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荀卿赋到股赋(中华古典理赋的创体与再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荀卿赋到股赋(中华古典理赋的创体与再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73 6.2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伟凡

出版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3830992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039071

上书时间2024-09-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伟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学、古典戏曲、文章写作学。出版学术专著《明清制艺今说》《诗性红楼撷英》等四部,主编学校精品教材及论文集等近10部,其中《大学语文新教程》为校精品教材,《大学应用文写作新教程》为校级优质本科教材。主持与参加市、局、校纵横项目多项,发表期刊论文60余篇,还发表散文作品十余篇。为北京写作学会

目录
第一章  创体探索时期:先秦理赋
  第一节  赋体基因与赋从"百家"说
    一、文献中的赋体基因
    二、赋从"百家"说
  第二节  理赋多源与理赋之名
    一、理赋多源
    二、理赋之名
  第三节  荀卿赋的理赋导向
    一、荀卿的贤者人生
    二、荀卿之赋作
  第四节  宋玉赋的情理分野
    一、宋玉的赋作特色
    二、宋玉的情赋
第二章  继承发展时期:两汉理赋
  第一节  骚体时期的理赋
    一、汉初赋体兴盛的原因
    二、贾谊的骚赋
  第二节  "七体"时期的理赋
    二、扬雄的理赋
  第四节  东汉时期的理赋
    一、张衡的理赋
    二、赵壹的理赋
    三、杜笃的理赋
    四、其他理赋
第三章  发展转变时期:魏晋南北朝理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赋风与赋观
    一、魏晋之赋风
    二、刘勰的赋观
  第二节  讽喻赋向理性的发展
    一、讽谏赋
    二、讽刺赋
  第三节  议论性理赋
    一、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二、成功绥《天地赋》
    三、陆机《文赋》
  第四节  说明性理赋
    一、铭物赋
    二、音乐赋
    三、书法赋
第四章  冲刺高峰时期:唐宋理赋
  第一节  唐赋的题材特征与内容大旨
    一、关于唐以后无赋或唐以后赋盛的争议
    二、唐赋的题材
  第二节  唐朝的理赋精品
    一、以赋为名却溢出传统的理赋
    二、题目非标“赋”名,实为赋的理赋
    三、题目为“赋”,实为论文的专门性理赋
  第三节  宋代新文赋的变体自觉
    一、新文赋的产生
    二、新文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宋代理赋的新实践
    一、传统型鲤赋
    二、有新意的理赋
第五章  变体再造时期:元明清理赋
  第一节  元明清赋的发展与成就
    一、传统赋的创作局面
    二、发展分期概述
  第二节  题材新意与理赋作品
    一、对传统题材的延续与拓深
    二、对半新题材的驾驭与探究
    三、对全新题材的发掘与表现
  第三节  考赋的命运与变体转型
    一、赋考的历史轨迹
    二、考赋的变体再造
  第四节  科举股赋作为古典理赋的终结
    一、制艺与赋体的同根同源
    二、八股制艺的为文造型与体用特征
    三、科举股赋的横向影响与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创体探索时期:先秦理赋

    第一节赋体基因与赋从“百家

  一、文献中的赋体基因

  我国是文学与辞章的泱泱大国。若从有分量的文的历史说起,文的源头在“六经。细分而言,辞章或文章的源头在《尚书》《礼》《乐》《易》《春秋》,文学的源头在诗三百。其实,《诗经》之所以被称为经,并非是从文学角度而言说的。和其并称的六经皆是一种泛文的面貌,《论语·学而》中孔子教导弟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即古代文献的统称。

    在先人最初的思维及声音与语言的组织中,随着文明的发展,思想的丰富,表达要求的不断提升,汉语用词与用语的修饰美化途径已然被不断发现并普遍利用,其中最突出的饰文技术就是对偶、排比及铺陈。对偶是利用汉语方块字形音义的特点做对称的文词组合,或正对或反对或流水对。排比是将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不断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以达到强化语势的效果。相关的排偶既是对偶的巨量化,也是排比中最小成分向句子和段落发展的结果。而铺陈则是陈述的时候借用对偶、排比或排偶的修辞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这些都是只有汉语才能够施展的民族特色与言语音乐美、建筑美和语义对称美的技巧,此外还有使声韵抑扬顿挫、高低和谐的技巧等。这些都是韵文用语的基础与核心技术,也是赋文在表达书写上的民族语言基因。

  这种趋势在文献上最初的表现如何呢?试看下例:

  《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满招损,谦受益。

  《易经·乾卦》: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易经-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楚辞.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虽离兮心不惩。前者已是比较工整的对仗,后者则酷似严格的对偶(兮字的前后三字句)

    再看其前后的诸子文与历史文:

    《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滔滔不绝的例子,不一而足。历史文献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像《左传》中季札对周乐的评论文字,《国语》对勾践栖于会稽时施政的铺陈等,都运用了极其精彩的对偶手法,不论是三字句、四字句的对偶,还是排比着的对偶,都被运用得频繁、熟练,巧妙并广泛。尤其在《战国策》中,作者已经成规模地使用这些手法了: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事以。……夫黄鹤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楚策四》)

    这些为人们所熟悉的先秦典籍中的语言,最容易出彩的,也给人印象最深的,说来基本都是或对偶、或排比、或铺陈。虽然早期没有统一的官方要求和句法标准,但作者们都有明显的视觉和听觉形式的趋同倾向。不仅如此,在文意上也明显表现出对称倾向。毫无疑问,这都是一种对对称和骈偶方式的无特定程式的、无文体自觉的自然追求。特别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这种自然追求都是在韵文之外的文献中被运用和拓展着的,而且从来都没有停~1I。应当说,赋的因子悄然而来,后成铺天盖地之势,是从泛文”中孕育的。韵文领域,无论诗体的或文体的,也将从这样的挖掘与甥形中脱颖而出。

.......




精彩内容
赋是一种重要的中国古典文学体裁,通常有骚体、文体、骈体、律体等分体。本书从赋文的历史发展作横向的勾陈,以赋体说明或说理内容为属性作纵深的聚焦,从古典泛文的角度提出“理赋”的概念,以为在文体历史漫长的发展行走中,“理赋”以各式各样的理性面貌站在“情赋”(文学赋)的对面,辅助着作为主体和主流性的“情赋”的辉光与存在。其中有治理赋、性理赋、道理赋、事理赋、文理赋、物理赋、乐理赋、药理赋……“理赋”一直贯穿于古典中国的文坛,最终以变体变用的股赋性理赋——八股制艺文作为中国古典时期文体理赋的终结文体。理赋是中国民族思维与语言智慧的华丽结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