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精神(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的精神(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89 5.5折 59.8 全新

库存4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辜鸿铭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612816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1494879

上书时间2024-09-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1928年,名汤生,号立诚。生于南洋马来西亚槟榔屿,祖籍福建。学者、翻译家、文论家。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学博中西。代表作有《尊王篇》《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英译有《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

目录
序言  001
 导论 好公民宗教  021
 中国人的精神  035
 中国的女性  107
 中国的语言  139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155
 大汉学家  167
 汉学(一)  179
 汉学(二)  195
 附录:暴民崇拜宗教或战争及其出路  207

内容摘要
     中国人的精神(节选)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能够看到,真正的中国人以成.人的理性过着孩童式的心灵生活。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兼具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一种民族不朽的精神。那么中华民族不朽的奥秘是什么?各位应该记得论述开始时,我提出,正是那富于同情心的、真正的人性智慧,使得中国式人性及真正的中国人拥有了那种溢于言表的温顺。真正的人性智慧是同情与智慧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灵和头脑和谐共生的成果。一言以蔽之,就是灵魂和智慧的绝妙融合。如果说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民族不朽的精神,那么不朽的奥秘就是这种灵魂和智慧的绝妙融合。 你们也许想问我,中国人从哪里、又是如何获得这种民族不朽的秘密?如何获得这种灵魂绝美融合的奥秘,从而使得一个国家、整个民族都青春永驻?答案当然是:取自他们的文明。不过,各位肯定不希望我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就中国文明再行演讲,但我会就中华文明中的相关主题加以诠释。 首先,在我看来,中国文明和欧洲现代文明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根本上的差异。请允许我引用有名艺术评论家伯纳德·贝伦森[伯纳德·贝伦森(BernardBerenson,1865-1959),出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纳,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柏林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非常不错人士,在艺术、历史方面颇有建树。]先生的一个绝妙见解:“我们欧洲的艺术总是倾向于科学化,几乎每一部杰作都会留下学科分界的痕迹。”贝伦森先生对欧洲艺术的看法,恰好验证了我的观点:欧洲文明本质上是学科分界的战场。一方面是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分界斗争,另一方面是宗教和哲学的战争,实际上这就是头脑与心灵——智慧与灵魂——不断冲突的残酷战场。而在中国文明中,至少是过去的两千四百年里从未有过这种冲突。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文明与欧洲现代文明之间根本性差异。 换句话说,在现代欧洲,宗教能满足心灵却不能满足头脑,哲学能满足头脑却无法满足心灵。回到中国来看,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确实,中国大多数人都不具虔诚的宗教信仰(我指的是欧洲语境下的宗教)。中国虽然有道教和佛教,但无论何种庙宇、典礼或仪式都偏向娱乐意义,而不是教化意义。可以说,它们引发更多的是中国人的美感,而非道德或宗教的情感;它们更有赖于想象力,而非心灵或灵魂。但是,与其说中国人没有宗教,毋宁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没有对宗教的情感需求,才更为准确。 中国人乃至中国的普罗大众缺乏对宗教的情感需求,如何解释这一特殊现象?曾有一个英国人试图给出答案,伦敦大学的汉学教授罗伯特·K·道格拉斯先生在他的儒学研究中提道:“有超过四十代的中国人都保证听从同一个人的教导。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孔子的教导十分符合受教者的天性。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其头脑十分冷静踏实,对于超那些出自身经验的事物有本能的抵触,也没有来生转世的观念。因此,孔子那套朴素的、实事求是的道德体系,就足以满足中国人的所有需求。” 这位英国教授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的原因在于他们有孔子的教导,这点是正确的。但他又说另一个原因在于蒙古人种拥有冷静踏实的头脑,这就接近错了。首先,宗教属于情感领域,与人的灵魂有关,与思辨无关。即使是非洲原始部落的野蛮人,一旦他们脱离纯粹的动物生活、灵魂被唤醒之后,对宗教的情感需求也会应运而生。因此,虽然蒙古人种的头脑冷静踏实,但属于蒙古人种的中国人,显然是比非洲野蛮人更不错的人,当然也拥有灵魂。而拥有灵魂就意味着有对宗教的需求,除非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取代宗教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事实上,中国人缺乏宗教需求是因为儒教已经建成了一套哲学伦理体系,一套关于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理论体系,足以取代宗教。有人说,儒教不是宗教,确实,儒教并不属于欧洲语境中的宗教。依我之见,这正是儒教的伟大之处。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还能令人们不需要宗教,儒教的伟大恰在于此。 为了理解儒教如何能取代宗教,我们必须找出人类需要宗教的原因。在我看来,人类对宗教的需求,和对科学、艺术及哲学的需求如出一辙,都基于同一原因:人是有灵魂的。以科学为例,我指的是自然科学,人类为什么要从事科学研究?现在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人们想要铁路和飞机。但激发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显然不在于此。像如今中国的这些改良派,他们为了铁路和飞机才从事科学研究,那永远也不可能拥有科学。过去欧洲的科学家,那些为了科学进步不懈努力,让铁路和飞机成为现实的科学家,他们所考虑的从来都不是铁路和飞机。促使他们推动科学发展、建成铁路和飞机的,是他们灵魂深处对探索宇宙无穷奥秘的渴求。所以,我才认为,人类对宗教的需求,和对科学、艺术及哲学的需求是出自同一原因,即人类拥有灵魂。拥有了灵魂,人类便不像动物那样只关注眼前,灵魂指引他探索过去和未来,并渴望了解他们置身其中

主编推荐
■珍贵原始底本,零距离感受先生初心,以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的原始篇目为原始底本 ■新增修订注释40条,原汁原味无删减全译本 ■锁线精装,封面为雅致大地纸,内文为柔和东方书纸

精彩内容
本书是辜鸿铭影响至深至广的一部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本书全面反映了辜鸿铭的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媒体评论
■珍贵原始底本,零距离感受先生初心,以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的原始篇目为原始底本
■新增修订注释40条,原汁原味无删减全译本
■锁线精装,封面为雅致大地纸,内文为柔和东方书纸

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李大钊
辜作洋文、讲儒道,耸动一时,辜亦一怪杰矣。其旷达自喜,睥睨中外,诚近于狂。然能言顾其行,潦倒以终世,较之奴颜婢膝以事权贵者,不亦有人畜之别乎?
——林语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