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昆德拉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米兰·昆德拉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03 4.3折 39.8 全新

库存3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兴 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68901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9177337

上书时间2024-09-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兴(1963- ),诗人,翻译家。出生于江南古城吴江,现居北京。《世界文学》主编。曾以作家、学者、翻译家和外交官身份在欧美数十个国家访问、生活和工作。

主要译著有《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文森特?凡高:画家》《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等。文学研究和翻译之外,还从事文学创作,发表散文、诗歌近百篇。作品被收入几十种选本,并译成英语、俄语、孟加拉语、罗马尼亚语、荷兰语等。201 2年起,主编“蓝色东欧”系列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

曾获中国当代诗歌奖翻译奖、“美丽岛”中国桂冠诗歌翻译奖、蔡文姬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一、姿态:躲在作品背后  ?(1) 
二、布尔诺:学音乐的孩子???  (13)
三、铁蹄下的祖国???  (23)
四、布拉格:在艺术中寻找???  (33)
五、《可笑的爱》:找到自己的方向???  (53)
六、《玩笑》:成名后的尴尬?  (81)
七、布拉格之春?  (95)
八、争论:哈维尔与昆德拉???  (107)
九、“永远退到一旁”???  (115)
十、流亡:来到精神故乡?  (137)
十一、《笑忘录》:重新拿起笔???  (145)
十二、《难以承受的存在之轻》???  (165)
十三、翻译,的出口?  (185)
十四、天鹅绒革命???  (195)
十五、《不朽》:舞台的转换?  (201)
十六、《缓慢》:告别母语???  (217)
?
附 录:
主要参考书目???  (235)
昆德拉年谱?  (238)

内容摘要
    写米兰?昆德拉传,是件艰难而又冒险的事。甚至是件不太可能的事。这涉及昆德拉的基本姿态:把自己的私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区,始终顽固地躲在作品背后。

    已经不仅仅是低调的问题了。世上低调的作家其实很多,原因也各不相同。比如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比如罗马尼亚作家埃米尔?齐奥朗;比如今日移居澳大利亚的小说家约翰?马克思韦尔?库切。

    希姆博尔斯卡从不参加任何文学聚会和诗歌朗诵会。她回避正式场合,却很乐意和不多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着鲱鱼,喝着伏特加,谈论一些日常话题。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只接受过一两次采访。平时,除了钓鱼和收集旧明信片,就是写诗,不慌不忙地写,一年也就写十来首。作品虽然不多,但用有关评论家的话说,“几乎每首都是精品”。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只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见面会,就又销声匿迹了。她是个把宁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诗人。在宁静中生活,在宁静中写作。诗作也有一种宁静的力量。外在的宁静和内心的宁静,你在她的诗歌中都能感到。宁静成为她诗歌的源泉和力量,也成为她个人空间的保障和乐趣。

    齐奥朗生前曾为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尽量隐姓埋名,尽量不抛头露面,尽量默默无闻地生活。”他是个厌世者,一个悲观主义者,特别鄙视声誉,一直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始终将自己置于“句子的中央”。在孤独中,思想不停地运转。他的大量箴言和警句就这样产生。有趣的是,这么一个厌世者晚年竟向一场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张开了双臂。更为有趣的是,很很鄙视声誉的他还是在身后获得了显赫的靠前声誉,仿佛应了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位作家无话可说时,荣誉为他戴上桂冠。荣誉赞美尸体。”

    库切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异常平静,只是轻轻说了一句:“这接近是个意外。我都不知道宣布获奖的事。”他的反应同他以往的表现接近吻合,一点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平时为人处世就很低调,喜欢独处,尽量避免抛头露面,极少同媒体接触,至多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记者或读者的一些问题。甚至都不愿前去领英语世界十分看重的布克奖。这种低调需要严格的自律。库切恰恰是能够严格自律的人。他不抽烟,不沾酒,常年坚持长跑,还是个素食主义者。平时保证不苟言笑。他的同事透露,和他共事的几十年里,只见他笑过一回。库切在生活中极有可能很古怪,很呆板,毫无情趣,但他并不是厌世者,也不回避自己的隐私。其实,他的《少年》和《青春》等小说就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他的《耻辱》《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代表作中也到处可以看到他本人的影子。他是个典型的让作品说话的作家。他的低调更多的和他的性格、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    以上几位作家的低调似乎还在人们可以理解的尺度之内。昆德拉的某些举止言行,由于特别,就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藏匿自己的私生活,决不向任何人提供详细的个人生平材料,也决不允许任何人谈论他的个人生活,还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宣称:“我从不把小说看作一种自白形式。我讨厌轻率。在生活中反对轻率,在艺术中也一样。我的生活是我的秘密,与任何人无关。”

    一九八五年春天,昆德拉获得了以色列很重要的文学奖――耶路撒冷奖。昆德拉欣然接受并发表了题为《小说与欧洲》的答谢词。借此机会,一位俄裔美国女作家想采访一下昆德拉。有人善意地提醒她:苏联入侵后,昆德拉对所有的俄国人都有所警惕,难以信任。倔强的女作家没有退缩。她往昆德拉的巴黎寓所打电话,提出采访请求。果然,昆德拉的语调极为冷淡。没想到,女作家随后提到的一件事帮了她的忙。她告诉昆德拉她的祖父名叫里奥尼德?安德列耶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小说家和戏剧家。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让她本人也走向了文学。这时,僵局被打破了。昆德拉说他年轻时读过这位作家的作品,对他相当钦佩。采访日期就这样确定。但没过几天,女作家意外地收到了昆德拉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必须提醒你我的坏脾气。我不能谈自己,不能谈我的生活和我的心理状态。在此方面,我的谨慎几乎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对此我毫无办法。倘若你觉得可以接受,我愿意谈文学。”如此一来,他有效掌握了主动,将原定的采访变成了对话。

    “头一个允许记者随意复制他的言论的作家罪该万死!”这句咒语出自昆德拉之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采访的憎恨。他有三条理由:靠前,采访者只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你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你的回答中,他只采用对他胃口的部分。第三,他将你的回答转化成他的语言,他的思维方式。有时甚至任意篡改你的回答。昆德拉想到了采访很很可怕的后果:人们,甚至包括很很严谨的学者都会将它当作被采访者的言论加以引用。因此,他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做出决定:不再接受采访。

    果然,除却由他本人同意并附有版权的几次对话,近二十年来,昆德拉一直对新闻界不理不睬。此外,他还不参与公众聚会和庆典,不参加任何学术或社会活动,不上电视,不让人拍照。P3-6

主编推荐

 他是百万国际书作家,被《华盛顿时报》誉为*伟大的在世作家。

 他把是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禁区,始终顽固的躲在作品背后。
  本书以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为主线,借助相应一手采访资料,竭力勾勒传者的人生轨迹,揭秘这位神秘而伟大的作家移民法国的前因后果。 

精彩内容

本书是关于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传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移居法国。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当代*有影响力和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难以承受的存在之轻》《玩笑》《生活在别处》《缓慢》等。鉴于这位伟大作家人生经历的资料较少,本稿只能勾勒出他隐约的人生轨迹,而将更多的笔墨关注作家极为重要的部分——先用捷克语,后用法语从事的创作。

媒体评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实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华盛顿时报》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

 

我从未读过比这走得更远的文学作品,也从未读过将幻灭之艺术推得如此之远,将我们的生命与思想藉以为本的基本谎言揭露得如此深刻的作品。
                                            ——弗朗索瓦·里卡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