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0.98 6.2折 ¥ 99 全新
仅1件
作者黄尚明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97207
出版时间2021-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1312253
上书时间2024-09-08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气候
气候有各种定义,概括起来有两类。一类认为一地的气候就是该地长时期内天气状态的综合反映;另一类认为一地的气候就是该地在长期内的大气平均状态,或气候是长时期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在前一类定义中,在给出气候的定义前,需要首先给出天气的定义。后一类定义没有首先给出天气定义的先决条件,同时又能够定量地对气候状态进行描述。张家诚主编:《中国气候总论》,气象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本书采用后一类定义。本书主要依据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孢粉分析数据、植物群、动物群等资料,考察气候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等情况,以期恢复先秦时期的气候面貌。本书为了研究方便,将气候、植被等内容一直追溯到石器时代。实际上石器时代的气候资料反而更丰富一些,而夏、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却显得非常不足,考古资料、勘探资料也相对较少。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气候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气候
旧石器时代以人类打制石器为标志,已经有250余万年的历史。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距今250万年至20万年,中期从距今20万年至3万年,晚期从距今3万年至1万年。
古人类学家过去以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为标准,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其是迄今已知的早的人类工具。一般认为其是能人(Homo habilis)的作品。有人将这一阶段的人类分为两个种,即能人和鲁多夫人(Homo rudolfensis)。现在以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为标准,那么南方古猿则是早的人类,可将人类起源的时间追溯到400多万年前,甚至600多万年前,把人类历史提前了数百万年。如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包括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著名的露西(Lucy)骨架和在坦桑尼亚莱托里(Laetoli)地方发现的系列脚印化石。1994年和1995年怀特和米芙利基分别相继报道的南方古猿始祖种(Australopithecus ramidus)和湖畔种(A.anamensis)将人类的历史记录延长到距今440万年。南方古猿始祖种的属名后来改成了地猿(Ardipithecus)。
中国的古人类化石和人类遗址比较多。1985—1988年,黄万波等人在巫山龙骨坡进行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包括一枚门齿和一块下颌骨,称作巫山猿人。经测定,巫山猿人生活的年代距今204万—201万年。1991年,发掘者黄万波出版了《巫山猿人遗址》报告,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那枚门齿的形态属于现代人,推测是后期混进去的,下颌则是猿的。从而否定了巫山猿人化石的测年结果。吴新智:《巫山龙骨坡似人下颌属于猿类》,《人类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学术争论属正常现象,因为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科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争论,随着证据的逐渐增多,才会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1890年,荷兰人杜布瓦发现爪哇直立猿人化石,这是人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1894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爪哇直立猿人是猿类向人类发展的中间环节,是现代人的祖先。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遭到某些学术权威和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对,杜布瓦也否定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北京猿人发现以后,爪哇猿人的价值才被充分肯定。
根据遗址的植物孢粉分析,巫山猿人生活的时期属于早更新世个温暖潮湿的时期,当时巫山一带的气候可能属于亚热带气候。
我国晚于巫山猿人的人类化石要推云南元谋猿人的两枚门牙。按动物群对比为早更新世,用古地磁测年法确定为距今大约170万年,但是这个数据未被普遍接受,有的专家认为只有50万—60万年,近作出的ESR年龄是110万—160万年。元谋猿人生活的时代气候为较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较早的化石还有陕西蓝田公王岭的头盖骨,古地磁年代为距今115万—110万年。公王岭动物群有明显的南方色彩和东洋界动物群成分,包含有中国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主要成员,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貘、爪兽、毛冠鹿等。根据动物群的生活习性可知,蓝田人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孢粉分析结论与此相似。
1998年在安徽繁昌发现一批旧石器,其年代据伴生动物群判断为240万—200万年前,如果此年代和时期的人工性质都能终得到承认,则这是中国当时有人类存在的早间接证据。也意味着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要早于距今200万年。吴新智:《古人类学研究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第5期。
1989年和1990年,在郧县曲远河口发现两块早期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生活的时代属于鄱阳冰期和鄱阳—大姑间冰期,鄱阳冰期属寒温带气候,鄱阳—大姑间冰期时气候为亚热带气候。李天元主编:《郧县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北京猿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直立人,时代距今70万—20万年,可分为三大阶段。
阶段为第8—13层,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70万—40万年。早进入山洞的并不是人,而是鬣狗,鬣狗留下了成层的鬣狗粪化石。后来人类才成为山洞的居民。下部第13层发现的化石不多,其中以扁角鹿有代表性,为喜冷的种。第12层为粗沙层,化石不多,而且都被水冲磨成了小砾石,根本无法辨别属种。从第11层化石增多,对气候有了进一步的反映,第11层和第10层中,含喜冷和接近喜冷的种多于喜暖的种,这可以说明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这一时期的气候偏冷。向上至第8—9层,喜冷的动物虽未减少,但增加了相当多的喜暖的种,喜冷和喜暖的种类几乎各半,显然是代表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为第6—7层,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40万—30万年。6层顶部洞顶坍塌的石块增多,人类被迫离开山洞。从第7层起向上到第6层,喜冷的动物逐渐减少,喜暖的动物占据优势,表示当时的气候从偏冷逐渐向温暖转变。
第三阶段为第1—5层,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30万—20万年。第5层喜冷的种又稍有增加,气候似乎又趋向偏于凉爽。至第4层喜冷的动物少见,而喜暖的种比以前又有所增加,可以说是代表整个堆积的温暖的时期。至第1—3层(即上部堆积)喜暖的种仍比喜冷的种多,表示仍是温暖的气候。贾兰坡:《北京人时代周口店附近一带的气候》,《地层学杂志》1978年第1期。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气候
早期智人化石华北地区有金牛山人(也有人认为金牛山人属于进步的直立人),距今28万年左右,气候与北京猿人的第三阶段相当;大荔人距今约20万年,从动物群和植物孢粉来看,大荔人的生态环境为较干凉的气候。
南方地区化石有安徽银山人,距今20万—16万年;湖北长阳人,距今19万年左右。银山人动物群中,有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的动物种类,如剑齿象、貘、犀、中国鬣狗,说明银山人生活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在与长阳人伴出的动物化石中,有以嫩竹为食的竹鼠、大熊猫,说明当时这里有大片竹林;而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和鹿类的存在,则说明附近还有开阔的林边灌丛和草原。以上动物都是喜暖的,所以当时这里的气候是温和而湿润的。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气候
晚期智人化石较多,如山顶洞人,测年文化层堆积年龄为距今27万年,下窨开始堆积的年龄为34万年左右。资阳人化石距今3万年。河套人的年代距今5万—37万年。山西峙峪人距今28940±1370年。贾兰坡等根据与峙峪人伴出的王氏水牛化石和其他遗物,推断峙峪人生活时期的气温比现在低7℃—8℃。贾兰坡等:《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段方倜等的研究表明,1万年前的大理冰期,气温比现在低8℃—12℃。段方倜、浦庆余、吴锡浩:《我国第四季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参见《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17页。
这个时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正处于第四纪的后一次冰期的晚一阶段。属于后冰期冷峰前的间冰阶,气候有所回暖,然后又向新的冷锋发展。到距今18万年,处于后冰期的冷峰,是第四纪冰期气候冷的一个时期。在后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