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筱鹏:1973年生,2003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 安筱鹏博士先后就职于大学、研究院所和中央部委,多年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及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产业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工作。 作为国内经济学领域比较了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领域比较了解经济学的专家,安筱鹏博士基于优选数百家家领军企业的深度访谈调研,穿梭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产业、经济、商业、政策的多维场景中,从大视野、多视角、多主体的维度去重现、观察、审视这场大变革,给你娓娓道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目录
上篇智造的逻辑:从生产装备自动化到数据流动自动化
CHAPTER 01 智能制造的本质002
一、信息、不确定性与人类社会发展002
(一)认知的动力:对不确定性的恐惧003
(二)认知的分野:认知规律中的不确定性004
(三)信息的价值:减少认知的不确定性007
(四)社会的演进:基于信息能力拓展的分工与协作009
二、企业竞争的本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012
(一)企业竞争的本质012
(二)不确定性的来源013
三、智能制造的本质: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
不确定性016
(一)智能的演化016
(二)数据的自动流动018
(三)信息化与资源优化配置020
CHAPTER 02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趋势023
一、万物互联:互联一切可数字化的事物023
二、数据驱动:驱动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027
三、软件定义:定义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028
四、平台支撑:支撑制造业生态体系的构建030
五、组织重构:重构社会分工协作体系032
CHAPTER 03信息物理系统(CPS):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一、CPS 的总体定位:支撑智能制造的综合技术体系035
036
二、CPS 的技术要素:“一硬”“一软”“一网”
“一平台”037
三、CPS 的层级体系:单元级、系统级、系统之系统级040
四、全面理解 CPS:坚持五个统一043
五、建设 CPS 的思路:数据自动流动是关键046
(一)资源优化是目标046
(二)数据自动流动是关键048
(三)工业软件是核心050
(四)新型能力培育是主线051
(五)系统解决方案是重点053
CHAPTER 04软件定义的未来工业
一、软件定义的本质054
054
(一)制造业巨头的转型055
(二)中国领军企业的探索057
(三)工业软件的本质058
二、软件定义产品060
(一)软件定义产品功能061
(二)软件定义产品结构063
三、软件定义企业管理流程066
(一)软件支撑和定义的研发设计模式067
(二)软件支撑和定义经营管理模式071
(三)软件支撑和定义的组织架构073
四、软件定义企业生产方式076
(一)制造范式的迁移:从实体制造到虚拟制造, 以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数据驱动重建制造
效率、成本、质量管控体系077
(二)制造模式的变革:从规模生产到定制生产, 以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制造系统的不
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081
(三)制造系统的重建: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体系,
以网络化协同实现制造资源局部优化向全局
优化的演进083
五、软件定义企业新型能力086
(一)产品研发创新能力087
(二)精益及柔性生产能力088
(三)市场需求实时响应能力089
(四)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091
六、软件定义产业生态092
(一)软件定义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092
(二)软件支撑和定义的智能装备产业生态093
(三)软件定义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095
CHAPTER 05工业 4.0:他山之石的启示097
一、工业 4.0:为什么097
(一)危机意识098
(二)机遇意识099
(三)领先意识101
二、工业 4.0:是什么103
(一)工业 4.0 是互联103
(二)工业 4.0 是集成104
(三)工业 4.0 是数据106
(四)工业 4.0 是创新107
(五)工业 4.0 是转型109
三、工业 4.0:如何看111
(一)工业 4.0 与两化深度融合:如出一辙、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111
(二)工业 4.0:德国制造的新品牌、新名片113
(三)德国工业 4.0 战略的实施:举全国之力115
(四)优先行动:标准、技术、人才117
(五)信息安全:的共同挑战119
四、工业 4.0:怎么干119
(一)凝聚行业共识: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
主攻方向119
(二)整合产业资源:把增强智能装备和产品自
主发展能力作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121
(三)突出试点示范,把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作为
智能制造的切入点122
(四)创新体制机制,把培育新业态、新机制、
新模式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任务123
(五)坚持标准先行:把制订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
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124
(六)夯实产业基础:把构建自主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能力作为建设智能制造的
重要支撑125
(七)强化保障能力:人才、信息安全和制造业
创新体系126
中篇工业互联网:从基于产品的分工到基于知识的分工
CHAPTER 06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之路130
一、制造业是实施“互联网 ”行动的主战场130
(一)这是由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130
(二)这是催生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客观要求131
(三)这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特征和趋势所决定的132
二、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进展133
(一)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不断涌现,
成为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133
(二)骨干企业研发设计迈向集成协同新阶段,
新型研发组织模式不断涌现134
(三)智能装备在重点行业开始普及,成为增强产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35
(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生产
方式持续变革135
(五)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的基础
设施体系不断完善135
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36
(一)互联网加速构建新的创新体系,日益成为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136
(二)互联网加速开辟市场需求新领域,拓展
制造业发展新空间137
