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系家族墓葬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楚系家族墓葬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5.13 6.0折 92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成方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222120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2元

货号11680613

上书时间2024-09-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田成方,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3月至8月,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楚文化考古、出土文献,擅长依据青铜器、简牍等出土资料分析周代南土的社会演进及空间变迁。出版学术专著1部,并在《考古》《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荣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三等奖1项。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源起和背景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三、楚系家族墓葬的研究内容和视角

第一章 楚国家族墓葬的类型

 第一节 楚国王陵

 一、季家湖区:熊家冢、谢家冢

 二、纪南城区:冯家冢、平头冢、大薛家洼

 三、陈郢区:马鞍冢

 四、寿郢区:李三孤堆、三里冢(杨公M11)、武王墩

 第二节 楚国世族墓地

 一、高等级贵族墓地

 二、下层贵族的族墓地

 第三节 楚国核心家庭墓地

 一、江汉地区楚国核心家庭墓地

 二、陈郢、寿郢附近楚国核心家庭墓地

 三、其他地区楚国核心家庭墓地

第二章 楚附庸国墓地举例

 第一节 桐柏月河养国墓地

 第二节 南阳万家园、李八庙申国墓地

 一、万家园申国墓地

 二、李八庙墓地

第三章 淅川下寺蘧氏墓地

 第一节 下寺墓地的族属和族氏

 一、下寺M2的墓主身份和淅川楚墓的族属

 二、从出土文献看楚蘧氏的族称和宗支

 第二节 下寺墓地的埋葬特点及相关铜器研究

 一、墓主与代系

 二、空间布局和葬俗

 三、新见蔫子曾壶考

 四、上都公簋及相关问题

第四章 淅川和尚岭、徐家岭邶氏墓地

 第一节 和尚岭M1、M2的墓主及族属

 第二节 淅川徐家岭邯氏家族墓地

 一、徐家岭诸墓的年代和墓主

 二、徐家岭墓地的葬制葬俗和空间布局

第五章 南阳西郊彭氏墓地

 第一节 主要墓葬的年代、墓主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彭氏墓地的文化特征及政治意涵

第六章 荆门昭氏墓地

 第一节 从出土资料看昭氏的族源和早期世系

 一、楚昭氏之昭

 二、昭氏的早期世系

 三、昭氏的始封和命氏范围

 第二节 包山昭氏墓地析论

 一、包山墓地所反映的家族形态及相关问题

 二、包山楚墓与淅川蘧氏墓地、南阳彭氏墓地的比较

结语

附录 楚国贵族墓葬统计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墓葬又称墓、墓冢或坟墓,是指安葬故人的场所。不过,在古人的观念中,坟与墓并非等同的概念,二者是有区别的。《礼记·檀弓上》:“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扬雄《方言》十三:“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所以墓谓之墲。”可知古人将不施封土(即坟或冢)者称作“墓”。由于地面隆起封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墓”成为墓地的统称,不仅包括墓穴,也包括封土。《周礼·春官·序官》:“墓大夫。”郑玄注:“墓,冢茔之地。”《太平御览》卷557引《说文》:“墓,兆域也。”由此,“墓”既可以指单座墓葬,同时也可以涵盖整个墓地。在当代考古学话语体系中,通常以“墓葬”指代坟墓,当然它所涵盖的考古学要素,已经远远超过传统上对坟墓的定义,同时又常见“墓地”一词,认为“是墓群集中分布的区域,是人们有意识埋葬死者的固定场所”①。

墓葬是古人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李伯谦先生说:“墓葬是社会生活的遗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要了解一个社会,墓葬制度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②诚如是也。从空间上来说,墓葬由墓穴(包括墓室、墓道、壁龛、腰坑等)、封土、附属建筑、随葬坑等几部分构成。从物质遗存来说,墓葬包括墓门、墓碑、葬具、随葬品等。等级越高的墓葬,其构成要素也就越复杂;级别越低的墓葬,其构成要素也就越简朴。所以,并非所有墓葬都能囊括上述空间或物质要素。除了可见的空间存在及物质遗存,墓葬本身还是思想观念和文化礼俗的集合体,其涉及空间选择和布局、葬制葬俗、葬仪等,因而被视为与“文字文本”“口传文本”同等重要的“文化文本”①。过去对于墓葬材料,往往将其作为孤立的物质遗存加以老古学视野内的观察。随着边缘学科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

研究的兴起,包含丰富物质及文化内涵的古代墓葬,也成为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所关注的对象。

对于过去的人类历史,传世文献的记录往往是只言片语。《论语·八佾》载孔子曾感叹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因此,新出资料也就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考古材料纳入史料范畴,甚至奉之为“地下二十四史”。20世纪末叶以降,饶宗颐、杨向奎、汪宁生等先生不满足于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偏重于甲骨文、金文等出土文字材料,相继倡议三重证据法或四重证据法,并予以理论构建与研究实践。②诸家对多重证据法的阐释尽管存在不同,但都将关注视角扩展到文献和文字材料之外,重视非文字材料,即考古材料本身,却是较为一致的。李学勤先生说:“如果说一般的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可以分开,这第三重证据就是考古发现的古文字资料,像楚简就是第三类。考古学的发现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字的,一种是没字的。有字的这一类,它所负载的信息当然就更丰富。有字的东西和挖出来的一般东西不大相同,当然也可以作为另外的一类。没有字的东西,在我看来,对于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甚至于对古书的研究也很有用。”③墓葬材料既包括有字的材料,还包括更多没字的材料,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精彩内容
本书以考古所见墓葬材料研究楚王室、楚附庸小国等楚系宗族(家族)墓葬形态,以河南淅川下寺、徐家岭及和尚岭蔿氏(薳氏)家族墓,南阳西关彭氏家族墓及荆门包山昭氏家族墓等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楚系家族墓葬的葬制、葬俗、空间分布、墓主及各墓葬之间的关系、年代等进行系统分析,从家族社会的角度研究楚系家族墓葬制度,丰富对楚系宗族形态的认识。同时,透过家族墓葬研究可见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与其他小国之间的冲突、融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