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国的技艺: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 帝国的技艺: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帝国的技艺: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66 6.2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非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2831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11316632

上书时间2024-09-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非,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教于上海政法学院,从事比较政治研究,对族群政治、帝国政治与后发展国家政党政治感兴趣。著有《帝国的技艺》《帝国的失败》《帝国的分裂》等多部作品。

目录
 序言 航行在民族主义的风暴中 / 001 引言 “帝国”的“通词膨胀”与古今之变 / 013 一 帝国是什么? / 013 二 帝国的古今之变 / 02 为什么研代帝国? / 037 章 帝国压力与帝国之道 / 051 一 帝国压力 / 051 二 帝国的分类 / 0 假说:帝国的应对之道 / 089 章 英帝国 / 097 一 反帝国主义 / 098 二 美国与帝国宪法 / 106 三 帝国动:1837—1869 / 12 帝国联邦运动 / 149 五 社会隔离 / 161 第三章 法帝国 / 173 一 法帝国的源流与动力 / 175 二 帝国的治理方针 / 189 三 历史惯与共和主义意识形态 / 201 四 帝国治理的后果 / 220 五 法帝国的终结:帝国改革计划的失败 / 245 第四章 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 / 253 一 帝国的由来与诸次改革 / 258 二 集权—隔离政治 / 294 三 制度隔离的效果 / 318 第五章 俄罗斯帝国 / 337 一 没有“帝国民族”的帝国 / 337 二 一个非正式的帝国 / 353 三 波兰综合征 / 3 俄罗斯化及其后果 / 384 五 俄罗斯化与 / 407 结语 帝国比较 / 417 参考文献 / 447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帝国压力与帝国之道 一帝国压力 近代帝国如何统治其属民是本书主要关注的话题。在以下的章节中,我会试图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1.各近代欧洲帝国在治理其帝国时,有哪些政治思路?这些政治思路是否在它们的帝国实践中一以贯之? 2.为了应对帝国压力,各帝国有哪些政制构建?这些政制的功能何在? 3.各帝国中心与边缘地方的政治关系是什么样的?各边缘地方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 4.各帝国内边缘社会普通成员地位如何?是被视为统一共同体的公民呢,还是隔离社会的成员? 5.帝国统治阶级与边缘精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6.各帝国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什么样的?帝国是怎么看待、应对它们之间的差距的?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背景——“帝国压力”。英国历史社会学家朗西曼(W.G.Runciman)就曾经描述过历史上的帝国统治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苦恼:“成本如此之高,距离如此之长,边境如此之暴露,收入如此之难以捉摸,管理如此之麻烦,怨恨如此之顽固,族群和部落忠诚如此之根深蒂固,贸易路线如此之充满敲诈、走私和偷盗,对手的敌意如此之大,对优选军事技术的垄断如此之短。”1 到了近代,帝国的统治者们还要加上新的苦恼:原先大体还算顺服的普通臣民开始对政府提出了政治要求,而帝国现有的政制难以容纳、安排,这就产生了新的紧张,此即本书重点关注之帝国压力。 这种压力既来自帝国中心/本部,也来自帝国边缘部分。但让我们先从中心/本部说起。 在一个大众政治兴起并逐渐发挥影响的时代,帝国不再只是少数统治者的事业。在一个民众、社会精英能够对政治发挥一定影响力的时代,帝国的扩大与维持,不可避免地要对帝国中心/本部的社会与政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也会产生反击的力量。 玛丽·比尔德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中就引人入胜地描写过罗马的扩张对罗马本身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部分罗马人对扩张的抵制。她说,是“帝国造就了皇帝”,而不是“皇帝造就了帝国”。这个观点并不新奇,至少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就成为时人共识,即正是罗马的扩张最终颠覆了共和国:对外征服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割裂了罗马社会,制造了共和国覆亡的经济、社会、军事、政治和心理条件。1例如,正是在连绵不断的长期征服战争中,罗马不拿薪酬或薪酬低微的公民军队解体,为扩充兵源,城市极贫阶层被容许入伍成为雇佣军,此后又演变成“兵为将有”的私家军队,最后制造出了苏拉、庞培、克拉苏和恺撒之类的人。 对外扩张对罗马造成的冲击不仅仅是为体制引入了某种隐患,还包括更具体的文化和政治社会层面的冲击。玛丽·比尔德饶有兴趣地提到,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前1世纪的许多罗马雕像将人物描绘成老迈、皱纹堆垒和饱经风霜的样子,同希腊雕像中的青春姿态恰成截然对比。2其原因部分是罗马贵族对希腊文化的“入侵”(尽管对方是被征服者)感到不安,认为罗马人讲究实际、吃苦耐劳的德性受到了品质、腐化与懒惰的东方价值的“侵蚀”。 P51-53

