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语研究新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语研究新发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1.28 6.6折 10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旭[等]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2433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12388485

上书时间2024-09-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话语研究的国际图景

1.1交际学的特性和特点

1.2话语分析的特性和特点

1.3交际学、话语分析的文化批评

第2章 话语研究的中国板块

2.1国内外国语言学界的话语分析

2.1.1总体演进情况

2.1.2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

2.1.3主要趋势和核心议题

2.2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的话语研究

2.2.1总体发展情况

2.2.2研究热点

2.2.3研究趋势及核心议题

2.3小结

第3章话语研究的文化转向

3.1交际学的文化局限

3.2从交际学到文化话语研究

3.2.1作为学术思潮的文化话语研究

3.2.2作为学术范式的文化话语研究

3.2.3作为学术平台的文化话语研究

3.3小结

第4章文化话语研究的中国模式

4.1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体系

4.1.1哲学部分

4.1.2理论部分

4.1.3方法部分

4.1.4问题部分

4.2小结

第5章中国外交政策的全球传播

5.1问题与目的

5.2 文化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外交

5.2.1 中国外交话语实例分析一:语言使用

5.2.2 中国外交话语实例分析二:媒介使用

5.3小结

第6章中国城市形象的全球传播

6.1文化话语研究视野下的城市国际化及全球传播话语体系

6.2杭州全球传播实践·

6.3传播杭州的媒介使用·

6.4杭州世界名城全球传播的新战略

6.5小结

第7 章 中国话语研究的多方开垦

7.1妇女人权话语研究

7.2企业危机话语研究

7.3外贸摩擦话语研究

7.4 休闲旅游话语研究

7.5国家形象话语研究

7.6 外交热点话语研究

7.7中非交往话语研究

7.8 国家安全话语研究

7.9 国际治理话语研究

7.10文学艺术话语研究

7.11 小结

结语 话语研究中国战略2030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话语研究的国际图景

现代意义的话语研究(Discourse Studies)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欧的话语分析。那时,其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目前,已发展成一个由多元之流组成的跨学科领域,而且渗透到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从理论和方法传统来看,话语研究应该说属于广义的交际学,与其中的传播学、符号学、修辞学等相并列——因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意义、意义的生成者、生成意义的媒介和策略。在中国,经过40余年的翻译、学习、应用,话语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视野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为了更好认识和理解话语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新时代的变化,本章将简要观察和分析话语研究的国际图景。为此,我们首先将审视它所属的交际学领域,然后聚焦其典型分支——话语研究。

1.1交际学的特性和特点

现代意义的交际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当时大众传播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今,它结合了多个学科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个体或群体的语言交流、大众/社交媒介、社会关系等在内的多元纷繁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分析、传媒研究、符号学、修辞学、民俗/跨文化交际学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交际学都站在社会科学的前沿,发展迅猛,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媒介化、数字化和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同时,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恐怖主义持续蔓延,既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尤其是贫困蔓延、环境污染、核武竞赛等已成为威胁人类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纵观广义的交际学,尽管在各方面都在不断进取,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缺乏有效、有力的应对,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而其根源就在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美国、欧洲为主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施旭,2008,2022a)。

这里我们列举两方面的例子。首先来看国际交际学对于贫困、核武、环境变化三大问题的关注度(施旭,2022b)。2018一2019年,交际学领域14个核心SSCI国际期刊一共发表约1800篇文章。通过对题目和摘要中相关词检索发现,涉及核武(nuclear)的文章为0篇,贫困(poverty)的5篇,环境变化(climate/environment change)的106篇。由此可以看出,占据交际学重要位置的学术研究,极少关注人类正面临的急迫且威胁性大的问题。

再来观察国际领域中交际学关于中国话语传播实践的研究。我们只要翻阅一下近年国际期刊关于中国大陆话语传播的研究论文(且不包括用中国语言现象验证西方“普世”理论或“纯”语言现象分析的论文),就会发现它们在解读中国现象时有一些特殊守成规律(施旭,2008)。理论上它们设定,“中国政府总是为自身权威而操纵媒体、左右国内/外舆论”“中国政府与人民/民主分离对立”“中国话语与正统话语有差异”“中国图谋称霸世界”。在研究现象和问题上,便聚焦政府如何“控制”媒体、“摆布”人民,或反过来,人民如何“反抗/托举”政府,或中国如何“坑害”美国、“愚弄”世界。方法上,套用西方工具和模式,或凭借孤立个案,或拘泥只言片语,或依托“内容分析法”,以偏概全。由此得到的结论不足为奇: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存在鸿沟,人民有各种“反/托”政府声音,中国给美国挖“陷阱”,政府/元首有操纵媒体的各种策略,政府有掌控世界的“企图”“局限”等观点成为批评、质疑、诋毁中国的主旋律。

……



精彩内容

本书旨在研究近十年来,我国话语研究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路径,将在梳理话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同时,重点探讨话语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从安全话语、经贸话语、媒体话语等领域给出实证研究与评价,助力中国突破西方学术舆论围堵。本书将帮助对话语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和相关学生理解并学习以多元文化为视角的话语理论体系,了解话语的文化特质和中国话语的现实与规律,助力构建、创新中国话语研究体系,深化和拓展话语研究的途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