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意公子,国内头部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
十年大众艺术普及,意公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了古往今来“美好”的作品:六季脱口秀节目《艺术很难吗》,获得了超32亿播放;出版的首部新书《大话西方艺术史》位列2020年畅销艺术书籍。
意外艺术线上社群,遍布31个省市,近1700万艺术同路人在这里创造和分享“美好”:你见过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日落吗?等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等一朵花静静绽放;月上枝头,点灯读诗……在这里,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和千万艺术同路人一起,被美好抚慰。
目录
中国艺术史 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章 原始艺术:艺术的开始,是一场意外——好奇与恐惧并存的婴儿期
第二章 青铜时代: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孩童时期的探索欲
第三章 秦汉艺术:让世界记住我!——青春期的第一次成熟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兵家不幸诗家幸——青春期的第一次失落
第五章 隋唐艺术:扶摇直上九万里——三十而立,中国艺术的壮年期
第六章 五代及宋朝艺术:黄金时代,来了!——中国艺术的不惑之年
第七章 元代艺术:危机里,有一朵奇葩正在盛开——中国艺术也有中年危机
第八章 明清艺术:古典艺术最后的辉煌——中国艺术暮年的保守与创新
第九章 近代艺术:我们要到哪里去? —中国艺术的传承与新生
写在最后的话
内容摘要
今天我们去博物馆会发现,通常在陈列着最古老历史器物的展厅里,都有很大的一个空间是留给陶器的。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标志。 在陶器诞生以前,人们所使用的器物,不管是石头的还是木头的,即便经过打磨,也都是天然物。但陶器,是人们用黏土加水,干燥后经火焙烧,让物体产生质的变化而形成的。这是人类历史上首种人工材料,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陶器的用途有很多种,打水的,喝酒的,装粮食的,甚至有的是葬具。而它们的形制和纹样图案,就成了我们早期绘画和雕塑的重要形式。 比如,1955年在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彩陶珍品之一,它的内壁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关于为什么原始先民要画人面鱼纹,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祖先崇拜,有的说是图腾崇拜,甚至还有外星人形象等说法。但不管他们的创作目的是什么,我们单纯从绘画方面来看,会发现它的线条又细又直,给人的感觉就是下笔又快又干脆。只用寥寥数笔,先民们就已经能把鱼的形象画得很好写实了。 当这些图案渐渐发展和演变,我们发现陶器的装饰也越来越趋于抽象化了。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引用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西安半坡》一书,并且展现了鱼纹从写实到抽象的过程,比如在这个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身上,我们就能看到类似的抽象图案。 当我们学会熟练地驾驭线条,块面的填色也就不在话下了。 在距今6000多年、来自仰韶文化的葬具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上,我们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面积优选的一幅陶画。 陶画上画了3样东西:鹳鸟、鱼和石斧。而它们的关系也很鲜明:鹳鸟叼着鱼,面对着竖立的石斧。 这幅画厉害在哪里呢?我们注意看鱼和石斧的处理,原始先民用黑线勾勒出了外形,然后再填上颜色,而最左边的鹳鸟则没有边线,直接就填色了。 一幅图,两种画法:一个是“勾勒法”,一个是“没骨法’’。而这,恰恰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两大技法。所以,有学者直接就认为,这是中国画的雏形。 从线及面,再从面到体。当先民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在陶器上画画时,他们开始鼓捣着是不是可以在造型上做点突破。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跟着中国第一次申奥、专享一次走出国门、代表中国文化向世界人民展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陶鹰鼎。 陶鹰鼎又叫黑陶鹗鼎,鸮是古代对猫头鹰这一类鸟的总称。因为有超强的捕鼠能力,外加带有威慑力的体形和尖嘴,原始先民们对鹗一直很好敬畏和崇拜。 只见这只猫头鹰长着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腿部肌肉看起来特别健壮紧实,整个姿态像是一个时刻准备着发起攻击的战士。 曾经一个有着7年专业美术学习经历的艺术生来复原陶鹰鼎。但无论他怎么捏和,都感觉差点意思,要么是腿部力量感不够,撑不起身子;要么是眼睛和尖嘴没捏出那种雄赳赳的气势…… 想象一下,6000多年前的原始先人,他们要做一个容器。为了能装更多东西,他们要把容器的肚子做大,但肚子大了却不一定站得稳,于是他们又给这只猫头鹰加上了两条健硕的腿和一只尾巴。两足一尾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器物就很好稳定了。 这既是一个实用之物,也代表了原始人的图腾观念,更是一个兼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而到了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4500年),人们已经开始玩材料了。 这个时期的黑陶器物对工艺是有讲究的。它需要温度达到1000℃才能烧成,而之前的陶器,只要温度达到800℃就可以烧制成型。这就要求原始先民们有更高的把握火候的能力。同时,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的淘洗和轮制,胎壁变得极薄,平均厚度不足0.5毫米,最薄的只有0.3毫米,比现在医院的针孔还要细!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这是考古学家对黑陶的评价,因为它的薄,所以人们也叫它“蛋壳黑陶”。 有的蛋壳黑陶杯全器重量只有40克,还没有一个鸡蛋重,捧在手上极轻,让你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技艺。 你看这个蛋壳黑陶高柄杯,比现在的红酒杯造型还要美。喇叭状的口沿,细长的杯柄,柄的中部还有一个布满了镂孔的“小肚子”。只要在这“肚子”里放上一粒陶丸,就能稳定高柄杯的重心,而当我们把它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就会撞上笼壁,发出清脆的响声。 P5-9
主编推荐
句句有梗,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2020年热门艺术书籍《大话西方艺术史》姐妹篇,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又来了! 作者多次预告,读者翘首以盼,艺术头部自媒体意外艺术新作,意公子带你领略10000年璀璨中华艺术 李白、苏轼、唐伯虎、羲之…你熟悉的历史名人,你不熟悉的艺术故事 陶器、玉器、青铜器、山水画、书法……一本书囊括150件中华艺术品 原始艺术、青铜时代、秦汉艺术……一口气讲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3种器具、4帖书法、9幅名画、45位艺术名家,带你解码中国艺术的深沉内涵 锁线裸脊,180°无欣赏精品文物;超长跨页,带给你博物馆式的体验 《清明上河图》游览指南,带你穿越北宋一日游;《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除了在台北故宫,在《大话中国艺术史》里也可以看到 全书图文辉映,插图悦目赏心,文字流畅精炼。条理分明,妙趣横生;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精彩内容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媒体评论
◆句句有梗,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2020年热门艺术书籍《大话西方艺术史》姐妹篇,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又来了! ◆作者多次预告,读者翘首以盼,艺术头部自媒体意外艺术新作,意公子带你领略10000年璀璨中华艺术 ◆李白、苏轼、唐伯虎、王羲之…你熟悉的历史名人,你不熟悉的艺术故事 ◆陶器、玉器、青铜器、山水画、书法……一本书囊括150件中华艺术品 原始艺术、青铜时代、秦汉艺术……一口气讲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3种器具、4帖书法、9幅名画、45位艺术名家,带你解码中国艺术的深沉内涵 ◆锁线裸脊,180°无死角欣赏精品文物;超长跨页,带给你博物馆式的体验 ◆《清明山河图》游览指南,带你穿越北宋一日游;《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除了在台北故宫,在《大话中国艺术史》里也可以看到 ◆全书图文辉映,插图悦目赏心,文字流畅精炼。条理分明,妙趣横生;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