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67 1.9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熊德鼎,胡文明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ISBN9787510115790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1870355
上书时间2024-09-06
熊德鼎,男,1966年出生,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人,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现供职于宁蒗县木材公司,曾在《普米研究》等杂志报刊发表多篇文章,撰写了《普米族》等书。
胡文明,男,普米族,1964年生于云南宁蒗县。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政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南三省党校联办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曾任丽江市委党校、丽江市行政学院、丽江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为第一批享受丽江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者。
综述
第一章 氐羌南迁话普米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第二节 故乡——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节 远土已逝我爱我家
第二章 草根情结 山寨春秋
第一节 从原始部落到封建土司制度
第二节 当代的天空朗朗乾坤
第三节 从远古走来的四大家族
第三章 远在天边人未识
第一节 漫漫迁徙路——骑马扬鞭走向南方
第二节 小民族、大智慧
第三节 安居乐业重视生机
第四节 “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第五节 幸福的普米人
第四章 异样的风景
第一节 黄金钥匙配金锁——父系家庭
第二节 回归女儿国——母系家庭
第三节 异样的风景——婚俗
第四节 漫漫人生路——人生四礼
第五节 四季燃烧的火塘——庄重温馨的“锅庄”文化
第六节 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第五章 靠山吃山 希望在山
第一节 耕耘山地间
第二节 地老天荒的生活习俗
第三节 条条山路通小康
第六章 云彩为笔大地作纸
第一节 隐藏在远山的文化密码
第二节 善恶有神
第三节 迷幻如梦的风情
第四节 绽放在高原上的艺术之花
第五节 慧眼观宇宙妙手除疾苦
第六节 厚积薄发的古老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
“普米”系该民族自称,普米族史称“西番”,又名“巴苴”。因各地语音上的差异,自称“培米”、“平米”“批米”等。“米”意为人,“培”、“平”、“批”是一音之转,都是“白”的意思,即普米的含义为“白人”或“好人”。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层含义:其一,普米先民视诚信、善良为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其二,与民族的宗教图腾和审美心理关系密切,普米人自古以“白”为善、为美。
周围民族对“普米”称呼不一,汉族和白族称为“西番”、藏族称“巴”、纳西族称“博”或“巴”、彝族称“俄作”、傈僳族称“流流帕”等,1961年民族识别时,遵循“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国务院正式确认“普米”作为该族名称。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横断山脉南段山谷地带,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市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等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也有普米藏族分布。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米族总人口42 043人。
据该民族传说及历史记载,普米族先民远古时代住在青藏高原甘青一带,后沿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谷地,逐渐向南迁徙到温暖低湿的川、滇边境地区,逐水草丰茂地而居,曾在四川大渡河两岸及雅砻江流域形成号称“百余国,户百三十万,人口六百万以上”的白狼檗木等氏族部落联盟。唐、宋时,受吐蕃统治。宋末元初,忽必烈取滇,西番善战,部分精锐被充当先锋,“革囊渡江”,因征战有功,封以关塞关卡及大量土地、森林等资源,遂使普米族进入滇西北,在水草丰茂的大小凉山、老君山和雪邦山定居下来,逐渐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应该说,他们为开发祖国西南边疆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普米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普米族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仍然被继承着,在普米族精神世界中光耀四野。
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冲突,普米族从兴盛走向衰败,几乎濒临灭绝。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普米族仅有12 458人。在此生死存亡之秋,是共产党使普米族获得了新生,1949年5月,普米族聚居地区飘起了五星红旗,普米族人民喜出望外地扑进了共产党的怀抱。从此,党把阳光雨露洒在了曾经多次漂泊的普米族身上,把关怀与体贴送到了满腹酸苦的普米人民心上。半个世纪以来,普米族地区和普米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充分享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放声歌唱道:“比贡嘎山、牦牛山、玉龙山、老君山、雪邦山还高,比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还长,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啊,普米人世世代代不能忘。” 20世纪,对于普米族地区和普米族来说,简直是一个梦。几百年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在这个世纪的后半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民族干部、专业人才队伍从无到有,现代工业从小到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保护,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普米族诗歌、音乐、艺术、舞蹈走出了民间,走上了舞台,走向了世界。过去风餐露宿于树穴岩洞之下,几代人挤在冬冷夏热的木楞房里,如今住上了砖瓦楼房;过去打黑帕布头,用麻布毛毡裹身,如今西装革履;过去得了病缺医少药,只有“杀牲祭鬼”,如今中医、西医医院比比皆是;过去靠口弦或口哨传递信息,如今电话直拨海内外;过去“对面说话听得见,相见要走一天路”的普米山寨,如今公路四通八达,汽车绕着山寨转;过去祖祖辈辈靠松明火把照明,如今白天黑夜一样亮。普米族地区变得一天比一天繁荣,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天美丽。
普米族从青藏高原迁徙到西南边疆,已有七个多世纪的历史,为什么只有在20世纪以来,才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惊人的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施,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贯彻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结果。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从普米族的起源和变迁、社会组织与风俗习惯、民族英雄、人口发展、婚姻与家庭、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文化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民族。
本书共分为六章: 氐羌南迁话普米、草根情结 山寨春秋、远在天边人未识、异样的风景、靠山吃山 希望在山、云彩为笔 大地作纸。主要内容包括: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 故乡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远土已逝 我爱我家 ; 从原始部落到封建土司制度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