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2.67 2.0折 ¥ 64 全新
库存75件
作者王强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69638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4元
货号9343339
上书时间2024-09-06
《日语语言与文化研究综述》:
(三)语言的社会性,
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论述语言的社会性。马克思是从社会、个人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论述语言功能的。现实的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系构成社会,离开了现实人的活动无所谓人类社会,而现实的人不仅要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把这些认识表达出来,传递下去。这样,语言的功能就通过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
其一,语言具有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功能。马克思明确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这里强调语言首先是表达现实的意识,即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是人们意识到的现实。其次,语言所表达的意识不但自己理解,也为别人理解,只有这样,语言才能成为人们交往的媒介。
其二,语言具有认知和评价功能。语言是联系思维与外部世界的现实中介,是外部世界的信息向思维转化和思想内容向外部世界转化的媒介。语言的认知功能是指现实的人把所认识到的自然、社会与自我的关系,用语言描述出来,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递和积累。这种认知功能是建立在实践对象化活动的基础上的,建立在主体的认知反应基础上的,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语言的评价功能是指语言在描述客体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的同时,必然涉及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并通过语言对其进行价值评价,反映主体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人们的行为向善的方面迈进。因为认识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的。
其三,语言具有传递和积淀文明的功能。马克思从人类生产劳动出发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连续性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础。语言和生产力的传递形式不同,一种是物质工具的形式,一种是话语和文字著作的形式,但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人类传递文明的工具。语言把人们的感受、经验、事物的规律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文明,后人只有依据语言的记载继承前人的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人类不同阶段形成的语言,是该时代人们活动关系的反映。正像可以通过原始社会的遗迹研究原始社会的结构一样,也可以通过语言的遗迹去追溯古代社会的历史。马克思曾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这一思想。他说:“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的主观性
(一)语言主观性的基本概念
语言主观性源于语言的表述功能,话语者在进行言语时的身份是话语发送者,是言语行为的主体,起媒介作用。主观性是说话者使用语言时自我角色的体现。学界一致认为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是最早研究语言主观性的学者。本维尼斯特把语言主观性描述为人言语时将自己看作“说话主体”的一种能力。“说话主体”区别于话语的语法主体,是人自我意识的一种表象,构成语言主观性的基础。
本维尼斯特之后,语言学家将“说话主体”理解为“自我”,认为语言主观性是人言语时表现出来的“自我”。人具有主体意识,在说出或写出一段话时都会或隐晦或明显地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迹。因此,语言主观性是话语者自我印迹的体现,与话语者自我意识息息相关。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