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与辛酉政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7.52
6.0折
¥
96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玮,刘玉文著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10243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6元
货号9180842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玮,避暑山庄博物馆保管部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学会会员,一直从事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发表了(
目录
引言
避暑山庄最后一次迎来皇帝驻跸
圆明园遭焚掠,成丰羞于回銮北京
虽逢乱世,依旧歌舞升平庆万寿
咸丰英年早逝于避暑山庄
弥留之际口授遗诏揭秘
懿贵妃怀野心偷听皇帝临终遗诏
清末民初多人记载咸丰另有密诏
略说临终遗诏的偏任之弊
奕?平庸,因何被道光密立为皇太子
政变需要舆论先行,谁当马前卒
两太后与八大臣在避暑山庄六次交锋
京承两地间密谋政变何其艰难
叔嫂联盟,其实各有所图
麻痹有术,政变准备就绪
回銮之日便是政变动手之时
阴谋之中有暗流,慈禧强制垂帘执政
论功行赏,胜者皆大欢喜
败者获罪,可悲可叹
内容摘要
咸丰皇帝,名字叫奕?,是大清政权人关并统一中原以后的第七代皇帝。虚20岁当皇帝,虚31岁病死,执政11年,确切时间是11年零5个月12天。“咸丰”二字是他当政时的年号。历目前称“文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中国自古有民谚说,皇帝无福民遭难。在咸丰当政的11年期间,国家内忧外患丛生,太平天国起义军势力从广西迅速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建都南京,与大清政权相对峙。西北有回民起义,西南又有苗民起义。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寻求在华更大、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自咸丰六年(1856)开始,英、法、俄、美等国对大清朝再度发动武装侵略,或以武力相威胁。英、法两国从海上侵犯,美国以舰船帮助英、法运送侵略军,并提出愿为清政府与英法联军“斡旋”。沙皇俄国从陆上相威胁,也表示愿意居中“调停”,战争却逐步升级。
咸丰六年(1856),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事件”事件,以兵舰炮击广州,揭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亚罗号船(Arrow)不过是一艘经过油饰、彩绘的小艇,伪装成私家游艇,为的是逃避清朝海关缉查。船在香港注册登记,往来于香港、澳门、广州之间,从事海盗、走私、贩卖人口等违法勾当。亚罗号船从澳门运大米到广州,广东水师接到澳门葡萄牙籍水手罗萨里奥的密告,说亚罗号船与海盗关系密切。于是水师干总梁国定率水兵拦截该船,在缉查中发现船只登记时限已过,且船桅无国籍标旗,遂将12名船员、水手扣押。经初步审讯,12人中的梁明太、梁建富确系海盗,船员中一名叫吴亚的人可以证实他们所犯的海盗罪行。巴夏礼闻讯后立即以《虎门条约》有关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内容,要求将全部扣押人员交给英国当局。巴夏礼的态度傲慢而蛮横,据说争执中有水军打了巴夏礼一记耳光。
其实,早在亚罗号船在澳门启程前,澳门海关即欲登船检查。此船仓皇逃离,故有葡萄牙籍水手向广州水师告密之事。广州水师衙门毫不让步。于是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抗议,并要求立即放人和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表示两名海盗扣押,证人吴亚留待取证,其余人员可以释放。但是,英国驻清朝公使包令和巴夏礼仍然坚持原要求,并向叶名琛发出很后通牒,限24小时内释放全部人员并公开道歉。叶名琛屈服于压力决定让步,派遣广东省南海县丞许文释放全部在押人员。但是英国侵略者本意在于找借口发动战争,所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也于事无补。英国侵略者遂悍然炮击广州城,但其侵略行径遭到广州水师的坚决抵抗,英国因战舰受到重创而撤退。
