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人那情那命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人那情那命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01 3.5折 58 全新

库存16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建华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4709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9531522

上书时间2024-09-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序韩自力 



从黑河走向柏林 王建政 

上学 谷克仁 

我的转点经历 丁是玲 

咬钩的鱼 朱怡冰 

回家的“钥匙” 李和平 

回家 林云普 

生命长河的一段 杨绪武 矫焕勇 

我家那套松木家具 朱怡冰 

铜陵新桥矿 庄康表 

魂归故里之一 朱怡冰 

魂归故里之二 周忠宝 

一张难以忘怀的老照片 施孝方 

从美国转来的微信 林政保 

“张三”起猪 黄建华 

拉煤·失友 吴志强 

散伙 ——对南二龙大队知青点撤消的回忆及思考 钱中五 



我的求学记 马 建 

两“让”大学名额 马苏龙 

回家的路走了22年 盛文秀 

一波三折回家路 黄文雅口述 周路明执笔 

魂兮归来,哀江南 林云普 

从东北到西北 茅亚雄 

告别大新屯 丁 路 

知青·军人·武警 裴建国等口述 陈惠明 马苏龙执笔 

再挥手泪依旧 余建华 

命运 杨 铿 

儿子户口落在知青叔叔家 高龙德口述 朱怡冰执笔 

别了,窦集屯 孙群燕 

没有重逢的离别 盛文秀 

转点回乡的日子 高 莹 

琴,你现在还好吗? ——一封无法寄出的致歉信 朱自强 

抹不掉的痛 高云芳 



“黑户口”的那些日子 浦泽幸 

“袋袋户口”三年半 姜爱国 

我的小木屋 周忠宝 

退学,也要回家 邓其卫 

又见白鸽 费凡平 

与拖拉机告别 傅今文 

集体户的回忆 缪 虹 

重阳晚霞兴安岭 章解忠 

藏在心头34年的愧疚 蔡绍华 

我的大学梦 山水潇 

我的返城路只用了七天 陈宜芳口述 刘 昕执笔 

告别太阳沟 季之浩 

本人成分: 农民 于彩霞 

忆於崇华 何 敏 包德成 董安清 

1977年的那次高考 周路明 

趟过法别拉河 陈向操 

上学之路 陈璧佩 

我的两次高考 林声勇 

足球改变命运 倪福喜口述 马苏龙执笔 

圆梦 张建平 

老师 陈建灏 

孩他姑 朱怡冰 

秀梅 翁友芳 

师傅张清林 郑 良 

高考病退两地书 韩自力 



十三枪 王 刚 

我放弃了三次返城机会 薛保家 

蓉蓉和她的东北奶奶 李援朝 

黑土地的婆婆 沈利华口述 周路明执笔 

“小芳”遇上痴情郎 马苏龙 

我在黑河当教师 谈 洁 

春节在“异乡” 张君强 

献给与我共度青春的朋友 李祖蓓 

高岗屯 ——留有我们青春的记忆 陶建义 

重逢滕二 盛文秀 

寻梦 方云祥 方晓雪 

反哺黑土地的老知青 马苏龙 

我做不到但我敬仰 韩自力 

从“一片红”到“大返城”——浅析广灵中学六九届

 集体插队爱辉校友的回家路 黄建华 林云普 

“不差钱 ”马苏龙 

后记 

001003014017022028034047050053060065069070074079085095102107117122125129132137141147152155162167170177184192199203207213216221224229234238243247252258263268272276280284288294331337343345351356363366374380384388394398406411〖=〗

内容摘要
    从1969年11月5日抵达爱辉县插队,到1972年12月23日当兵离开,我在黑龙江的插队生涯总共1 142天。时隔45年猛然回首,峥嵘岁月恍若隔世。

     1969年11月1日,15岁的我扛着铺盖卷,懵懵懂懂地跟随成千上万的知青大军登上北去的列车。周围其他人都哭得稀里哗啦,自己非但哭不出来,内心反而带着几分兴奋,或许是因为生平次出远门,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充满着各种色彩的幻想和憧憬。

     1966年“”初期,很多高班同学去外地串联,但是父母不让我去,理由是年纪太小。如今,这么多同学一起出门,而且一下子跑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北大荒,心里自然充满了新鲜感。

     来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才真正尝到了人间的甜酸苦辣。

     爱读书惹出了烦

     我从小就是一个书虫,喜欢看书。“”期间,家里仅有的一书架藏书全部翻遍了,连竖版繁体字的《红楼梦》也看了好几遍。买不起新书,能够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书寥寥无几,所以对各类图书充满了饥渴。来到黑龙江,读书就更是一种奢望了。那时候,见了各类小说眼睛都会放光!

