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匠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72 6.2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69964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8540605

上书时间2024-09-0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理查德·桑内特,当代有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因其在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格尔达·亨克尔奖和特森诺奖等靠前奖项。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资本主义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说。

 李继宏,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其学术论文见于《社会学研究》、《人文杂志》、《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另译有《小王子》、《与神对话》、《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等各种体裁的图书三十余部,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目前担任加州大学尔湾校区(UC Irvine)英文系客座研究员。

目录
致谢

序章 作为自身制造者的人类

第一部分 匠人

 第一章 烦恼的匠人

 第二章 作坊

 第三章 机器

 第四章 物质意识

第二部分 匠艺

 第五章 手

 第六章 形象的说明书

 第七章 刺激性工具

 第八章 阻力与模糊

第三部分 匠艺活动

 第九章 质量至上的工作

 第十章 能力

结语 哲学作坊

内容摘要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差点触发了核子大战;事发之后不久,我在街头偶遇我的老师汉娜·阿伦特。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她为导弹危机感到震惊,但这次事件也证实了她*坚定的信念。此前几年,她曾在《人的境况》中提出,工程师并非其自身造物的主人,其他物品的制造者亦是如此;超乎其上的政治学必须为体力劳动提供指导。她得出这种信念,是在1945年,那年洛斯阿拉莫斯①计划创造出**批原子弹。在这次导弹危机中,连那些在二战期间年纪尚幼的美国人也感到恐惧。当时纽约街头寒风刺骨,但阿伦特毫不在意。她希望我能吸取正确的教训:制造事物的人往往并不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


 


阿伦特这种害怕人类会被自身发明的器物反噬的心态在西方文化中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潘多拉神话。潘多拉是掌管发明的,她“由宙斯派往人间,以对普罗米修斯的离经叛道进行惩罚”。赫西奥德在《工作与时日》中如此描绘潘多拉:她有着“令诸神大感头疼的才能”,每当打开那个充满新奇事物的盒子(某些版本的传说则认为是罐子),她就会“在人类中散布痛苦和邪恶”在希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希腊人民越来越相信潘多拉代表着他们的本性中的某个元素;以人造事物为基础的文化难免有自食其果之虞。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当代有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因其在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格尔达·亨克尔奖和特森诺奖等靠前奖项。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资本主义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说。

 译者简介

 李继宏,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其学术论文见于《社会学研究》、《人文杂志》、《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另译有《小王子》、《与神对话》、《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等各种体裁的图书三十余部,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目前担任加州大学尔湾校区(UC Irvine)英文系客座研究员。

精彩内容
《匠人》要探讨的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尽管匠人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一种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内特却认为,匠人的领域远远大于熟练手工劳动的范围;今天的程序员、医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价值所在。

 本书堪称作者的很好巨著,这位当代很好的公共知识分子在书中探讨了过去和现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体劳动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他质疑当今认可的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理查德·桑内特在本书中跨越了时空,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都是他笔下探讨的对象。历史在实践和理论、技艺和表达、匠人与艺术家、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划下了一道错误的界线;现代社会仍然没有摆脱这种历史遗存的折磨。但从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匠艺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进而为我们如何利用技能来指导生活提供了各种可行的方案。

媒体评论
专家、媒体人、书评人等联袂推荐

《匠人》追溯自古希腊至现代的历史,以音乐家、建筑师、作者等不同职业为例,讨论匠人与艺术家、制造者与使用者、技巧与表达、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展示了作者的广博知识和学术洞察力,是一部相当很好的文化史著作,值得推荐。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对于匠人在文明史中的地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高的评价!这本书不止重新定义了“匠人”,更是通过桑内特宏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积淀,重新寻找到了匠艺的很初起源——基本的为了把事情做好的人性冲动。

它也是一部极具野心的作品,面对匠艺活动在工业社会中的逐渐式微,桑内特还匠人以尊严:匠人的工作方式使其在物质现实中找到归宿,匠艺活动本有人性的光芒。

——杨宇东(靠前财经日报执行总编辑)

理想的匠人生活,其实便是理想的人类生活:清楚自己面临的困难在哪里、通过掌握技能去完成自身的创造性任务,桑内特坚持认为“几乎所有人都能变成很好的匠人”。

——维舟(书评人)

现代工业曾被理解为机器取代手艺的过程,这种固化思维深植于西方将自然与文化对立的传统之中。桑内特却以一己之博学,尝试以匠人精神缝合其中的巨大裂缝:通过具体操作和思维之间的不断对话,匠人开启了将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物质与社会关联之门——劳动与创造本为一体,匠艺原是艺术的向导。

在这部思路独特又趣味盎然的作品中,桑内特定义说,匠艺本身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为了把事情做好的欲望。他为此回溯远至古希腊的匠人历史,并认为匠艺同样存在于Linux之类的现代作坊中。匠艺的起点是个人欲望,却与社会组织密不可分,如何在工作中给人们“志业”的感觉,也考验现代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

与桑内特的其他作品一样,《匠人》一书以可读性极高的文本,呈现了作者宏阔的视野,及其将浩瀚素材贯通糅合的能力。它也是一部极具野心的作品,面对在工业社会逐渐式微的匠艺活动这一生活方式,桑内特透过条分缕析的讲述,还匠人以尊严:匠人的工作方式使其在物质现实中找到归宿,匠艺活动本有人性的光芒,因为我们“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其实和我们在制造物品时使用的那些身体能力是相同的。”

罗敏 靠前财经(集团)人文部主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