咸丰七年(1857)英军对去年的失利不甘心,遂联合法国军舰再度攻击广州。这次不仅占领了广州,而且将地方优选军政长官、两广总督叶名琛俘获,押送到印度加尔各答拘禁。叶名琛两年后死于囚禁所。据历史记载,叶名琛囚禁所名“镇海楼”,在那里“犹时作书画,自署日‘海上苏武’,赋诗见志,日诵吕祖经不辍”。广东士农工商各界憾其误国,曾评价他在广东期间“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其实,胜骄败馁、刚愎自用是叶名琛的性格缺陷。叶名琛处理“亚罗号事件”,原本有理,却屈服于武装侵略的巨大压力而让步。这一侵略事件,早在一个半世纪前,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就曾作出公正的评论:“在全部事件过程中,错误在英国人方面,贪婪与侵略总是要寻找借口的。”详细指出侵略者的残暴和大清朝的屈辱让步――“叶总督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答复了激动了的年轻英国领事的蛮横要求,他说明捕人的理由,并对因此而引起的误会表示遗憾,同时他断然否认有任何侮辱英国国旗的意图”。因为这场战争是英国很先挑起,然后法国等列强参加,目的在于扩大在华利益,有与道光二十年(1840)爆发的鸦片战争一样的性质、目的和结局,故中国近代目前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八年(1858)三月,英、法两国战舰陈兵天津外海,以武力相威胁,英、法、俄、美四国公使提出修改靠前次鸦片战争后与大清朝签订的条约,扩大在华利益。对外事缺乏研究的咸丰皇帝提出“以夷制夷”策略:结好俄国,美国,和谈法国,拒绝英国,甚至抓捕英国领事兼翻译官巴夏礼。咸丰皇帝以为如此处理可以分化四国的联合行动,结果全不奏效。咸丰八年四月的天津一战,清兵大败,在天津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在上海又与英、法两国签订了新的《通商章程》,在黑龙江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咸丰九年五月,英、法两国要求进北京“换约”,遭到清政府拒绝后,借口“互换条约文本”不成,兵舰炮击大沽炮台。清军提督史荣椿下令还击,英法联军失败,战舰被击沉、击伤10艘,英军死伤460余人,法军死亡14人,两国联军司令也双双受伤。咸丰皇帝见清军取得胜利,在欣喜若狂之下宣布取消此前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的所有条约。
此一战清朝取得暂时的胜利说明什么?在咸丰和一些阿谀之臣看来,当然是“皇上圣明”、“剿抚兼施”的结果。其实,只要积极防备,认真组织抗击,是可以打败来犯之敌的。在距今150年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没有坚船利炮,也可以战胜疲惫的入侵军队。据时人记载,“天津之战,洋夷吃败,民人欢呼雀跃”,可见人民群众对反侵略的保家卫国战争是由衷支持的。
九个月后的第二次天津之战便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侵略者看到咸丰皇帝与他的父亲道光皇帝一样,是一位昏聩的皇帝。当年道光皇帝禁止英国在华走私鸦片,并不是皇帝的真知灼见。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奏稿中称,鸦片在中国肆虐,势必造成几十年后“中国无可以御敌之兵,亦无可以充饷之银”,才想起重用林则徐,禁止鸦片进入中国。当取得虎门销烟首战告捷的时候,道光喜形于色地赞赏林则徐:“9即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所办(禁烟)可嘉之至。”“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畏葸。”但是,由于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无知和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等为首的“纵烟派”的擎肘,当时的海防有且只有于林则徐所辖的广东、福建沿海,向北则或无筹防,或有筹措亦十分薄弱。英国兵舰遂沿海岸线向北伺机攻击,首先攻陷浙江定海,继续向北兵临天津。道光惶恐不安,听信了琦善等人奏称:“英夷船坚而炮利,将无以为敌。”“原勿庸筹防,英夷视我无防断无炮击之理。”“广东筹防致启衅端,尤不应借乌合之力(按:指民众抗英),御夷不成竟致其累。”诬指林则徐“实属措置失当,应重治其罪”。道光胸无定见,翻脸称林则徐“夷务办理不善”。
……
P10-12
精彩内容
明清两代虽设有【起居注官】,对皇帝言行和国家大事随时做出记录,但封建时代向来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对那些有碍圣德、不便公开的事情,自然要有所避讳。或有骨鲠忠直之言,或有个别【与国休戚之大臣】【秉笔直书】,皇帝也往往拒小纳谏,并责令近臣审阅、删除不便记录的内容,任何人也无可奈何。因此,宫闱秘史,向来难以考辨。刘玮、刘玉文著的《避暑山庄与辛酉政变》更多地参考了清宫档案和时人笔记,旁及诸多野史,剥丝抽茧,对比考证,试图呈现一百五十年前历史的本来面曰,揭示历史人物的境况和心理、性格特征。同时,梳理出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追索当年各自的行为本源,力求比较真实、全面地展现那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之争――辛酉政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