     有一次,随公社劳力上山干活,晚上住在半地下的地窝子,睡的是稻草铺的大通铺。我在邻村老乡那里发现一本厚厚的《武松传》,足有四百多页!这本书有关于潘金莲勾引武松的描写,对所有年轻人的吸引力巨大。经过央求,老乡只同意借我看一宿,从当天晚上七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五点还书,再轮到下一个读者。我兴奋不已,蜷缩在不足一米宽的铺位上,手里只有一支蜡烛可供支配,打起十二分精神秉烛夜读。为了节约蜡烛j我拿出随身带的一把袖珍小剪子,每隔几分钟就剪一下烛芯,使得烛火始终保持在很小亮度,结果一支蜡烛硬是挺了十个小时,一夜终于啃完了那本大部头!第二天照常出工……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年轻的老乡悄悄地借给我一本《三侠五义》,令我爱不释手,压在枕头底下翻来覆去地品。没想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烦!年底在评工分大会上,有个老乡对我提出了委婉的批评,说我干活还可以,不惜力,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喜欢看封资修的书籍,枕头底下藏着《三侠五义》。此话的目的就是要压低我的工分,效果不错,立马就把我的工分压到了六分半。当时的优选工分标准是十分,我们男知青的标准是七分,相当于女社员;女知青的工分就更低了,好像是六分。很终评分结果,几乎所有知青的工分都被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压低了半分到一分。必须承认,为了一本小说影响了“政治分”,使我小小年纪就受到了很大的精神震动,这也成为我接受再教育很严峻的课。

     后来,我的炕上枕边只有三五本书:《中国简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鲁迅文选》等。马克思、鲁迅的著作在“”当中没有被止,看这类书不会犯忌。每天农活不管多累,躺在炕上总要翻书看。政治类的图书很枯燥,所以每每先看,看困了就拿出鲁迅来品。所谓“品”,是舍不得一下子读完那字字精当的一篇篇杂文,每篇文章要来回咀嚼很多遍。下乡三年,我几乎每晚都是宿舍里很后入睡的知青……

     练涂鸦当上了小队会计

     业余时间没有多少书可看,知青的兴趣只好转移,宿舍里大多数插兄学会了很简单的乐器――口琴。我口拙,学了几天学不会,于是不再跟风,闲来喜欢练练字。练毛笔字需要墨汁和宣纸,至少也要毛边纸吧!我买不起,于是从大队供销社买来一沓沓大力度优惠的普通信纸,一有空闲就练钢笔字。一元钱十本信纸,一本用来写信,九本练字。记得当时书店里有一本《汉字快写法》,算得上是很早的行书入门书籍,我如获至宝,一得闲就练上几页,自得其乐。

     那个年代队里常开会,传达各级文件,读报纸文章,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小队部开会留下的记忆很好深刻。干了农活,大家都很累,每逢开会喜欢脱鞋上炕,躲在远离队长的角落里聊天、打瞌睡。男男女女都会卷“大炮”抽,关东烟弥漫,十分呛人。但是,我却可以尽兴地练字涂鸦,久而久之钢笔行书便有了长进。

     P3-5

主编推荐
 数十位知青深情讲述北大荒点滴往事,用朴素的文字为远去的时代留下真实的见证,也为读者辨析历史、认识国情、感悟人生提供些许借鉴。 

精彩内容

此书取名为《那人那情那命运》,不仅表明与《那山那水那嘎垯》是相连的姊妹篇,也喻示了知青这个群体从“来到”时的相同境遇,到“离开”后的不同命运。其中有当兵后“从黑河走向柏林”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顾问、有上学后再留学定居国外的医学博士、有留守黑土地干了一辈子退休回沪在街道里弄的志愿者、有大返城退休后再回农村帮农民建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更多的则是返城后一边安家立业一边为改革开放做出奉献,现在已经颐养天年的退休者。他们用“小白鸽”“小木屋”“匕”“松木家具”“十三枪”等不同的故事,还有对“孩他姑”“东北婆婆”“木匠师傅”长眠于黑土地知青战友的不同思念,展示了一代知青在命运跌宕起伏中的共同点: 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