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障碍返回抑制研究--以初中生视觉搜索为视野(精)/中国社科研究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习障碍返回抑制研究--以初中生视觉搜索为视野(精)/中国社科研究文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52 1.9折 85 全新

库存32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宇然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65907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11279900

上书时间2024-09-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宇然,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期间曾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访学,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精神分析长程培训项目。作者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工作15年,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认知心理学。先后负责上海市重点课程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课题项目,参与上海市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曾荣获上海市民办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优胜奖,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目录
**篇  视觉搜索成长中的返回抑制理论探讨
  **章  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返回抑制
    **节  返回抑制的概念
    第二节  注意视觉搜索过程中的作用:选择与抑制
    第三节  返回抑制的研究范式
    第四节  返回抑制的特征
    第五节  返回抑制机制研究:范式变革中深化认识
    第六节  以特定人群为被试的返回抑制研究
  第二章  学习障碍者视觉搜索过程研究
    **节  学习障碍者的认知特点
    第二节  学习障碍者存在注意困难
    第三节  学习障碍者的视觉搜索研究
    第四节  注意在学习障碍者视觉搜索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  学习障碍返回抑制的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节  学习障碍返回抑制的前人研究总结
    第二节  学习障碍返回抑制的问题提出及研究目标
第二篇  学习障碍初中生返回抑制研究
  第四章  学习障碍初中生返回抑制特征研究
    **节  学习障碍与普通初中生返回抑制时程特征比较
    第二节  学习障碍与普通初中生返回抑制空间特征比较
  第五章  返回抑制的机制研究
    **节  返回抑制作用参照系:基于空间?基于客体?
    第二节  返回抑制作用过程:知觉抑制?反应抑制?
    第三节  反应偏向:非线索化位置的易化效应
第三篇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  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特征和特色创新研究总结
    **节  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特征
    第二节  本研究特色创新
  第七章  研究局限性与前景展望
    **节  返回抑制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在以上研究程序中,将靶刺激与线索位置关系作为自变量,要求被试当靶刺激出现时进行按键反应,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当靶刺激出现在未曾线索化的位置时,反应时间更短;当靶刺激出现在曾经线索化的位置,反应时间长。PosnerCohen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视觉搜索的一个重要特性:视觉注意在返回曾经停留过的位置时会出现一定的延迟,表现出对已加工过的位置进行自动化的抑制,返回抑制称谓的来源正是基于这种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PosnerCohen1984)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单线索程序:仅对某一个外周位置进行一次线索化。但此后有研究者提出,既然返回抑制是注意从中央注视点返回外周位置时表现出的延迟现象,那么必须保证在靶刺激出现时,注意是在中央注视点,因此对单线索程序进行了改进,加入中央注视点线索化过程,将单线索程序改良为双线索程序,保证注意脱离外周位置回到中央注视点。

尽管Posner等人在最初研究中采用单线索程序观察到了返回抑制现象,但后来的研究者通过对比单线索程序和双线索程序发现,在相同的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线索呈现到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条件下,单线索程序产生了提示效应,而双线索程序产生了返回抑制(Lupianez et al,1997)。由于双线索程序更符合返回抑制的理论假设,因此目前进行返回抑制研究时,普遍采用双线索程序。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关于返回抑制的研究中,除了通过对比靶子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RTcued)与靶刺激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RTuncued)的大小来确定是否存在返回抑制:RTeued>RTuncued,说明存在返回抑制;反之,RTcued<RTuncued,说明出现返回抑制的反转,即提示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返回抑制量(返回抑制量=RTcued-RTuncued)来确定返回抑制效应的明显程度。返回抑制量绝对值的大小可以说明提示或抑制效应的明显程度,绝对值越大,说明抑制(提示)效应越明显。将返回抑制量“0”进行比较,或直接比较RTcuedRTuncued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确定返回抑制量(提示量)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Klein2000)。

第二节注意视觉搜索过程中的作用:选择与抑制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曾提出:注意是最值得研究的心理学问题,它关系着我们所有的心理活动。但遗憾的是在此后的近百年中,由于方法的局限,对于注意的研究始终难以深入。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注意问题的研究才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绩,关于视觉注意提出了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1988Treisman et al,1980)、引导搜索理论(Wolfe,1994;Wolfe et al,1989) 和决策整合假说(Palmer etal2000)。在这三个理论中都提到,在视觉搜索过程中不仅有对于目标的选择与定位,同时存在另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抑制现象。

 



精彩内容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曾提出:注意是最值得研究的心理学问题,它关系着我们所有的心理活动。本书以“返回抑制”现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的视角,研究学习障碍初中生视觉搜索过程的注意特征和导致其注意缺陷的原因。“返回抑制”是指在视觉搜索过程中,通过注意发挥作用的一种抑制现象:当靶刺激出现在曾经线索化的位置时,对它作出反应的时间大于其出现在在未被线索化的位置时所需的反应时间。文章在回顾前人关于返回抑制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围绕“特征”与“机制”两个重点,通过实证性研究,全面分析了学习障碍初中生返回抑制的时程、空间特征,并对返回抑制形成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