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程杏轩,名文囿,字观泉,号杏轩,安徽歙县东溪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署名新安医家。杏轩学验俱丰,选方用药灵活变通。其一生中要有两部医著——《医述》和《杏轩医案》。程氏熟悉《内经》理论,融汇仲景之道,旁通历代医家学说,推崇张景岳“温补”之论,兼擅吴又可、叶天士等吴门医家的温病治法。
目录
目 录
·上 册·
医述卷一 医学溯源 1
养生 1
稽古 4
阴阳 19
水火 24
生克 34
运气 38
主运图 47
客运图 48
主气图 49
客气图 50
司天在泉指掌图 51
脏腑(附腔子、脂膜) 52
经络(附骨、筋、爪、皮、肌、肉、腠理、窍) 68
医述卷二 医学溯源 79
望色 79
聆音 81
辨脉 83
审证 108
治法 117
医则 131
病箴 141
医述卷三 伤寒提钩 148
伤寒 148
医述卷四 伤寒析疑 224
倒序 224
错简 227
传误 231
脱佚 235
衍文 240
字讹 243
注辨 248
方考 257
会通 265
问难 278
阙疑 297
医述卷五 杂证汇参 304
伤风 304
暑 307
湿 316
燥 324
温热 331
疫 353
斑疹痧 374
医述卷六 杂证汇参 381
中风 381
类中 399
虚劳 404
血证 425
吐咳血 438
衄血 444
便血 449
溺血 453
医述卷七 杂证汇参 456
脾胃 456
饮食 463
噎隔反胃 472
呕吐(附吐矢) 485
吞酸 492
呃 497
三消 501
嘈杂 509
关格 510
郁 516
医述卷八 杂证汇参 527
疟 527
肿胀 544
痞满 567
积聚 569
疸 577
霍乱 587
痧胀 592
·下 册·
医述卷九 杂证汇参 599
痢 599
泻(附肠鸣) 624
大便 632
小便 639
遗精 649
淋浊 657
阳痿 664
疝 667
脱肛 673
医述卷十 杂证汇参 676
痰 676
饮 687
咳嗽 692
喘(附短气少气) 703
哮 710
瘖 712
惊恐怔忡(附战慄颤振) 716
健忘 721
不寐(附欠) 722
癫狂痫 729
厥 736
肝风 741
眩晕 743
汗 748
医述卷十一 杂证汇参 756
面 756
脑 758
须发眉(附眉棱骨痛、毛) 759
目 762
口(附唇) 771
舌 774
齿 782
鼻(附嚏) 786
耳 792
咽喉 797
头痛(附雷头风、头响、头摇、头重) 802
颈项强痛 809
肩背臂痛 810
心胃痛 812
腹痛(附脐痛) 818
胁痛 824
腰腿痛 829
诸痛 833
医述卷十二 杂证汇参 837
痉 837
痿(附拘挛、瘫痪) 847
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854
脚气 863
胸痹 867
肺痹 868
肺痿肺痈(附肺胀、诸内痈) 869
诸虫 876
邪祟 883
诈病 887
补遗 889
医述卷十三 女科原旨 905
月经 905
求嗣 916
带下 920
崩漏 924
胎前 926
堕胎半产 947
临产 950
产后 957
杂病 981
医述卷十四 幼科集要 991
纲领 991
初生 1005
胎证 1007
杂病 1018
医述卷十五 痘疹精华 1057
痘科纲领 1057
因期施治 1077
证治要略 1103
馀义 1126
疹 1138
医述卷十六 方药备考 1148
方论 1148
内经方论 1160
伤寒方论 1165
杂证方论 1182
药略 1198
内容摘要
医述卷一医学溯源
养生
经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素问》)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易经》)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哲言
毋劳女1形,毋摇女精,可以长生。(《广成子》)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
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惟吾,吾之所赖者惟形耳。(张景岳)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亦无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老子))心为脏腑之主,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设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恚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安。邪亦安从奈我哉!(《类经》)
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醒,多恶则憔悴无欢。凡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葛洪)
《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欲延生者,心神宜恬静而无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宜避,行立坐卧之有常。绝欲以养精,内观以养神,毋劳怒以耗气,则真阴之水自充……
精彩内容
《医述》是清代程杏轩辑编的一部综合性中医著作,初刊于清道光六年(1826)。全书为溯源二卷,伤寒二卷,杂证八卷,女科一卷,幼科一卷,痘疹一卷,方药一卷。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医,所辑古今医书三百二十余种,经史子集四十余种,共计列述经义六百五十余条,先哲名论五千余款,选案二百八十四则,附方一百九十一首。凡一百三十门,五百七十类,融贯众说,分类比附,浑然成一。所辑各家之书,其书目、姓氏,载录明晰;所载医案,启迪后学效法深思。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