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52 2.0折 ¥ 38 全新
库存153件
作者张光义主编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75636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2016937
上书时间2024-09-06
章 学校文化概述
节 文化、学校与学校文化
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实质与特点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现代学校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二章 学校文化与现代教育
节 学校文化与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节 学校文化与人才培养
第三节 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
第四节 学校文化与校长教育思想
第五节 学校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章 学校文化的调研与诊断
节 学校文化的调研
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诊断
第三节 走出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
第四章 学校文化的内容体系
节 学校文化是一个系统
第二节 学校理念文化系统
第三节 学校视觉形象文化系统
第四节 学校行为文化系统
第五节 学校环境文化系统
第六节 学校课程文化系统
第五章 学校文化的系统构建
节 学校文化构建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第二节 学校文化构建的目标与任务
第三节 学校文化构建的定位与原则
第四节 学校文化构建的资源与动力
第五节 学校文化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第六节 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与步骤
第六章 学校文化系统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节 学校文化系统建设方案
第二节 学校理念文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节 学校视觉形象文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四节 学校行为文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五节 学校环境文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六节 学校课程文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七章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践行与推进
节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第二节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共识、宣传与执行
第三节 学校文化践行与推进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第五节 学校文化在德育中的践行与推进
第六节 学校文化在教学中的践行与推进
第七节 学校文化在管理服务中的践行与推进
第八节 学校文化的不断优化及与时俱进
第八章 学校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节 学校文化形象的定位
第二节 学校文化品牌的塑造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氛围营造与展示
第四节 学校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推广
第九章 学校文化的管理与评价
节 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与策略
第二节 学校文化管理的主体与原则
第三节 学校文化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第四节 学校文化评价的模式与渠道
第五节 学校文化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第十章 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节 学校文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学校文化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学校文化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节文化、学校与学校文化
一、我们所理解的文化
要探讨学校文化,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自近代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热衷于对文化问题的探讨。但是,由于理论的差异、切人角度的不同,衍生出数百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据克罗博和克拉康1952年所作《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的统计,“文化”的定义已有200余种。而在这之后,关于“文化”的定义还在不断地产生。
“文化”一词在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周易·系辞下》:“物相亲,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上引三条材料中的“文”均含有纹理、纹饰、文采、文章之义。在此基础上,“文”又可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性符号以及文物典籍、礼仪制度等。“化”的本义,即为变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周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上述三条材料中的“化”,均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亦可释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与“化”连缀为一个词,是西汉以后的事。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文化”一词的早期用法中,与“武力”“武功”并举,取其文明、文雅、文治教化之义;与“神理”并举,取其相近的精神教化之义。诸多义项组合起来,便构成与天道自然(天文)相对的社会人伦(人文)。
实际上,“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并不是很流行。“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做了系统的阐释,他将“文化”界定为“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泰勒强调了“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含义,与中国语言系统的“文化”有相通之处。
我国著名文化学家梁漱溟指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由此实践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的人化”。人生活于自然之中,人类将自己的才智、情感、创造力、想象力注人自然,使自然逐渐变得能被人理解、与人沟通并为人所用。人类正是在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也创造了人自身。
中国文化学者田汝康亦从狭义(小文化)立场来界定文化的内涵,指出“文化”一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实际指的就是思想史;二是指与物质文明相对的精神文明——简言之也就是教养问题,包括了语言、社会风气、道德规范等;三是指区别于经济、科技、教育的文化艺术活动。”
本书理解的“文化”,建立在广义(大文化)的基础之上。而对“学校文化”方方面面的阐释和介绍,则大体限定在狭义文化(小文化)的范围之内。
二、学校是文化育人的场所
学校是一种教育社区,是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包含、相互依存,而且互为手段与目的。一方面,学校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传递与选择文化,还能够创造与更新文化;另一方面,学校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为学校提供灵魂和血脉支撑。学校的教育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因此,可以说,学校是文化育人的场所。
综观当前的学校教育,各个学校在文化育人上的偏重点表现不一,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重知识传播,轻人文关怀。很多学校把智育作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片面地将教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把培养学生狭隘地理解为知识灌输,将掌握知识的多少当作评判人才的……
书稿从理论的高度对学校文化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如何确立并发展学校文化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学校文化概述、学校文化与现代教育、学校文化的调研与诊断、学校文化的内容体系、学校文化的系统构建等内容。书稿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且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性,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建构与践行学校文化,对一线学校领导者和各级各类的教育领导者建构与践行学校文化提供具体且有效的指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