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国津梁:大历史中的琉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国津梁:大历史中的琉球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98 6.0折 3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崇根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49817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8554719

上书时间2024-09-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摘要
琉球人自称其地为“阿儿奈波”。这一中文名称,因公元753年,唐朝的鉴真和尚东渡到“阿儿奈波”之岛,而被载入《唐大和尚东征传》之中。1日语译作おきなわ,拉丁文转写作Okinawa,至今依然使用着。笔者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到冲绳,所到之处,无论是街面店铺,还是文字资料,都可以看到Okinawa一词。
江户幕府的儒学家新井白石在《南岛志》(1719年)上把おきなわ用汉字写为“沖”。美国学者马士也在其名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特别指出,海外依据琉球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在地图标注时一般用Liuchiu,Luchu,Loochoo,Lewchew或Liukiu。日本也受此影响,将其称之为Riukiu,是因为日语发音中没有“L”。公元835年,日本僧人空海的弟子真济在其所编的《性灵集》中,将琉球读作“Ryukyu”。
由于古代人对东海的地理情况了解得不够准确,有时记载的东海古流求是今日的台湾岛,有时又把从台湾岛到日本列岛之间的岛屿都包括在流求(琉球)之内。但自明代起,琉球群岛上的中山王国,把原来的名称“阿儿奈波”(明清册封使著作,有的译作“屋其惹”,有的译作“倭急拿”)放弃了,而欣然接受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名号“琉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琉球中山国学者尚象贤《中山世鉴》说:“流虬,隋使羽骑尉朱宽至国,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中,始曰流虬。”按说,朱宽的命名,应该在隋唐著作中有所记载,而且从中国关于古流求的记载中也应该有资料可以印证,可惜未找到相关资料。相反,《隋书·流求国传》记载的古流求国,却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这个流求指的是台湾岛还是冲绳岛?对历史上的两个流求(琉球)的辨别,明代的册封使,朝鲜、琉球王国的外交使节,就已经展开过探讨,试图证明古流求(琉球)是不是当时的琉球王国。对于这个问题,现代学术界的争论已有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同时,还有宋代以来关于东海三十六岛的记载,是指冲绳群岛还是澎湖群岛?据笔者所看到的论著,似乎还没有学者回答过。
第一节 有关古流求的记载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东海有两个流求(琉球),一个是隋唐史籍记载的流求,另一个是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的琉球。同时,明朝还把琉球群岛称作“大琉球”,把台湾称作“小琉球”。这两个流求(琉球)是不是先后相承袭的关系?有的学者在研究台湾历史时,论证隋代流求是今台湾岛;有的学者在讨论琉球王国历史时,认为隋代流求是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的琉球王国。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笔者愿提供一得之见,参与讨论。
中国史籍关于流求的记载,现在所见到的资料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如《隋书·陈棱传》、《隋书·流求国传》, 唐张《朝野佥载》、 韩愈《送郑尚书序》、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唐宋元时代的文献,还记载流求与岭南(今广东、海南)、福建有贸易往来,以及关于漂流人口问题。
第一,《隋书·流求国传》 ,是记载古流求国的最早文献,与本书有关的主要内容有:
(一)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三年(607年)和四年(608年),三次经略流求。海师何蛮等说,每当春秋季节,天清风静之时,向大海东方看去,仿佛能看到烟雾之气,不知道这个地方有几千里远。其次,朱宽到流求时,带了流求人穿的“布甲”回来。当倭国使者看到后说,这是“夷耶久国人”使用之物。
(二)流求人的社会情况。流求人的社会发展到部落联盟阶段,有联盟大酋长和部落首领,有军事首领指挥作战。可能是为了扩张或保卫本部落及部落联盟的土地,也可能是为了猎头或防止本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成员被猎头,因此,选拔战斗中的勇敢者担任队帅。《隋书·流求国传》说,流求国在海岛之中,水行五日而至。其王姓欢斯氏,名渴刺兜,不知其由来。有国代数也。彼土人呼之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流求国人经常互相械斗。械斗时,两相对阵,有勇敢者三五人上前跳跃呼叫对骂,然后以弓箭、标枪互相射击。败者退出,派人协商和解。收取斗死者,共聚而食之,而把髑髅送到王那里。
王奖励一顶帽子,任命他担任械斗队队长。
(三)流求的赋税、刑法。《流求国传》没有赋税,有事就均摊。没有枷锁,只用绳子捆绑。处决死刑犯时,用筷子一样粗、长一尺多的铁锥,从头顶砸进去杀死。轻罪处杖刑。
(四)流求人没有文字,根据月亮圆缺判断时节,候草木发芽、枯萎计算年岁。
(五)流求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生产。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田地肥沃,实行烧垦农业,作物有稻、粟、黍、麻和各种豆类。
(六)流求人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男子拔去髭鬓,身上有毛之处都拔掉。妇人以墨黥手,为虫蛇之文。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正方。饮宴时,一定要听到喊自己的名字后才能喝酒。给王敬酒,同样要喊王的名字。有时还同饮一杯酒。
死者即将断气,抬到院子里,亲宾哭泣相吊。浴其尸,以布缠之,裹以苇草,亲土而殡, 上不起坟。子为父者,数月不食肉。南境风俗少异,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械斗中被杀死的人,用来祭神。其髑髅或放在依茂树盖的小屋中,或挂在树上。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人间门户上必安兽头骨角。
以上是《隋书·流求国传》关于流求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记载。
第二, 唐宋元时期其他史籍的有关记载。如韩愈《送郑尚书7序》说,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等都是海外蛮夷。这条史料不仅记载了流求的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名称,更重要的是韩愈的见解透露出来的信息。他说,这些国家的商人航行于大海之中。如果选用合适的人主管岭南事务,那么,该地不仅得到有效治理,没有寇盗贼杀,也没有狂风暴雨之灾,水旱厉毒之患,而且,每天都有外国的货物进来,珠、香、象、犀、玳瑁等奇货,中国就多到用不完了。 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时所著《岭南节度飨军堂记》 ,称流求等国到来后,归押蕃舶使管理。韩愈、柳宗元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当时的流求,已与岭南有贸易往来。
北宋蔡襄的《荔枝谱》说,福建种植的荔枝很多,商人按片承包收购(“断林鬻之”),然后用船运送到新罗、日本、流求等国去卖。这些国家的人都很爱吃。说明有商人把福建的荔枝贩运到了流求国。
北宋李复《与乔叔彦通判书》说,流求国为了接待中华之客,在海边建有馆舍。他听说流求距离泉州不太远,一定会有海船往来,可以到那里寻访流求国的情况并记录下来,给他看看。
宋代的官方文书,仍写作“流求”。如《宋史》说,流求在泉州之东。
南宋的几位官员兼诗人,在他们的诗中,都提到住在福州沿海可以看到流求,如陆游、楼钥。后来,也有人说登福州鼓山可以看到流求。这些说法,可能都是沿袭《隋书·流求国传》何蛮的说法,
所指为台湾岛,因不可能看到现在的冲绳群岛。
宋朝人对于东海外的流求记载有所不同,有的沿袭《隋书·流求国传》,有的增添了当时人的见闻,因此引起陈亮的疑问:“大小几琉球?” 