(三)互联网加速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塑
竞争新优势138
四、“双创”平台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抓手139
(一)“双创”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139
(二)大企业是推动“双创”的主力军140
(三)“双创”平台建设是两化融合的深化141
五、新模式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标志143
(一)网络化协同制造143
(二)个性化定制145
(三)服务型制造149
(四)制造业分享经济150
六、“新四基”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支撑152
(一)什么是“新四基”152
(二)为什么要发展“新四基”154
(三)“新四基”发展重点154
CHAPTER 07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156
一、为什么156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157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企业竞争的新赛道158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产业布局的新方向158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处在规模扩张的窗口期159
二、是什么159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159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170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180
(四)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183
(五)制造业数字化架构体系的演进:从传统 IT 架构
到工业互联网架构184
(六)微服务:工业互联网架构技术变革的关键186
(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矛盾194
三、怎么看196
(一)工业云视角196
(二)解决方案视角198
(三)操作系统视角200
(四)产业生态视角202
(五)经济学的视角204
CHAPTER 08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进路径213
一、成本驱动导向阶段213
二、集成应用导向阶段214
三、能力交易导向阶段216
四、创新导向阶段217
五、生态构建导向阶段218
CHAPTER 09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切入点、
着力点和落脚点220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出发点220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
重要支撑221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
焊接点221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必然选择221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222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切入点222
(一)工业设备上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切入点223
(二)推动工业设备上云224
(三)工业设备上云亟须突破的四大瓶颈225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着力点227
(一)打造两类工业互联网平台227
(二)建设三类工业 App228
(三)开展四类试验测试229
(四)完善四大支撑体系229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落脚点230
(一)在宏观层面上,提升数据驱动的资源
配置能力,助力动力变革231
(二)在中观层面上,培育数据驱动的生态构建
能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231
(三)在微观层面上,打造数据驱动的企业新型
能力,构筑竞争新优势232
下篇数字经济: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之路
CHAPTER 10 制造强国: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历史使命236
一、对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基本认识236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与传统工业 技术的融合创新,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产业
技术基础236
(二)各国对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增强了
各界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危机感和紧迫感237
(三)高端装备产业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智能制造
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攻方向238
(四)构建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国家制造业创新
体系,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238
二、各国战略布局对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意义和启示239
(一)牢牢树立制造业是国家崛起、实现两个百年
目标战略基石的理念239
(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之路,
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240
(三)打造国家产业治理新型能力,是应对新一轮
产业变革的当务之急240
(四)全面准确理解和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制造强国建设的
基础和核心241
三、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思考与建议241
(一)树立数字经济发展观241
(二)深化制造
内容摘要
DELICACYCONTENTS
主编推荐
面对数字化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穿越纷繁晦涩的新概念迷雾,厘清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经济和商业逻辑,重构企业的战略思维、技术体系、商业模式、产业版图、核心能力和组织架构?我们一起在安筱鹏的新作《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中寻找答案。
精彩内容
全书共分四篇来探讨智造这一主题。*篇是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该篇站主要是站在更宏大的视角、站在整个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来看智造,该篇重点介绍了转型的逻辑、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CPS和软件定义的未来工业。第二篇是两化融合开启智造之路,该篇重点介绍智造本身,介绍了智造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介绍了服务型制造、分享制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第三篇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制造业竞争制高点,该篇重点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演进路径和技术变革,系统回答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第四篇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该篇重点回答如何建设制造强国,重点从制造强国生态建设的角度介绍了工业4.0、产业联盟等重点内容,同时站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下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思考和建议,尤其是要以信息化培育壮大新动能和发展数字经济。
