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史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史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82 6.2折 76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春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77564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10706021

上书时间2024-09-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春艳,女,教育学博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是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民族教育等。近年来,在人大复印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数学教育学报》、《当代教育与文化》、《小学教学》(数学)、《中国教师》、《中国民族教育》等学术期刊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10多篇,参编著作3部(人民教育出版社、spring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得重量、省级以及校级奖励7项,多次担任国培计划西部项目班主任、论文指导及影子实践等工作。

目录
引言

 章 民国初期中学数学课程的因袭与改造(1912-1922)

 节 民国初期的社会背景及学制的修正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中学数学课程目标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中学数学课程设置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内容

 第五节 民国初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实施

 第二章 民国中期中学数学课程的借鉴与模仿(1923-1928)

 节 民国中期的社会背景及学制的重建

 第二节 民国中期的中学数学课程目标

 第三节 民国中期的中学数学课程设置

 第四节 民国中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内容

 第五节 民国中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实施

 第三章 民国后期中学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良(1929-1949)

 节 暂行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1929-1931)

 第二节 正式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1932-1935)

 第三节 修正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1936-1940)

 第四节 重行修正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1941-1949)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节 从课程目标看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从课程设置看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从课程内容看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从课程实施看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历程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节 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二节 中学数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三节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四节 中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发展变化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六章 经验与反思

 节 应处理好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几对重要关系

 第二节 应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

 第三节 应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应逐步践行基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以民国时期颁布的学制、课程标准、教科书作为线索,把这一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系统地梳理了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案例和文献研究剖析了中学数学课程实施的情况。在对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从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设置、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实施四个方面总结归纳出这一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特点:①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经过30多年的修订和完善,基本形成了“学段目标”和“科目目标”相结合的中观目标结构体系;中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的描述也逐渐丰富化,由一开始仅关注数学课程的单一功能,到逐步重视数学课程对其他科目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以及数学课程对学生理想、态度、习惯养成的重要功能;数学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从“社会本位”为主向“知识本位+学生本位”为主的转变。②自1922年以来,中国数学课程设置中初中数学课程所占的比重经历了下降→增加→下降的历程,高中数学课程所占的比重经历了增加→下降→增加→下降的过程;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及安排逐步稳定化,课程设置中的课时及比例仍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③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知识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知识单元数量也由少增多;选择性在课程标准层面经历了“按性别选修”→“分科选修”→“无选修”→“分层选修”→“分科选修”→“无选修”的变化,在教科书层面经历了“无纲多本”到“一纲多本”的过程;编排方式在宏观上经历了“分科”→“混合”+“分科”→“分科”的变化,在微观上经历了编写方式及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④中学数学课程实施关注“知识目标”的同时,也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的培养;教学法经历了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的过程;数学课程实施中重视国家课程校本化,一些地区根据实际对数学教材组织和课程设置作出调整;教学评价方式也在尝试中改进,尤其是标准教育测验的兴起,曾一度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发展,对诊断教师教和学生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精彩内容
本书以民国时期颁布的学制、课程标准、教科书作为线索,把这一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系统地梳理了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案例和文献研究剖析了中学数学课程实施的情况。在对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从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设置、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实施四个方面总结归纳出这一时期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特点:①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经过30多年的修订和完善,基本形成了“学段目标”和“科目目标”相结合的中观目标结构体系;中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的描述也逐渐丰富化,由一开始仅关注数学课程的单一功能,到逐步重视数学课程对其他科目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以及数学课程对学生理想、态度、习惯养成的重要功能;数学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从“社会本位”为主向“知识本位+学生本位”为主的转变。②自1922年以来,中国数学课程设置中初中数学课程所占的比重经历了下降→增加→下降的历程,高中数学课程所占的比重经历了增加→下降→增加→下降的过程;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及安排逐步稳定化,课程设置中的课时及比例仍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③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知识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知识单元数量也由少增多;选择性在课程标准层面经历了“按性别选修”→“分科选修”→“无选修”→“分层选修”→“分科选修”→“无选修”的变化,在教科书层面经历了“无纲多本”到“一纲多本”的过程;编排方式在宏观上经历了“分科”→“混合”+“分科”→“分科”的变化,在微观上经历了编写方式及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④中学数学课程实施关注“知识目标”的同时,也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的培养;教学法经历了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的过程;数学课程实施中重视国家课程校本化,一些地区根据实际对数学教材组织和课程设置作出调整;教学评价方式也在尝试中改进,尤其是标准教育测验的兴起,曾一度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发展,对诊断教师教和学生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