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耕地地力评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6.63
4.8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马岩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292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8959306
上书时间2024-09-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马岩,男,1966年6月生,不错农艺师,陕西省科技“110”专家成员,中国共产党志丹县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靠前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优选个人,陕西省“2012年度土肥贡献奖”获得者。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农作物栽培和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目录
技术报告篇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演变()
第二节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一、自然资源及条件状况()
二、社会经济条件()第二章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步骤()
第二节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一、分析项目及方法()
二、分析测试质量控制()
第三节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方法和评价结果()
一、评价依据()
二、评价的技术流程()
三、评价方法和结果()第三章耕地立地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一、地形地貌()
二、坡度()
三、坡向()
第二节农田基础设施()
一、水利设施()
二、水土流失治理()
第三节植被覆盖()第四章 耕地土壤属性()
一、黑垆土()
二、黄土性土()
三、灰褐土()
四、红土()
五、淤土()
六、潮土()
七、水稻土()
八、草甸土()
九、紫色土()
第二节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现状()
一、有机质现状()
二、其他大量元素的现状()
第三节耕地土壤的其他属性()
一、pH值()
二、土壤结构()
三、土壤质地()第五章耕地地力状况分析()
一、张渠社区()
二、杏河镇()
三、顺宁镇()
四、侯市社区()
五、保安镇()
六、纸坊社区()
七、双河乡()
八、金丁镇()
九、旦八镇()
十、永宁镇()
十一、义正镇()
十二、吴堡社区()
第二节各等级耕地状况评述()
一、一级地()
二、二级地()
三、三级地()
四、四级地()
五、五级地()第六章对策与建议()
一、耕地地力建设()
二、加强水利建设,控制水土流失()
三、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四、发展“山地苹果”()
五、统筹生态农业建设,推进产业生态化()
第二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一、分区的原则和分区系统()
二、各区的基本特点及改良利用方向分述()
第三节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专题报告篇
一、评价意义()
二、区域状况和评价流程()
三、耕地适宜性评价过程()
四、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第二章志丹县耕地土壤速效养分丰缺度分析()
一、研究意义()
二、调查方法与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四、对策与建议()
附录附录一陕西省志丹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附录二陕西省志丹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体系制定总结报告()附录三果园土壤改良()编 后 语()技术报告篇
内容摘要
**章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11′56″~109°3′48″,北纬36°21′23″~37°11′47″。行政辖区南北长9556km,东西宽7001km,东部和安塞县相接,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总面积为3
781km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
093~1
741m,相对高差648m。以洛河、周河、杏子河三大水系网形成三个自然区域,称西川、中川、东川。境内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温度变化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97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4%。年平均气温83℃,年均无霜期142天。受微地貌的影响,南北相比,全年≥0℃的积温*大程度相差568℃,≥10℃的积温*大程度相差693℃。全县年均降水量509mm,年平均蒸发量1
