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7 6.0折 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绛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1738

出版时间2015-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8480879

上书时间2024-09-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仁》、《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目录

代前言读书苦乐

一 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

二 论萨克雷《名利场》

三 艺术与克服困难——读《红楼梦》偶记

四 李渔论戏剧结构

五 事实一故事一真实

六 旧书新解——读《薛蕾丝蒂娜》

七 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八 《吉尔·布拉斯》译者前言

九 《小癞子》译本序

十 堂吉诃德与《堂吉诃德》

出版说明

《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

《论萨克雷<名利场>》

《艺术与克服困难》

《李渔论戏剧结构》

《事实-故事-真实》

《旧书新解》

《有什么好》



内容摘要
一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

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菲尔丁说自己的小说是英国语言中从来未有的体裁,文学史家也公认他是英国小说的鼻祖。马克思对他的爱好,小说家像司各特、萨克雷、高尔基等对他的推崇①,斯汤达(Stendhal)对他的刻意摹仿②,都使我们想探讨一下,究竟他有什么独到之处,在小说的领域里有什么贡献。好在菲尔丁不但创了一种小说体裁,还附带在小说里提供一些理论,说明他那种小说的性质、宗旨、题材、作法等等;他不但立下理论,还在叙事中加上评语按语之类。他在小说里搀入这些理论和按语,无意中给我们以学习和研究的线索。我们凭他的理论,对他的作品可以了解得更深切。这里综合他的小说理论,作一个试探的介绍。

菲尔丁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分散在他小说的献词、序文和《汤姆·琼斯》每卷第一章里。最提纲挈领的是他第一部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序,这里他替自己别开生面的小说体裁下了界说,又加以说明;在这部小说头三卷的第一章里又有些补充。《汤姆·琼斯》的献词和每卷的第一章、《阿米丽亚》和《江奈生·魏尔德》二书的首卷第一章以及各部小说的叙事正文里还有补充或说明。

菲尔丁的读者往往嫌那些议论阻滞了故事的进展,或者草草带过,或者竟略去不看。《汤姆·琼斯》最早的法文译本①老实不客气地把卷首的理论文章几乎全部删去。但也有读者如十九世纪的小说家司各特和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对这几章十分赞赏。司各特说,这些议论初看似乎阻滞故事的进展,但是看到第二三遍,就觉得这是全书最有趣味的几章。①艾略特很喜欢《汤姆·琼斯》里节外生枝的议论,尤其每卷的第一章;她说菲尔丁好像搬了个扶手椅子坐在舞台上和我们闲谈,那一口好英文讲来又有劲道,又极自在。②可是称赞的尽管称赞,并没有把他的理论当正经。近代法国学者狄容(AurélienDigeon)说,菲尔丁把他的小说解释为“滑稽史诗”,而历来文学史家似乎忽视了他这个观念。③这话实在中肯。最近英国学者德登(F.Homes Dudden)著《菲尔丁》两大册④,对菲尔丁作了详细的研究。可是他只说,“散文体的滑稽史诗”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他并没说出这个观念包含什么重要意义,只把“滑稽史诗”和史诗、悲剧、喜剧、传记、传奇等略微分别一下,又把菲尔丁的理论略微叙述几点,并没有指出菲尔丁理论的根据,也没有说明他理论的体系⑤,因而也不能指出菲尔丁……



主编推荐

读书好比“隐身”串门

  杨绛是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今年已经103岁了。现如今人们提起杨绛,总要提起她是钱锺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钱锺书的。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锺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锺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杨绛小时,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杨绛小名),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高一时,国文课本上有李后主的词,杨绛一读之下,若有宿缘,爱不释手。课余,她找来大量李后主的词,以及其他诗人的作品来读。

  杨绛的生命之乐源于读书。她与钱锺书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一同埋头于图书馆。两人比赛读书的数量,至年底统计时,钱锺书读的尽是大部头,且只计英文书,杨绛却将小册子也算作一本,并将中文书一并统计在内,以致钱锺书在日记中笑称“季(杨绛)承认自己‘无赖’”。其实,杨绛一直钟情文学,在东吴大学时因无文学专业,只好暂时攻读政治,后终于在清华得偿所愿,及至到牛津读书时,因文学专业名额已满,宁肯做旁听生自修文学,也不愿改读历史以获得进入学院的资格。

  爱读书是杨绛和钱锺书的共同志趣,也是联结两人情缘的一条红线。当年,杨绛一进清华就同“二书”结缘:一为读书,二为“锺书”。在1995年钱锺书病重时,他们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费及版税在清华设一奖学金,名就叫“好读书”,而不用个人名字;奖学金的宗旨是扶助贫困学生,让那些好读书且能好好读书的贫寒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杨绛的低调,隐含了她的人生智慧。钱锺书逝世后,杨绛一如既往,闭门谢客。她说:“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此时的读书之乐,润泽了杨绛的生命。读书**限度地释放了她生命的能量,成就了她生命的价值。

  不仅爱读书,杨绛至今还笔耕不辍。在把钱锺书数量惊人的手稿,整理出来交付出版后,写了散文集《我们仨》,记录和回忆与钱锺书及女儿钱瑗一起生活时的情形,展现了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境遇。四年后,她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做了一次思考。老人家虽年事已高,仍神清气朗,思路清晰。

  而今的杨绛,生活很有规律,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这些都源自她对读书的热爱,对文化的信念,对人性的信念,她相信人是向好的!

?
?



精彩内容

《“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精装)》收录了杨绛先生的论文七篇:《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论萨克雷
<名利场>
 》《艺术与克服困难》《李渔论戏剧结构》《事实-故事-真实》《旧书新解》《有什么好》,另有两篇译者前言《
 <吉尔·布拉斯>
  译者前言》或序言《
  <小癞子>
   译本序》,还有一篇《堂吉诃德与
   <堂吉诃德>
    》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杨绛先生对她翻译的这部名著的理解,后来该文在一头一尾为别增加了对作者塞万提斯和翻译版本情况的简要介绍之后,作为《堂吉诃德》中译本的“译者序”刊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