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敦煌早期至隋唐石窟窟顶图案的意象及其演变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壁画问题初探
莫高窟北周壁画中世俗人物首服研究
丝绸与飞天
绵绫家家总满——谈十世纪敦煌于阗间的丝织品交流
敦煌壁画上的丝路交通风景
敦煌文书中的“楼机”与“楼机绫”研究
MOngolian Archeological Heritages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以敦煌莫高窟北区考古发现为例
古丝绸路上留存的一笔丰厚的历史遗珍——河西走廊沿线的古城遗址论略
举办丝绸之路图片展的方案探讨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
从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金代墓葬壁画“男子执扇”图
再论金人张《文姬归汉图》的时代问题
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室壁画再考释
唐代大雁塔与西安大雁塔
黑水城艺术品的藏式风格和影响
扎滚鲁克毛布服装的“裁”
敦煌市阳关博物馆藏一件胡锦磐囊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若干特点
帝王图与初唐人物画
唐代女子服饰禁例考
中国古代服饰图像中的粉本——以墓室壁画服饰图像为例
褚渊障日之腰扇
“襄阳做髹器”——唐代襄州漆器
唐代“袴奴”、“半臂”研究与日本资料
内容摘要
【摘要】丝绸生产及其工艺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尝试从物质文化基础的角度,阐述丝绸传播与佛教艺术中的飞天形态变化发展的关系。早期的飞天从古代印度起飞,经过丝绸之路,披上丝绸服装,成为千姿百态、飞动迅捷的中国寺窟壁画的灵魂。文章的开头部分通过概述中国丝绸服饰在秦汉社会的生产与应用情况,说明丝绸之路形成与开通发展的物质基础。古代印度本无桑蚕丝绸,因此早期飞天形象拙朴,动感较差,原因之一是艺术家没有丝绸概念,失去了拓展想象力的基础。中国的丝绸服装应用,因蚕桑生产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佛、道的兴盛,在魏晋时代有较大发展,这也大大推进了内地及敦煌等地窟寺飞天形象的变化。自隋至唐是中国丝绸服饰生产的繁盛期,也是外来丝绸与中原丝绸交汇的高潮期,五彩缤纷、花样翻新的丝绸服饰,加上艺术家的合理想象,使得隋唐飞天形象更为丰腴多姿、辉煌灿烂。
……
精彩内容
《丝绸之路》是包铭新等主编的以丝绸之路为题的第三本论文集。它是一次学术论坛的成果。
全书收录了敦煌早期至隋唐石窟窟顶图案的意象及其演变、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壁画问题初探、莫高窟北周壁画中世俗人物首服研究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