主编推荐
 ※大众政治兴起,古代帝国失效,当代读者更应关代帝国 大众政治到来,掠夺型消失,以前被“官民关系”遮掩的族群问题必须在大众政治的框架内得到解决代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类社会有和异己携手共建政治共同体的经验,古代帝国是机械堆积的结果,依赖的是人民的政治冷漠与顺从。从这个角度讲,古代帝国都几乎不是什么让人惊异、眼睛一亮的创举。我们很难说,古代帝国的治理术对现代政治实践能有什么借鉴作用,真正需要观察的,是那些活动在大众政治年代里的帝国。 代欧洲帝国的多元更强,观察它们如何应对大众政治年代所带来的压力,不仅能使我们看到人类政治想象与政治设计的界限,同时也能为现代一些限于多元社会纷争的国度提供某些历史教训,因为它们有的时候也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详代帝国的统治压力与应对之道,提纲挈领勾勒帝国的技艺 帝国压力来自内外两个层面 :在内,帝国的扩张、发展与维持会冲击核心区既有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形态,从而破坏本地的政衡。在外代环境下,核心区对边缘区的统治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统治,而必须有的法理基础 ;过去那种上下统治关系,必须以“群群关系”替代,而此群群关系自然也对帝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帝国压力,帝国会在正式/非正式、吸纳/隔离两个维度上移动,以此来避免或减弱帝国压力。 帝国可以选择一个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框架,这决定了帝国是否有一个等级式的集中控制,帝国中心与属地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否得到明确说明,权责划分是否明确,边缘属地的官员是由中央指定还是地方产生,以及,在非正式管道层面,中央—属地官员之间的交往是重在协商一致还是依靠律令。 此外,帝国的本部人群对待属地人民也可以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内外有别”,将属地的人民与本部的人民分别看待 ;另一种则不做此区分,赋予所有人群以统一的政治公民身份(或认为他们有资格获得此身份)。前者是一种政治隔离,后者则有吸纳/同化的含义。 ※直击英、法、奥、俄四大帝国治理困境,指陈帝国统治利弊得失 各代帝国都有一些根子上的东西使它们偏爱某种设置,使得它们在一段时期对一些地方、人民的处置具有一致,呈现某种。 英国在北美及澳洲的诸殖民地被当时的英国人看成帝国的核心区域,在对它们的处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体现出英国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 法帝国的建立与设置主要是一个政治行为,所以受到法国共和主义意识形态的极大影响。 哈布斯堡朝在启蒙时代后在内莱塔尼亚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体,但由于德意志人始终占据人口少数,没法向法国学能另寻他途。 俄罗斯帝国实际上是从一个相当古典的传统帝国演变而来,自然在边陲地区统治薄弱,但又受到一个民族主义时代的推动。 这些都使这些帝国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其认为重要的区域推行了一些富有的政策、制度。 本书所描写的四个帝国,虽则各自失败,但都并非被民族主义一击便摧枯拉朽式地瓦解。这四个帝国行了某种反抗,虽成效不一,但足以给后人留下历史教训。 那么,对当下的民族国家来说,这代帝国的民族治理方略具体能有什么教益呢?如果帝国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那些被它统治的地方和人民,因为种种限制,无法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设定之中,那么,对于处在较相似境地的人们来说,要学会突破既有的政制设定,在国家的设置中加入足够的弹。 