媒体评论
◆《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一书从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经济、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视角,系统梳理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概念、新业态背后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经济逻辑和商业逻辑,全面阐释了ICT 推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转型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了在当今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技术、产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作者多年从事ICT 技术、产业、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思想性、前瞻性、启发性的新概念、新判断,对于产业界、学术界从事数字化转型探索和研究的人员多有裨益。
——曹淑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安筱鹏博士,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更是一位有官员经历的产业革命研究者。本书紧扣产业前沿和实践,全面摒弃 IT 数字化转型的旧思想,深入地揭示了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其本质是技术革新下的商业与产业重构,是在互联网开放共享互操作的环境下,软件(算法)、数据、云计算重新定义的价值链、新分工体系和决策系统。
——高红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数字化是信息社会*鲜明也是*本质的特征,它已经深入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本书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从底层加工平台到商业模式深刻地改造和重塑制造业等各环节,系统介绍了数字化的作用。作者在信息化领域有系统研究和长期积累,还有参与政策制定的丰富经验,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判断很有说服力,使我们对我国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成功转变充满信心。
——高世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安筱鹏博士探索数字化的基本逻辑,接触到了数字化的本体,而不止是末用。其内在的逻辑是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基于企业从提供同质产品向提供多样化产品转变,他判断出,制造业服务化的本质是一种范围经济。这一点超越了代表新经济增长理论高度的罗默。
——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
◆安筱鹏博士有很好的学养基础,他曾经作为一位深谙技术和产业趋势的官员有更多接触科技工作者及众多的企业的机会,这又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其新著《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展现了他的视野及深邃的思考,精辟之处频现,如智能制造的本质就在于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者,以及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和
工程师们而言,此书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筱鹏博士是一位长期从事智能制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他的专著《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一书,集数字化制造与数字化的制造服务为一体,集数字化制造理论逻辑与实践变革逻辑为一脉,科学性、通俗性、指导性强,值得学界、业界、政界的朋友们品读。
——毛光烈(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委会主任)
◆我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聆听安筱鹏博士的精彩演讲,尽管受益匪浅,但总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他将这几年的深思熟虑及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资料经过系统化梳理,汇集成书,打开书稿让我爱不释手。我很认真地读完了《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书稿。无论是语言表述,还是专业、严谨的逻辑分析,处处能感受到他对万物互联、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CPS、制造强国等各方面问题的长期研究探索、实践积累和理论升华。作者用他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高智商,给我们展示了作为新一代“专家型领导”应该有的素养。
本书从信息、不确定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入手,得出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后给出智能制造的本质是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同时明确给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组织重构。
作者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倡导者、布道者。书中很多关于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的定义、概念的提出都是原创。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进路径,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等。在厘清了概念的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由衷感谢安筱鹏为我们从事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的工作者奉献的宝贵财富。
——王文京(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企业业务升级、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工业互联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富有具挑战性,也是有*多机会的领域。
本书给出了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清晰、实用、可操作的建议,是每位企业高层领导和变革主管的书。
——徐文伟(华为公司董事,战略
Marketing 总裁)
◆作者从思想者的维度,探讨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所带来的制造业革命性变革;又从实践者的维度,分析了我国应对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由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和路径选择。本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且其中探讨的诸多问题引人深思。
——周宏仁(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