到了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十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婆罗公人到国外做生意,遇风涛翻船,活着的人漂流到温州永嘉县。元仁宗责成江浙行省给予资助,帮助他们回到家乡。
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婆罗公人漂流事件比较详细:元延祐四年(1317年)六月十七日黄昏时分,有无柁小船漂流到永嘉县地名叫“燕宫”的海岛。小船中有14人。5人身穿青黄色衣服,另外9人都穿白色衣服。其中一人携带木简35根,上面有刻记圈画,长短不等,看上去不像字。他们说的话也没有人懂。
江浙行省温州路官员就找画工把这些人和船彩绘下来,差官将他们一行起解到江浙行省。当年十月,朝廷中书省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元仁宗下令寻找懂得他们语言的人。经询问才知道,这些人是海外婆罗公管辖下的密牙古人。共60多人分乘大小船各一艘出海到撒里即去做生意。中途遇风,大船被毁,只有14人乘小船漂流到这里。于是,元仁宗下令,把他们送到福建泉州路,等有人到婆罗公国去时,顺便把他们带回去。
这起婆罗公密牙古人的漂流事件,给我们透露了以下信息:
(一)《元史》与万历《温州府志》新记载了三个海外地名:婆罗公、密牙古和撒里即。
(二)密牙古人与撒里即地方有贸易往来。
(三)元朝有懂得密牙古语言的人。
(四)元仁宗皇帝(1312~1320年在位)及朝廷官员知道婆罗公密牙古与福建地方有来往,所以把漂流来的密牙古人送到福建,等有人到婆罗公去时,顺便把这14人带回去。
宫古岛的拉丁文转写为Miyako,可知“密牙古”就是今宫古岛。“婆罗公”可能就是琉球群岛上的中山、山南、山北三王国之一。
据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撒里即是马来语“海峡沿岸之地”的意思。这里指新加坡(原文“新嘉埠”)海峡。宋元时期称作“龙牙门”,即今新加坡海峡东南之林加群岛。这说明,早在元代,琉球人与中国泉州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就有了贸易往来。
至正元年(1341年),元朝人杨翮写的《送王庭训赴惠州照摩序》说:岭南诸郡临近南海,每年都有真腊(今柬埔寨)、流求等国的海舶到来,象、犀、珠玑、金贝、明香、宝布等珍异之物,都集中在这里。
元朝人宋本写的《舶上谣》之二说,“流求真腊接阇婆,日本辰韩濊貊倭。番船去时遣矴石,年年到处海无波。”
研究台湾早期史的曹永和教授认为,宋本是到过流求的。当时贩卖的商品有胡椒、腽肭齐等。
但是,元代的官方文书,已把流求改写为“瑠求”了。20
综合上述,唐宋元时期,流求、婆罗公与闽粤沿海,是有商贸往来的。难怪元仁宗降旨,将婆罗公的漂流人口先送到泉南(福建泉州),等有去婆罗公的船时,就把他们带回去。
另一方面,唐宋元时期关于流求的记载,如《宋史·流求国传》、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多转抄《隋书》。其他典籍又据《文献通考》辗转相抄。但是,与《隋书》相比,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将流求的方位,由“当建安郡(今福州)东”,改为“在泉州之东”;增加了宋孝宗时关于毗舍邪人到泉州沿海之事,以及中国沿海广东、福建与流求通商等资料;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条,同样节录《隋书·流求国传》,但增加了“无他奇货,尤好剽掠,故商贾不通”等内容。
此外,还有关于三十六岛的记载。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泉州知州陆藻《修城记》说,泉州海外有36岛,城内画坊80,人口不下50万。
清康熙末年,徐葆光出使琉球回来,在《中山沿革志》书中,按照东四岛、正西三岛、西北五岛、东北八岛、南七岛和西南九岛六组,记琉球国三十六岛。这些岛屿的名称、物产,都是琉球国王让紫金大夫程顺标注的琉球语名称。 
当代学者研究认为,在琉球群岛的160多个岛屿中,有人居住的岛屿只有三十六个。“琉球国三十六岛”的记载可能由此而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