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口传说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04
4.4折
¥
66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杨金凤编著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5018256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8556378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磨石口,作为历史上曾经的古镇隘口、驼铃古道、古老香道、古老村落和寺庙云集之地,融合了多种文化,因而杨金凤编著的《磨石口传说》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附着着村落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寺庙建筑、民居宅院、古井古道、山川河流等方面。这里既有皇帝敕建的寺庙,也有古民居院落;既有宫廷画师的画作,又有朴素的民间美术;既有寺庙出家人,也有与宦官相关的故事。
目录
前言
章 磨石口传说形成背景
节 磨石口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磨石口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磨石口的文化环境
第四节 磨石口文化的特性
第二章 磨石口传说
节 地方风物传说
第二节 历史人物传说
第三节 法海寺壁画故事
第四节 田义墓墓园石刻故事
第三章 磨石口神话和故事
节 神话
第二节 磨石口民间故事
第四章 磨石口传说的传承
节 磨石口传说主要传承群体
第二节 磨石口传说的保护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磨石口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抵山靠河,拱卫京西,地险而易守,道辟而货通,自古以来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磨石口还是一条古老的香道,仅清代及民国时期,通过此地去妙峰山进香的会档最多时有100多档。
过去,北京的城门曾经各有其职。西直门被称为水门,从玉泉山运的水经此门进城,由于皇家园林多汇集于海淀这一甜水之地,来往于城门的人相对较少;但经过阜成门的人就要繁忙得多了,因为西山的矿产、石材、山货、琉璃,以及塞外的皮货等其他商业、宗教、文化往来大多要经过阜成门,因此,作为京西古道上直通阜成门的磨石口村,就成了商贾云集、驼铃昼夜不断的地方。2014年,北京九中退休教师丁传陶回忆:“20世纪50年代,我在九中教语文,住在法海寺,每天都能听到过往的驼铃声,特别是傍晚以后,驼队从磨石口西边的山里一往东边来,叮叮当当的驼铃声就越来越近了,约莫半个时辰,驼铃声就停了,那是驼队从村西进了磨石口村,驼队就在村里歇息、打尖了。村里路边有钉马掌的、有饭铺什么的。”从磨石口村穿村而过的驼铃古道,东连京城,向西进山后过永定河,直通塞外,也就有了历史上留下的“过山总路”之称。
有人把磨石口古道称为“煤道”,明代邱浚《大学衍义补》中记载:“京城百万之家,皆以石炭为薪。”这些煤主要来源于京西,即房山、门头沟、海淀及丰台一带。清末以前,北京主要使用京西煤。据1925年《矿业联合会季刊》记载,京西煤每年由铁路运输进京14万吨,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由京西骆驼、毛驴等运往京城内的煤的数量。
磨石口村中有一部分人的生产生活是与煤紧密相关的,煤炭的运输方式最早以畜力为主。元代学者熊梦祥在《析津志辑佚》中记述:“城中内外经济之人,每至九月间买牛装车,往西山窑头载取煤炭,往来新安及城下货卖,成以驴马负荆筐人市……二三月后不再运煤,而改运草货卖。”畜力运输主要是役使驴、马、骡、牛。磨石口村民既有靠养骆驼为生的,也有以运煤等其他方式为生的。
清中叶以后,随着运煤骆驼的增多,北京地区形成了专养骆驼的“驼户”。京西三家店、五里坨、磨石口、石景山,京南良乡、大红门一带有不少驮户,其中石景山区的衙门口村养的骆驼多达1000多只。驼户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搞运输,给别人拉脚挣钱;另一类是自己买来货物驮到别处卖,既挣脚钱又挣货钱。磨石口村内也曾有过煤窑。阜成门是北京内城的西门,过去俗称“煤门”,运煤的车马均从此门进城。过去城门洞上还镶嵌着一块刻有梅花的汉白玉石,利用“梅”的谐音作为标记。明清以后,京城用煤量越来越大,仅靠阜成门进煤,已难供所需,所以在清康熙年问,作为“水门”的西直门也开始大量进煤了。过去,从“煤门”阜成门出城,径直西去,便踏上了进入西山的大路。一路从磨石口往西北方向经三家店、琉璃渠到王平口的古道,是西山大路的北道。另外一路从磨石口向西,经麻峪跨永定河过峰口庵到王平口的古道,是西山大路的中道。历史上,今石景山区的庞村也有一条进入西山的大路,那就是西山大路的南道,这条南道中途与中道会合后直奔王平口。然后,北、中、南三条古道在王平口聚合为一,再继续延伸西去。
磨石口村北的翠微山上,存有磨石的石料,因此人们认为是磨石的存在让这个村子得名。村子内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田义墓有碑文记载:“于磨石口莹地之原。”据此来看,此村称为“磨石口”起码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磨石口盛产质地精良的磨刀石,一种是黑色,一种是黄色。黑色的为油母页岩,质地细腻,宜精磨刀刃,是磨石的上品;黄色的为黏土砂岩,粒大浆粗,宜磨大型刀刃。据说,宋代即已开采,山上有石塘多处,分东西两群,现山上存有多处采石塘遗址。
磨石口原有城墙环绕,沿大街设过街楼4座。过街楼设谯楼,有军士把守。入夜,城门落锁,往来车辆不得通行。今过街楼已无存,仅存遗址三处。旧时,磨石口镇有龙形古道三里许,是有名的驼铃古道。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通山沟(磨石口隘口)4米加宽至6米,整修路面。这样,人们可由西黄村到黑头山东麓,沿西北斜坡而上,从古隘口南侧西去门头沟,不再穿越磨石口大街。
如今,磨石口大街作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1.5公里的大街两侧商贾密集,古民宅、古建筑依然留存。
P3-7
精彩内容
民间传说来源于民众的口头创作,也因口耳相传的特点而具有极强的活太传承性。杨金凤编著的《磨石口传说》内容涵盖了磨石口地区主要散文体民间叙事文学,其中传说是数量优选、也拥有特色的部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