其中常用的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逻辑工具,通过*特的运算方法总结出一定周期内气候及物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的关系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五运六气学说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常见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五运六气学说概述

 (一)五运六气学说概念

 五运六气学说简单说就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五运,指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与五行相配,用天干作为推演工具,推测每年岁运和五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规律。五运包括主运和客运,主运主常,客运主变。六气,指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太阴湿土,以阴阳和五行相配,用地支作为推演工具,用来推测每年岁气和六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规律。六气也包括主气和客气,主气主常,客气主变。一般认为形成气候变化的地面因素由五运决定,形成气候变化的空间因素由六气决定,通过综合分析五运和六气的变化,既可推测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一般情况,还可预测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特殊变化,为预防自然灾害、疾病流行提供一定的依据。所以,五运六气学说又不能简单地说它只是五运和六气,因为它还是一门疾病预测学,或者说是中医环境医学或环境流行病学。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实践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到《内经》的七篇大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具特色的理论内涵。《内经》构建的运气理论,*创了医学气象历法,阐发了六气致病理论,推演出气化学说和病机学说,系统论述了整体观的治疗原则,扩大了中医学理论范畴,有力地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并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诚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所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就强调了业医者学习研究运气理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运气理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涉及当时先进的古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学科与医学的关系,因而内容极其丰富,虽然天人相应的道理比较简单,但演算的方法比较繁杂,所以不容易掌握,是目前中医理论继承和发扬难度昀大的课题之一。

 (二)五运六气学说的指导思想

 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天地万物及四时六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包括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都必须运用整体恒动的观点来观察与分析,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整体恒动观思想。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主要探讨天地自然的气象运动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因而在五运六气学说中,对“天人相应”的整体恒动观思想的强调表现得尤为突出,强调要通过整体恒动观来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素问 至真要大论》指出:“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与天地变化规律相通应。《素问 六微旨大论》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说明天气在上而下降,地气在下而上升,人生活在天地之气交会之中,必须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素问 五运行大论》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更是把天之六气和地之五行、方位与人体的脏腑、七情等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了“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体系。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寒热温凉的气候变迁,都是由天体的周转形成的,正如《素问 天元纪大论》所言:“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些变化与地域方位也有密切的关系,《素问 五常政大论》云:“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正是这种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各种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可见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将天文、气象、地理等视为一个整体来探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进而阐明人体及各种生物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详细地论述了不同年份的气候常变与发病的关系。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同时强调人类要主动地掌握和研究自然界变化规律,使之能更好地具有主动适应能力。提出了防治运气异常致病的诸多原则和方法,如《素问 五常政大论》强调了:“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所谓岁气,即每年的气候变化;天和,即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岁气每年变迁,四季气候不断更替,治疗用药必须顺应四时规律。所以在运气理论中,对标、本、中气,岁主藏害,六气淫胜为病等指导临证治疗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针对客主相胜为病,《素问 至真要大论》提出了相应的治法和用药原则:“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

 归纳起来,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必须遵循“天人相应”的整体恒动规律。

 (三)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

 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人与天地相参应”这一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着眼于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对于人体以及发生于人体的疾病的影响,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音律等科学知识,并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为工具,通过*特的运算方法,总结一定时期内的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的关系阐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变化。其基本原理用数学公式加以表述,就是

 y = f(x)(1-1)

 即疾病(y)是以气候(x)为变量的函数 [f(x)],其中

 x = z{φ(t),θ(t),ξ[φ(t),θ(t)]}(1-2)

 气候(x)是以五运 [φ(t)]、六气 [θ(t)]、运气合参 {ξ[φ(t),θ(t)]}为变量的函数;其中φ(t)和θ(t)分别代表五运和六气,即五运和六气都是以时间为变量的函数。将式( 1-2)代入式( 1-1),可得

 y = f(z{φ(t),θ(t),ξ[φ(t),θ(t)]}) (1-3)

 即

 y=f(t) (1-4)

 由上可见,以时间为变量,通过一系列既定的运算法则,可以推算出未来某一时段的气候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这就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原理。

