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卜正民(TimothyBrook,1951~),加拿大有名汉学家。曾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校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历史教授。卜正民还是美国明史学会半年期刊《明史研究》编委会成员。自2008年起,卜正民成为哈佛大学六卷本《中华帝国史》的主编。卜正民曾于1975年秋进入复旦大学,师从文学批评史学者李庆甲教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977年,他在李约瑟的安排下参与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七分册的编写。
卜正民著述颇丰且广受好评,其作品《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颁发的列文森奖和加拿大历史学会每五年评选一次的优选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曾获加拿大历史学会颁发的华莱士·弗格森奖,《维梅尔的帽子》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马·林顿历史奖。2006年,卜正民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
潘敏,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靠前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极地政治、北极原住民、中华民国史等;发表论文40来篇。代表性著作有:《江苏日伪基层政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北极原住民研究》(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等。
目录
谢
略语表
章关于“合作”
第二章计划
第三章外观:嘉定
第四章成本:镇江
第五章共谋:南京
第六章竞争:上海
第七章抵抗:崇明
第八章组建占领政权
结论消失的四类历史真相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主编推荐
汉学家卜正民的这部著作,选择了抗战研究中两个不常为人关注的主题:
其一是“秩序”。日本人残暴地攻占了城市,但要重建一套秩序,则需要更多的手腕。他们发现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敌者并不能达成目的,于是开始与原先秩序中的“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是勾结?是交换?还是抵制?围绕“秩序”所发生的关系交织远比战争要复杂得多。
第二是“小人物”。战火纷飞之际,并非所有人都能抛家舍业,更多窘困、迷茫的中国老百姓情愿留在故土。他们该如何选择?作者以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利用了中日双方大量的档案与回忆录,试图将一些长期隐秘于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勾勒出来。
精彩内容
《秩序的沦陷》为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了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媒体评论
卜正民教授的非凡之处,在于他长期发掘并研究中日双方高质量的档案资料与回忆录,故而能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展示战时问题的隐晦性与复杂性……这部书对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与现代中国史的研究,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大卫·P.巴拉特(David P. Barrett):《中国历史评论》
?
这是一部历史研究的范文。在这部上乘之作中,卜正民教授不仅示范了如何进行历史研究,而且展示了如何演示历史研究的成果。他以自己深邃的洞察力,将沦陷区复杂隐晦且多层次、多方向的政治与社会,一一道出……简言之,此书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在可读性上,都堪称佳作。
——萧邦奇 (R. Keith Schoppa ):《美国历史评论》
?
这部令人爱不释手的著作,涉及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卜教授掌握了汗牛充栋的资料,把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放在20世纪帝国主义侵略与统治的大背景下,将中国当年的特殊性问题与世界的普遍性问题,融为一体,娓娓道来,妙不可言。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ere)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