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38 6.2折 36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道阳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4636524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1489800

上书时间2024-09-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背景

 第一节我国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第二节美国移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新领域:学校心理环境

 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新视角:教育神经科学

 第二章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量表的修订

 第一节情绪调节问卷在流动青少年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第二节简版人格量表在流动青少年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第三节ZKPQ人格问卷在流动青少年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第四节药物滥用风险预测量表在青少年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第五节综合幸福感问卷在流动青少年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第六节气质与性格量表在流动青少年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第三章流动青少年及其父母的心理健康观调査分析

 第一节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观调查分析

 第二节流动青少年父母的心理健康观调查分析

 第三节流动青少年及其父母心理健康观的比较

 ……

内容摘要
第一章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背景

第一节我国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流动人口中大多数是18~45岁的中青年,而他们的子女正处在学龄阶段。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形成了一个被边缘化的庞大群体——“流动青少年。流动青少年主要由农民工子女组成,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对象。其特点是生活环境处于城与乡、城与城、城市内部的流动中,生活状态处于学习、就业、待业的变化中。这种变化容易造成社会适应等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成因又交织着社会、学校、家庭及身心等诸多因素。流动青少年已经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青少年的社会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偏低

流动青少年规模逐渐扩大,而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偏低。调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61亿,其中流动青少年占流动人口总数近五分之一。研究显示,31.6%的流动青少年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8.9%的流动青少年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统计表明,在我国青少年人群死亡案例中,自杀是最大的死因,超过了车祸、疾病等。而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即75%的自杀发生在农村。流动青少年处于农村与城市的边缘地带,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及时调适与疏导,正是导致高自杀率的因素之一。肖蕊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堪忧,超过半数的被调查流动儿童存在轻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普通中学本地儿童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明显低于农村中学流动儿童的检出率。邓远平等研究显示,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要高于本地生源。陈艳君@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儿童。张清霞的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周文娇的研究指出,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整体来说心理复原力较差,从外界环境获得的心理资源和支持较少,对外部环境的参与也相对较少。从国内研究来看,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城市本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这些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自卑、孤独感、焦虑、恐惧、反抗以及各种行为问题。

(二)流动青少年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较低

调查显示,流动青少年心理认同感、社会公平感较低。其中近80%的流动青少年对城市生活没有归属感,不认同自己的城市身份;67.3%的流动青少年不认为社会公平。在流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上,研究结果也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城镇子女。流动青少年对城市生活的心理认同是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础。身份认同感、归属感的缺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感。社会公平感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核心。单丹丹的研究指出,城市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表现出了很大的模糊性;男生较女生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更加明确,女生则表现出更大的模糊性;随着年级的增长,流动儿童对于农村人身份认同呈下降趋势,城市人身份认同呈上升趋势,不清楚认同也呈上升趋势并且幅度大于前者;城市人认同与农村人认同在居住时间上,以3~5年为界,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不清楚认同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唐咏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特殊性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刘杨等的研究表明,社会身份冲突会负向影响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社会身份冲突在歧视与城市适应中的心理适应维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袁晓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大多属于同化和分离模式;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及适应模式在性别、家庭经济地位、来京时间、教育安置方式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




精彩内容
本书针对流动青少年群体采用网络测试取样的方式,调査了不同类型的流动青少年群体,调查内容包括人格.情绪、主观健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人口学变量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并且检验了相应工具在流动青少年群体中的信效度,比较了不同类型、途径流动青少年在心理健康观、人格、情绪以及幸福感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流动青少年人格、情绪及幸福感的影响因索,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最后,针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索,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机制以及构建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合心理支持系统的对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