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38 4.5折 ¥ 65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赵巧玲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8087129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11236903
上书时间2024-09-09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德育基本概述
一、德育的由来与内涵
(一)德育的由来
“德育”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学讲座中,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于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使“智育”“德育”“体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王国维1904年发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介绍叔本华的“德育”与“知(智)育”“美育”思想;1906年,他又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将“德育”“智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身心和谐的教育宗旨。
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德育”一词从此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
(二)德育的内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的新内涵
(一)科技道德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技、信息的创造和使用将成为社会生产的最主要形式,但依然以人为载体。人不仅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人不仅要掌握经济发展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能够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科技道德。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约束,良好的科技道德素质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在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高科技犯罪也有所增加,如计算机“黑客”盗窃电子货币或运用高科技手段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应加强科技道德的教育。
(二)创新教育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科技是知识经济的生命,而创造性是高科技的生命。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要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科技史就是不断发现、创新的历史。一个人仅知识渊博,缺乏创新精神,是不能给社会创造出新东西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主体所具备的宝贵品质,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命之源。创新教育应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环境道德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时,也会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例如,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汽车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制冷剂中的氟利昂对臭氧层产生了破坏作用,核武器带来的核战争威胁是人类文明最直接、最明显的威胁。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使人类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并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四)经济伦理教育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法律并不能包罗万象,仍须强化人们的伦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