 人生活于天地自然之中,天地气交所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的气候环境,既是人类的生存条件,又是引起疾病、影响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疾病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是中医在“人与天地相参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基本认识,亦是疾病本质的客观反映。至于自然气候,其常其变,均为自然力所主宰,虽有其不可逆转性和神秘性,但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古代医家通过长期气象观察并对所积累的经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创建了*特的“五运六气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成为预测气候和疾病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五运六气学说运用*特的方法客观地揭示了疾病与气候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趋势。尽管它是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带有五行术数色彩的概念加以表述,并且其方法还比较朴素、粗糙,但其基本学术原理中却蕴含着丰富且深邃的科学内涵。

 二、五运六气学说的历史沿革

 (一)五运六气学说的萌芽与形成(汉以前)

 五运六气学说是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昀早与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日月星辰、时令气候现象等的观察和分析密切相关。据

 《史记》记载,齐国邹衍“著终始五德之运”且有“主运”之作。《吕氏春秋》、《淮南子 天文训》等都有客运的记载。《内经》在此基础之上,运用五行理论分析各个时间节段的相互关系及其周期性,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指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这段论述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一年划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时间段,只涉及五运学说中主运的内容,没有术数的推演,是早期比较简单的五运六气学说。《内经》后期的篇章,如七篇大论,则运用五行理论进一步探究气候与疾病的关系,指导疾病防治。可见,由五行到五运,经历了一个长期实践观察的历史过程。

 “六气”一词,昀早指阴、阳、风、雨、晦、明,见于《左传 昭公元年》。该篇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此处以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说明六气是一年四时的六种气候变化,生于天,能够化生万物,而太过则会产生灾害,导致疾病;这是五运六气学说六气的基础,与五运六气用天象变化的太过与不及诊断疾病等逻辑基本一致。《国语 卷三 周语下》指出:“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 ”《庄子 在宥》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这里的六气均指阴、阳、风、雨、晦、明。

 战国后随着古代天文、历法、气象知识的发展,《内经》对六气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如《灵枢 决气》之六气指人体的六种基本物质,即气、血、津、精、液、脉。《素问 至真要大论》将自然界风热火湿燥寒称为六气,“六气分治,其至何如? 该篇指出:司天地者,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此处六气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变化,其实质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将一年划分为六个时间段,说明一年之内不同时间段的气候和物候变化以及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素问 六节藏象论》中“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可以说是早期关于运气六气时段的划分。

 五运和六气,早期各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但又面对共同的研究对象,于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随着古代医家对天人合一理论认识的完善,到了秦汉时期,五运和六气逐渐结合成为一个体系,即五运六气学说,主要记载于《内经》之中。

 《素问 六节藏象论》是比较早期的运气理论,亦是七篇大论五运六气学说的嚆矢。经文前半部分论运气,后半部分论藏象及人迎、气口脉。篇中认为“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并提出了五运的太过、不及、平气,以及五运太过、不及与发病的关系及其判断方法。《灵枢 九宫八风》则借用古代“太一九宫占”的法式,根据“斗建”(北斗七星所构成的斗柄)所指确定一年四季八节(“二分”、“二至”和“四立”)的交司时日,再根据该日的气候(主要为风向)估测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疾病流行情况。这种方法虽然带有比较明显的术数气息,亦不失为一种基于天人相应观念而提出的简单、朴素的气候和疾病预测方法,其所提出的九宫方位亦为七篇大论所采用。

……




精彩内容

本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重点介绍五运六气概念及沿革。不同于其它教材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运气学说的内容,增加了第二章五运六气理论的学科基础,重点介绍与之相关的古代天文历法、古代哲学、古代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在第三章五运六气理论的基本内容,除了和其它教材一样介绍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及推演方法,还将运气七篇关于这部分的原文放在相应的地方,第四章五运六气学说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样也是将运气七篇的原文内容放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如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本清源,更好地地理解渊源于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这也是本教材不同于其它教材的特色。第五章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则重点介绍内经有关运气医理,特别是七篇大论涉及的医理,然后拓展后世医家的观点,对后世临床的指导作用,包括对历代关于瘟疫防治的作用。第六章重点介绍历代医家运气运气理论医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