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5.83 6.0折 ¥ 59.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李达伟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68631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17373805
上书时间2024-09-05
李达伟,1986年生,现居大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有逾两百万字作品见于《十月》《花城》《天涯》《大家》《清明》《青年文学》《百花洲》《美文》等报刊。
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二届湄公河文学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云南文学奖、云南省年度作家奖、滇池文学奖等。
代表作品《暗世界》《大河》《记忆宫殿》《苍山》……
1………………001
2………………013
3………………026
4………………036
5………………045
6………………056
7………………067
8………………076
9………………088
……
1
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几个星期以来展出了一幅巨大的油画,上面画着我(画的标题说得很明确)在一些散乱的碎块中间。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重现的镜子》
我出现在了第一个博物馆。一个私人博物馆,在古城深处。与一进入古城见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古老的石墙与巷道里,斑驳的黑色和绿色打落一地,人影稀少,进入博物馆的人更少。那是亡者经常抵达的世界,他们混迹于稀少的人群中,伪装成人,自然穿行,没有人会在意他们。我无意间出现在了那里,在门口徘徊了一小会,然后决定进入博物馆。一个亡者的侧影,把我引进了那个需要用内部视觉来认识物的世界里。世俗间不幸的那些灵魂,在博物馆中,得到了一些莫名的慰藉。
在拥挤的房间里,堆积的物在挤压着我,我探身而行。从民间搜集来的各种旧物件,被主人根据分类摆放在不同的楼层和房间。有一段时间,民间博物馆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灰尘满布,杂乱无章,旧物气息浓厚,色彩绚烂的那部分消失。那个博物馆里,最多的是黑色的甲马雕版,只是单纯的黑色,如墨。我们看到的是主人对于旧物的迷恋,以及收集旧物的热情。博物馆的主人不在,我们只能想象那是一个近乎有些疯狂和偏执的人。诗人曾跟我说起,在另外一个旧城的深处,堆满造型各样的石狮子。关于艺术的试错与创造,以及关于艺术的宿命感,在那里突显着。有很多石狮子造型,他不曾见过,如果对那些石狮子进行整理摆放,那个很小的房间,同样可以是一个关于石狮子的民间博物馆。诗人说那些石狮子的主人,感到沮丧,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它们在他眼里早已是废弃无用的物。物的作用在减弱,物的象征意义同样已经消失,物只能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于特殊的空间,就像存在于博物馆中。
我开始出现在了另外一些博物馆。第一个博物馆给我留下的刻板印象,早已随风而逝。那是从无意到有意的行走过程。一些博物馆在城市中心,一些在城市边缘,一些分散于河谷与村落之中。有时,踩着金黄的落叶进入了博物馆,暗示着时间是在深秋;有时,会听到一些冰块融化碎裂的声息,那是冬日;有时,在寂静的河谷中,河流缓缓流淌,那可以是任何季节。特定的时间,会对进入博物馆的感觉与想象产生微妙影响。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真正选择时间。
有些是现实中真正以“博物馆”命名的空间,有些只能是某种意义上的博物馆。进入博物馆,是为了让内心的虚空被时间与艺术慢慢填满。还为了其他,毕竟与博物馆相关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艺术。很多时候,我无法轻松地谈论博物馆。当女儿出现,一切开始变得柔软而轻松。女儿出现在了一些博物馆中,有时是我陪着,有时不是。五岁的女儿再次出现在了城市边缘的那个博物馆,一条河流从这个博物馆前缓缓流过,施工现场一片狼藉,那里将建起一些现代建筑,与博物馆的古朴之间形成反差。女儿激动地跟我说起对博物馆的感受与兴趣,与她三岁多第一次出现在那里不一样。我知道五岁的女儿在那个博物馆,依然什么也不懂,她才是更依靠感觉的那个人。
博物馆,有可能会偏离它最初的意义,这完全取决于进入博物馆中的人。那些文物被放在了博物馆里,只能被我们的目光轻轻触碰,它们的坚硬与柔软、粗糙与光滑,都只能通过光线中的那些剪影进行判断。在博物馆里,判断时而准确,时而错误。我偶尔才进入博物馆,与许多考古的人不同,他们可以经常穿梭于博物馆,他们中很多人的工作地点就在博物馆。一些在博物馆中工作的人,会因长时间在里面工作产生倦怠,忽略一些东西。我们要谈论的是在那个空间里,应该拥有的对艺术与时间的敏感。有些所谓的敏感,变得很空,除了一些大词一些空空的词外,所剩无几。
我不是考古学者,工作与考古没有任何联系,考古方面的知识也很贫乏。我想起了那几个考古的友人,他们或是在文物管理所工作,或是在博物馆中工作。他们工作的很多时间,都在山野间。他们开始挖掘,一层又一层地挖掘着,希望能在那些土层中发现一些能解密时间的东西。于他们而言,时间很重要,时间需要一些物件来拉伸和校准。从此刻往前推,他们需要的是对预设有佐证的物,有时事实真如他们所推断的一样,有时又不是。“不是和空”,成为他们生活与工作的常态。他们是发现了一些断瓦残砖,还发现了一些建筑的土墙,在地下多年的土墙,土墙的样子已经很模糊。作为考古学者的他们,一眼就断定那是土墙,那些负责挖掘的人一寸一寸艰难地挖掘着,一个曾经宏大建筑的影子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他们很激动。经他们一解释,我也看到了建筑的影子。只是建筑的影子,建筑的功用将暂时无法被确定,只能猜测,可能是庙宇,可能只是平常的房子,还可能是皇家建筑的一部分。大家开始各种兴奋的猜测,时间制造的迷雾总是会让人无端激动,他们与我不同,发现和确定是他们的工作。长时间从事这样一份工作,热情是否已经消退了?看着他们的兴奋与激动,一些热情在持续着。有着太多不确定的东西,需要被确定,一些貌似确定了的东西,有时又会被推翻和重建。这同样也是考古学吸引我的地方,貌似一切已经清晰,实则并不清晰,有着太多可能性的东西被掩埋于厚厚的泥土之下。有一些是红土地,挖开后,厚厚的红色赤红耀眼。
我们在去往考古现场的过程中,谈论的不只是博物馆与文物,我们还会谈论那些山野与河流,还会谈论生活中的焦灼与幸福,还会谈论婚姻与爱情。其中一个友人刚刚与妻子离婚,儿子跟着前妻。我知道,即便是借助考古不断在山野中奔走,他依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生活的挫败中走出来。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我只能继续向他咨询与考古有关的事情,暂时不去触及那个痛楚的话题。他对于考古的热情,让他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种一直深陷于过往无法自拔的人,即便他们考古的本身便是深陷于更久远的过往之中,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二者进行比照。
……
《博物馆》是80后散文家李达伟的一部长篇系列散文。在《博物馆》中出现的博物馆,有些是现实中真正以“博物馆”命名的空间,有些只能是某种意义上的博物馆。把自己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中,进入时间缓慢的那个维度,思考与博物馆相关的时间和艺术,努力呈现和思考那些博物馆所涉及的主题。《博物馆》体现的更多的是那些严肃与庄重的主题,像“战争与和平”、“惩罚与受难、“痛苦与狂喜”、“宁静与喧哗”、“艺术与永恒”等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