精彩内容
 帝国,作为一种主要的人类政治构造,航行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风暴中。帝国的掌舵者们,并没有温柔地那个良夜。有些船搁浅了,有些船则被时代大潮打成了碎片。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现在仍然困扰着一些多民族国家,对我们而言,观察这些水手的举动(即使是他们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时候),仍然是有益的。《帝国的技艺》想要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些问题代帝国是如何统治其多民族属民的?在统治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内在的困难?它们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帝国的技艺》有几个基本假设:代帝国并不只是征服—统治的等级关系,也不只是一撮人以某个地方及其人群为本部向外申延政治影响的工具和实体,其统治者、统治阶层通常都能狭隘的地区、人群本位,有切实的(当然同时也是自私的)整体考虑。,在许多帝国统治者眼中,帝国并不是一次短期投资,而是持有的一项事业。因此,凭借武力驾凌一方并不是长久之策。“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不只是陆贾与刘邦才能理解的中国古代智慧,也是所代帝国的治国之道。第三,诸帝国的构建模式本身很复杂,并不是一个由帝国中心出发对边缘区、社行管制的同心圆。 简而言之代帝国并不是古代的遗迹,也不是急章式的多民族、多地域的拼凑之物,而是有正经政治考量的多元政治实体。《帝国的技艺》将按如下线索展现对上述问题的思索。 引言中,《帝国的技艺》将介绍帝国的定义,解释为什么应该研代帝国而不是古代帝国。章,《帝国的技艺》将陈述本书所面对的基本问题和假设—代,帝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诸帝国又是通过调整哪些政制、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的。章第五章,将英帝国、法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作为历史案例,以之来验证《帝国的技艺》的基本假设。在结语中,主要是将各个帝国的应对之道做一比较,指出异同,也简略讨论了帝国民族方略之间的关系、帝国选择各自方略的依据,以及帝国属民对帝国方略的反应。 

媒体评论
※大众政治兴起,古代帝国失效,当代读者更应关注近代帝国大众政治到来,掠夺型政府消失,以前被“官民关系”遮掩的族群问题必须在大众政治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近代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类社会有和异己携手共建政治共同体的经验,古代帝国是机械堆积的结果,依赖的是人民的政治冷漠与顺从。从这个角度讲,古代帝国都几乎不是什么让人惊异、眼睛一亮的创举。我们很难说,古代帝国的治理术对现代政治实践能有什么借鉴作用,真正需要观察的,是那些活动在大众政治年代里的帝国。各近代欧洲帝国的多元性更强,观察它们如何应对大众政治年代所带来的压力,不仅能使我们看到人类政治想象与政治设计的界限,同时也能为现代一些限于多元社会纷争的国度提供某些历史教训,因为它们有的时候也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详述近代帝国的统治压力与应对之道,提纲挈领勾勒帝国的技艺帝国压力来自内外两个层面 :在内,帝国的扩张、发展与维持会冲击核心区既有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形态,从而破坏本地的政治平衡。在外,近代环境下,核心区对边缘区的统治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统治,而必须有一定的法理基础 ;过去那种上下统治关系,必须以“群群关系”替代,而此群群关系自然也对帝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帝国压力,帝国会在正式/非正式、吸纳/隔离两个维度上移动,以此来避免或减弱帝国压力。帝国可以选择一个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框架,这决定了帝国是否有一个等级式的集中控制体制,帝国中心与属地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否得到明确说明,权责划分是否明确,边缘属地的官员是由中央指定还是地方产生,以及,在非正式管道层面,中央—属地政府官员之间的交往是重在协商一致还是依靠律令。此外,帝国的本部人群对待属地人民也可以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内外有别”,将属地的人民与本部的人民分别看待 ;另一种则不做此区分,赋予所有人群以统一的政治公民身份(或认为他们有资格获得此身份)。前者是一种政治隔离,后者则有吸纳/同化的含义。※直击英、法、奥、俄罗四大帝国治理困境,指陈帝国统治利弊得失各个近代帝国都有一些根子上的东西使它们偏爱某种设置,使得它们在一段时期对一些地方、人民的处置具有一致性,呈现某种特色。英国在北美及澳洲的诸殖民地被当时的英国人看成帝国的核心区域,在对它们的处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体现出英国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法帝国的建立与设置主要是一个政治行为,所以受到法国共和主义意识形态的极大影响。哈布斯堡王朝在启蒙时代后在内莱塔尼亚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官僚政体,但由于德意志人始终占据人口少数,没法向法国学习,只能另寻他途。俄罗斯帝国实际上是从一个相当古典的传统帝国演变而来,自然在边陲地区统治薄弱,但又受到一个民族主义时代的推动。这些都使这些帝国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其认为很重要的区域推行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政策、制度。本书所描写的四个帝国,虽则各自失败,但都并非被民族主义一击便摧枯拉朽式地瓦解。这四个帝国都进行了某种反抗,虽成效不一,但足以给后人留下历史教训。那么,对当下的民族国家来说,这些近代帝国的民族治理方略具体能有什么教益呢?如果帝国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那些被它统治的地方和人民,因为种种,无法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设定之中,那么,对于处在较相似境地的人们来说,就要学会突破既有的政制设定,在国家的设置中加入足够的弹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