557mm,相当年平均降水量的近3倍,全县干旱指数为2。二、行政区划演变志丹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文物管理部门在旦八镇柏叶沟、杏河镇小庄科、顺宁乡丁岔和周河等地收集的石斧、陶罐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志丹县境内已有人类聚落。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保安之名始于宋,宋之前无建置。西周属狄。春秋属白狄。战国时地处北地郡与上郡交界处。秦汉时仍由北地郡和上郡分制。三国两晋属匈奴地。东晋先为赵之上郡,后为前秦之上郡,又为后秦地,赫连氏建夏后,归夏。南北朝北部属夏州金明郡广洛县,东南部属因城县。隋属延州地。唐武德二年里置永安县,不久并入金明县。五代先为后梁,后归后唐,再属后晋,旋归后汉,*后属后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保安军,寓永保安宁之意。公元1130年保安地归于金,金废保安军置县,后又升为州。二十二年(1132),升县为州,仍领县地,属鄜延路。金大定十一年(1171),废保安军置保安县,属延安府。1269年元降保安州为保安县。明、清、民国仍沿旧制。民国二年(1913),废延安府,辖保县。1931年后,置陕西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保安县。1934
年2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小石崖成立,保安县西部的义正川、吴堡川、白豹川、脚札川等地开辟为苏区,属陕甘边范围。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陕北、陕甘二省及关中、神府二特区,志丹县属陕北省。193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命名为志丹县,隶属未变。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志丹县。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分设五个分区,志丹县属延属分区。1949年成立陕北行署,辖志丹县。1950年2月归延安专区(1969年改称延安地区)管辖。1958年12月,吴起县并入志丹县。1961年9月,按合并时区域又分出吴起县。今志丹县属陕西省延安市(地级)辖县。志丹县现辖7镇1乡,4个社区,200个村委会。所含乡镇包括保安镇、杏河镇、永宁镇、顺宁镇、金丁镇、旦八镇、义正镇、双河乡、张渠社区、侯市社区、纸坊社区、吴堡社区(图1-1)。县政府驻地为保安镇。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占总人口的7724%,人口密度为383人/km2。图1-1志丹县行政区划图第二节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土地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具体区域,是由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能量的转化与输出,取决于组成系统诸元素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因而土地又是自然和经济的历史综合体。一、自然资源及条件状况(一)土地资源土地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生产部门存在的物质条件,而且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志丹县各类用地面积具体见表1-1、图1-2。表1-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级类一级地类号二级类二级地类号面积(hm2)比例(%)耕地01水浇地01238261010旱地01348
972351289(续表)一级类一级地类号二级类二级地类号面积(hm2)比例(%)园地02林地03果园0211
77102047有林地031118
418893118灌木林地03212
85217338其他林地03382
374522169草地04工矿仓储用地06住宅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天然牧草041109
318722878人工草地0425749002其他草地0433
08310081采矿用地0621563000城镇住宅用地07152956014农村宅基地0721
2600803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884077001河流水面11170494019坑塘水面1143953001合计379
82138图1-2土地利用现状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分类标准中的有些二级类归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志丹县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共包括一级地类8项,分别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二级地类分别是水浇地、旱地、果园、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天然牧草、人工草地、其他草地、采矿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河流水面、坑塘水面,合计为14项。其中有林地、天然牧草、其他林地和旱地所占的比例较高,面积分别为118
