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知美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9 4.7折 89 全新

库存1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明著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33341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6050577

上书时间2024-09-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明,上海社科院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元青花研究所所长,收藏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一流作者。研究方向:美学、文艺学与当代意识形态。主要作品有:《美的认知结构》(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华夏审美风尚史》(九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

目录

导论美学与认知科学

第一节从“人文科学的逻辑”出发来思考第二节西方美学研究的逻辑行程

第三节中国美学研究的逻辑行程

第四节本书构想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章美学研究的元逻辑一研究的理论准备及构想第一节研究方法的出发点

第二节思维黑箱

第三节模式建构

第二章审美判断中的客体

第一节客体与美的客体

第二节代码系列的分析

第三节审美客体的特殊规定性

第四节审美客体从自在向为我的转换

第五节审美活动的哲学本质..

第三章逻辑系统,初级感知阶段

第一节逻辑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审美客体的信息的感觉登记

第三节审美的知觉加工模态

第四节审美的知觉特征分析

第四章逻辑系统。审美的意象组合

第一节心理逻辑的再思考

第二节审美意象的结构

第三节意象运动的逻辑特征

第五章美的观念建构系统

第一节美的观念建立的逻辑机制

第二节美的观念的混合编码

第三节美的观念集合

第六章美感动机系统

第一节审美动机理论

第二节美感动机成因

第三节情感与美感动机第四节美感与价值判断

第七章美感反应系统

第一节美感反应的模式识别

第二节美感反应中的语言一图形转换第三节美感反应的情感量度.

第八章美学研究的思想自白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思维变革第二节理论的忧患感

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导论

美学与认知科学

第一节从“人文科学的逻辑”出发来思考

《认知美学》是我30年来积累和思考的成果,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美学问题由来已久,解决美学问题的方案与著作,也不计其数。然而,我并不满意迄今为止的美学基础理论著作。在西方,哲学家几乎都会谈美学问题,并构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从柏拉图到哈贝马斯,都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有乐记、文论,独缺少成体系的理论,用宗白华的话说是“美学散步”。自王国维以降,中国现代美学开始披上西方哲学的外衣,本土化、理论化,但骨子里仍然是外来理论的中国拷贝,如果抽去作为“例子”“材料”的内容,从理论骨架上看还是舶来品。当然,如从基础真理的要求看,如能达到“接着”康德、后康德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等学术高地讲,也是不错。可惜,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环境还未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这30年所经历的中国思想发展的现状就是如此。

从美学研究讲,我已经完成的《认知美学》是一次方法论变革的尝试,这个尝试的意图我已在书中略有表述。但是,1986年写作此书时的创新感觉尽管是对的,但在学理上并不是十分自觉。我想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元方法”。30多年前,“认知美学”在中国是孤家寡人,在国外是空谷足音。这是因为,美学所赖以建立的认知心理学基础还不稳固,在中国心理学界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在中国美学界,是完全陌生的一个存在。现在,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和脑科学、神经心理学、认知思维学的队伍的扩大,“认知美学”竟然成了一股美学热流,成了国际美学界的显学,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难料。30年前,中国美学界视“认知”为美学界的洪水猛兽,今天随着国际潮流兴起,认知美学终于可登大雅之堂,成为香花一枝了。

而我更想阐述的是回到“原点”的冲动和思考。

从广义的人文科学而言,我一直困惑:我们人文学者的研究充满着随意性和逻辑上的不完整性。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学习和工作了22年,这是国家级的学术殿堂,理应受到最好的科学研究的严格训练,但实际情况不甚乐观。让我严肃反思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文学所有个坚持了几十年剪报的资料室,每一个文学研究主题,都有从建所起到当前的所有杂志文章的剪贴,有的主题延续了70年之久。这是研究学术史最好的宝库。我曾经检索了近50年的《红楼梦》研究文章,几百篇、上千篇的红学文章,按发表时间那么有序地排列在那里,主题变化、文章面目,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我发现,50年来的《红楼梦》研究文章,有标志性、时代特征的,大致是一个研究范型,如胡适、俞平伯、李希凡。在标志性的历史节点之间,大片的文章主题都大同小异、雷同重复、缺少新意。如果让严酷的历史老人来选择,50年只要留下一二十篇文章,就足以代表一个学科的全貌了。而且,这种学科标志性的特点,从严格的方法论意义上讲,还不是最基础的、根本的方法论变化。促使他们变化的,往往是一个显在的、外来的原因,如“索隐”“阶级斗争”等。

第二件事更能说明问题。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曾发表过关于中国诗歌的理性精神的长文,洋洋洒洒两万余字的论文举杜甫等人的例子,论证理性精神是中国诗歌的主流。文章发表后收到反驳文章,也是洋洋洒洒举凡中国诗歌的感性精神主流,以李白等人为例,引经据典,理直气壮。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研究的思维简单化倾向。他们的思维工具甚至没有……



精彩内容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中国美学实践经验为核心,从解剖人类的审美活动的结构出发,走进科学和美学的交叉研究地带,以哲学思辨精神分析审美认知心理和大脑符号代码,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一般原理与内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性活动的奥秘,科学回答审美过程、审美思维是怎样进行的,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的角度对美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融合处理,论证美育的基本问题,阐释与艺术活动相关的基本原理,首次搭建由美的客体系统、美的观念逻辑系统、美感动机系统和美感反应系统联结构成的审美思维四维结构。此书在审美认知的过程、特征和本质,以及美学研究方法和路径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创新性美学概念、范畴或理论观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