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实务教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审计实务教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61 6.2折 5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利主编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873953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7.8元

货号12342661

上书时间2024-09-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

第五节 审计环境和审计判断

第六节 审计管理

第二章 审计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审计方法

第二节 审计抽样方法

第三节 审计程序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第四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第四章 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准则

第二节 审计依据

第三节 审计证据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 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 审计计划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第三节 审计风险

第六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部控制

第三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四节 风险应对

第七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第八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第九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第一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概述

第二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一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概述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二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完成审计外勤工作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含义和种类

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概述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第四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第十四章 计算机审计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概论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审计

第十五章 特殊审计领域

第一节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

第二节 验资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史料都有关于审计工作和担任审计职务官员的记载。审计之所以能在古代不同地区相继出现,绝非巧合,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带有共性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政府审计发展概说

古埃及于公元前3000多年就设有监督官审查财务收支。古罗马在公元前400多年,就由元老院及其他所属的监督官对国库和地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古希腊距今2000多年前,也设有审计官对离任官员的经济责任进行检查监督。这些都是国外政府早期的审计活动。

至中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的政府审计有所加强。例如,英国于11世纪在财政部门内设立上院和下院,前者为收支监督机构,对后者编制的会计账簿进行检查监督。法国于13世纪设立审计厅,对国库和地方财政收支进行检查监督。

步入近代以后,西方国家的政府审计也有较大发展。1921年,美国依据公布的《预算及会计条例》正式设立了隶属于国会的联邦总审计署,该机构一直沿用至今。英国在1866年颁布《国库和审计部法案》之后,成立了代表议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国家审计机构。

(二)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

我国政府审计起源于西周时期,这是审计的萌芽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宰夫”一职的出现。

秦汉时期审计从会计中分离出来,进入独立的阶段。秦代实行御史制度,国家设御史大夫直接辅佐皇帝,掌管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以及财物审计事项,行使对国家的政治和财物审计大权。汉承秦制,由御史大夫兼上计之职,行使监察大权,并制定了有关上计实行办法的《上计律》,从而使我国审计与法律相联系,成为我国审计立法的开端。

隋唐宋时期是审计日臻健全的阶段。隋唐两代,刑部下设独立的审计组织——比部,掌管国家的财计监督,行使司法审计监察权。宋代,除在刑部之下设有比部外,北宋初还专门设置“审计司”,后改为“审计院”,从此,“审计”一词得以正式命名,并成了我国财政财务监督的专用名词。

元明清时期,政府审计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元朝取消了比部,会计报告由户部兼审。明初又恢复比部,但不久后又被取消,后设都察院,负责审察中央财计。到了清代,都察院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监督、弹劾和建议机关,其职能具有一揽子性质,财计监督和政府审计职能被严重削弱。元明清时期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基本上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

民国时期,我国的政府审计得到一定的发展。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在国务院下设“中央审计处”,并出台《审计处暂行规定》《暂行审计规则》等审计法规。民国三年,国民政府改“审计处”为“审计院”,颁布《审计法》《审计法实施规则》;民国十七年,颁布《审计院组织法》;民国二十年,改“审计院”为“审计部”,规定其隶属于监察院。民国时期审计的最重要特点是颁布了大量涉及审计各个方面的审计法规,形成了审计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后的较长时期内,由于实行的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未设立独立审计机构,以会计检查取代了审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的审计制度、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监督体系受到了高度重视。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最高法律的形式规定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15日,审计署作为国务院的一个部级部门正式成立,县以上的各级政府也相继成立了审计厅(局),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1984年12月17日,中国审计学会成立。1985年8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0月又公布了《审计工作试行程序》。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年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做了大量修订,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至此,我国政府审计进入了振兴阶段。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为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吸收审计教学的近期新成果、总结审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而成的。

 全书正文内容共十五章,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七章至第十一章按照业务内容介绍了业务活动、凭证和记录、内部控制及其测试、涉及的主要报表项目等;第十二章介绍了如何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分别介绍了经济效益审计、计算机审计和特殊审计领域。为突出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本书在审计实务部分增加了案例的介绍,包括一般举例和综合案例。每章开始设有引言,章后附有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同步练习,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审计、会计、财务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作为企业审计、财会人员及财经类院校教师的参考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