41889hm2、109
31872hm2、82
37452hm2和48
97235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例依次为3118%、2878%、2169%和1289%。(二)气候资源志丹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日照充分,温度变化大,雨量分布不均,无霜期短。总的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而多变,干旱多风,日照充分;夏季有短期高温,多阵雨,有伏旱,秋季降温明显,风小雾多,冬季寒冷而长,降雪极少,结冰期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暴雨、冰雹、大风。1光能资源日照:根据1957—2014年58年资料分析,平均每年日照可达1
974小时,占可照实数的52%,*多可达2
243小时(1965年),*少为1
623小时(1964年)。2热量资源四季温度变化特点:春季(3—5月),温度回升快,平均每48天升温1℃,*高气温达358℃,而*低气温达-180℃。夏季(6—8月),*高气温达374℃,*低27℃,夏季≥22℃平均每年仅有8天,*高气温≥35℃的日数,58年只出现过19次,平均3年出现一次,所以夏季不热而短。秋季(9—11月)降温明显,月平均每41天降温1℃;*高温度346℃,*低是-189℃。冬季(12—2月),寒冷而漫长,*高气温226℃,*低是-287℃,低于-200℃,58年共出现286次,平均每年出现5次。志丹县年平均气温是83℃,*高年为95℃,*低年为70℃,相差25℃;*高气温是1973年为374℃,*低是2002年为-287℃,≥0℃的温度开始于3月9日,终止于11月14日,持续天数平均达251天,平均积温达3
5497℃;≥5℃的温度开始于3月30日,终止于10月26日,持续天数平均达211天,平均积温达3
3956℃;≥10℃的温度开始于4月24日,终止于10月4日,持续天数平均达164天,平均积温达2
9632℃;≥15℃的温度开始于5月19日,终止于9月10日,持续天数平均达115天,平均积温达2
2993℃;≥20℃的温度开始于7月6日,终止于8月9日,持续天数平均达35天,平均积温达7716℃。无霜期年平均只有142天,无霜期*短年份是117天(1960年),*长年份是194天(2013)年。因此,高山不宜种植生长期长的农作物。3降水据气象部门1957—2014年58年的资料调查,年平均降水量为509mm,年际变化大,*多年达805mm,*少年达241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的731%,10—11月降水占全年的87%,12至翌年2月降水占全年的18%,3—5月降水占全年的164%。4主要气象灾害根据志丹县5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的是干旱、霜冻、暴雨、冰雹和大风的相继为害。干旱:以春旱*多,58年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春旱就有54年(日降水量≥10mm的间隔日数≥20天为春旱),占58年的93%。其中严重的有40年(日降水量≥10mm的间隔日数≥40天),占春旱年54年的74%;较轻的有7年,占春旱54年的13%;一般春旱7年,占春旱年54年的13%。入春后,在大陆干燥气团的控制下,降水仅82mm,只能达到同期蒸发量的1/7,故常发生春旱。入夏后,温度高,蒸发强,雨季来的迟,常引起初夏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这就是志丹县农作物亩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干旱是志丹县发展农业生产的因素。霜冻:根据5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初霜冻日10月4日,终霜冻日5月14日,58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初霜冻*早年份出现在1999年9月2日,*晚年份是1961年10月28日,相差56天,终霜冻*早年份终止于2010年的4月3日,*晚年份是1973年5月29日,相差56天。无霜期*长的是2013年,达194天,*短的是1999年,只有107天,长短相差87天。根据资料分析,志丹县境内初霜冻日出现时间,先北后南,平均相差3~5天,终止日先南后北,相差5~7天,由此说明,终霜冻出现时间及无霜期长短,变化很不稳定,对安排农业生产及春播和秋作物的成熟有很大影响。暴雨:58年中出现暴雨41次(日降水量≥50mm),平均每年07次,暴雨*早出现在6月11日(1966年),*晚出现在9月27日(1961年),一般多出现在7—8月,占暴雨总数的73%。暴雨虽在志丹县出现概率不多,但由于植被差,土壤疏松,梁窄坡陡,一旦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短时间即可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冲毁农田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冰雹:在志丹县常成局部或带状分布,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根据58年的气象资料记载,58年共出现101次,平均每年18次,*多年份可出现5次,多数不成灾,一般3—10月均可出现,6—7月*多,一日内冰雹多出现在下午1—5时之间,下雹时间多为5~10分钟,*长半小时左右,雹粒一般如玉米籽、杏仁大小,*大程度如核桃、鸡蛋般大,但很少见。冰雹主要路径有三条:北部从靖边大路沟,五里湾乡入志丹县张渠、杏河乡,沿杏河与周河分水岭向南移,到城关与双河两乡的东部,易在张渠、杏河两乡之间山岭地区形成雹区;中部从吴起县的薛岔乡入志丹县的顺宁、纸坊两乡,沿周河两侧山岭向东南移动,经城关、双河两乡的西部,旦八的东北部,易在顺宁乡的周湾村和纸坊乡的韩嘴子村以北山区形成多雹区;南部从金丁乡的西北部入境,沿洛河北侧向东南移动,经旦八中部到永宁乡的西北部,多的金丁乡的罗坪川以西山区形成多雹区;义正、永宁二乡是志丹县少雹地区。大风:大风58年共出现314天(≥17m/s),平均每年55天,*多年可达24天,3—6月*多,累计出现134天,占总数的63%。风向多为北风和西北风,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天,*长达3天。由于春季少雨,加之风大而多,使土壤水分蒸发快,墒情锐减,是形成春旱的又一个原因。夏秋大风虽然减少,但常伴随雷雨冰雹出现,造成植株倒伏,颗粒脱落,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三)水文资源1地表水志丹县以洛河、周河、杏河为骨干,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以及支、毛、冲沟,形成树枝状的水系网的特点是:(1)由于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河流顺应地形,分别由西北流向东南。(2)水系网中大都是季节性沟、河,雨季丰水期,加大干流的集流量而形成洪水,旱季缺雨,形成干流的枯水期。因此洛、周,杏河一年中流量变化悬殊,与支流的上述特点关系很大。(3)丰水期含沙量高,每年7—9月三个月的输沙量占全年的总输沙量90%以上。洛河源于白于山西南,经吴旗县于志丹县的金汤村入境,经金丁、旦八、义正、永宁川流而过,境内长达85km,流域面积1
913km2。河流两侧支流繁多,容水量大,汛期暴涨,水流湍急,河槽深而稳固。志丹县段为上游,谷宽平均300m,*宽的芋子湾处1
050m。石湾子至川口一段,长约25km为石质峡谷,河床深入砂岩,谷宽仅有50m左右,川地很少。金汤至旦八河谷呈近似的宽“V”形。河床组成物质主要为冲积砂砾。旦八至石猴子河谷呈梯形。洛河入境高程为1
2345m,出境高程为1
093m,总落差1415m,平均比降17%,年径流量7
18875万m3,*大程度洪峰流量为6
430m3/s,*小枯流量为04m3/s,侵蚀模数高达7
000t/km2。河谷平面呈明显的“S”状。周河源于靖边县周家嘴,在志丹县土墩湾处入境,贯流顺宁、周河、双河、永宁乡。至永宁乡川口注入洛河。境内长57km,流域面积1
112km2,平均年径流量为4
170万m3,*高洪峰流量为2
610m3/s,*小枯流量为0004m3/s。周河入境处高程为1
347m,入洛河处高程为1
128m,总落差218m,平均比降为382%,侵蚀模数为12
000t/km2。河谷平均宽度200m。河床不固定,随洪水冲刷河床移位,川地经常受毁。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从志丹县庙合渠附近入境,经张渠、杏河、侯市乡于界堡湾入王窑水库。境内全长50km,流域面积752km2。河床切入砂岩,河槽呈“U”形。河谷平均宽为300m,*宽处650m,张渠境内属石质峡谷,越入越窄。年径流量为2
820万m3。境内河道高程从1
349m降至1
155m,平均比降388%,侵蚀模数13
000t/km2。洛、周、杏三条河流,以洛河*大程度,有一级支流6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支流有周河川、罗平川、吴堡川、义正川、腰子川、瓦子川6条。周河是洛河的大支流,其支沟有27条。流域面积在40km2以上的有丁岔沟、附马沟、保娃沟、纸坊沟、孙岔沟、麻子沟、树桐川沟7条。杏河为延河的较大支流。全县沟壑密度北部平均32km/km2,南部平均37km/km2。2地下水地下水周河顺宁以南35km左右,属第四系潜水全新系上更新系冲积层孔隙潜水。潜水沿河谷呈带状分布。一级阶地潜水位埋深3~15m,二级阶地埋深30~40m。潜水层厚度一般为5~12m。一、二级阶地的冲积层潜水为统一体。浅埋区潜水的矿化度0645g/L。杏河河谷与周河主支沟水位10~50m,含水层厚100~200m,矿化度0774g/L,透水系数03~1m/天。洛河河谷潜水埋深10~25m。全县境内下白垩系洛河组地层中含有较丰富的承压水。但埋深变化较大,其大致是由北向南由深变浅,从东到西则由浅变深。全县除洛河从川口以上含碱较高外,其余水质较好,可饮可灌。(四)土壤类型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一定地理空间条件下,必然会有一定的土壤类型出现,而且每个土类都将占有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位置。志丹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成土母质主要为黄土。加之地形复杂,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较大以及人类活动形成了各种岩成、水成和耕种熟化土壤。成土过程主要有四:有机质积累过程;耕作熟化过程、钙的积累过程及潜育化与潴育化过程。在志丹县的特定条件下,共分布有10个土类,13个亚类、23个土属和55个土种。志丹县土壤类型详细分布见图1-3与表1-2。
精彩内容
本书以志丹县耕地地力调查项目为依托,对志丹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耕地综合生产力分等定级,评价了各类耕地的肥力及其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与对策。全书主体部分为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两个主要报告,附录部分为调查方法、应用和附图等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