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3.96 4.9折 ¥ 90 全新
库存205件
作者贾建钢主编
出版社燕山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105872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0元
货号15784868
上书时间2024-09-02
贾建钢,《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兼任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青年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和地域文化、碑刻研究,主持和参与省市项目课题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先秦赵文化研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
廉颇家族世系考论
赵国官制渊源再探
赵国的将相分离问题
有关秦赵长平之战的几个问题
秦赵博弈与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
从长平之战坑杀降卒看军事规律的蜕变
赵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赵都邯郸故城考古新发现与探索
从赵长城的修筑看战国秦汉长城的双重功能
赵国武城戈及其地望辨析
清华简《赵简子》拾零
一兼论其文献学价值
从清华简《赵简子》论春秋贵族家族中的“师保傅母”
由清华简《系年》所见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新说
由清华简载梦谈先秦赵氏梦文化渊源问题
[赵国思想家研究]
“无君子则天地不理”
荀子思想中作为政治之理想人格的君子
礼教的信念机制:《荀子。礼论》生存分析
“性朴”即是“性恶”
_儒家视域下的荀子人性论之衡定与重构
荀子的“王道”观念
《公孙龙子》新解
[秦汉赵文化研究]
秦汉之际的赵国
秦朝末年影响赵国政局的进言与纳谏
一以《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为中心的考察
汉代初期赵国政治管辖权的争夺及其影响
西汉窦太后的黄老思想与赵文化
汉武帝时期的“赵蛇”之谶解析
一兼论汉代画像中的“蛇”形象
战国秦汉赵地学术特征探微
赵国土地制度与《二年律令・户律》的关系
肩水金关汉简的赵地戍卒
边地商人与西汉初期的赵地叛乱研究
东汉初年赵国的重建及其意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
马执斌
战国是古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封建领主经济向封建地主经济的转变,上层建筑势必要调整。战国时期各国相继进行的变法活动,正是适应当时经济变化而出现的政治改革。在战国七雄的政治改革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独具特色。赵武灵王的改革,纠正了“贵华夏,贱夷狄”传统观念的偏见,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积极、主动地把北方夷狄游牧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推广到内地,谱写了中原华夏向北方夷狄学习的新篇章,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夷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树立起千秋典范,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迈进文明的门槛是从夏朝开始的。夏朝是禹在约前2070年创建的。《初学记》卷九引皇甫谧云:“自禹至桀,并数有穷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禹一,启二,太康三,仲康四,相五,羿六,寒浞七,少康八,,抒九,槐十,芒十一,泄十二,降十三,扃十四,虚十五,孔甲十六,皇十七,发十八,桀十九。”[1430夏朝起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以后多次迁都,曾迁至帝丘、原、老丘、西河等地,但始终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统治中心。夏时的方国有过、寒、商、缯、英、六巢、扈等,四裔的部族有莱夷、九夷、三苗、熏育等。在夏朝十九位王中,羿和寒浞都是夷人。《春秋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钮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2]271《史记.夏本纪》也说:“帝太康失国。”“集解”引孔安国日: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3)85后羿失德,被寒浞取代。经过仲康、相至少康中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21547可见夷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取代夏族统治天下。《竹书纪年》中有多条夷夏关夷的记录,如:“(帝相)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45“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47“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人舞。”[4]14这些记载说明夷夏概念从起初反映的就是在夏朝势力范围内的族际文化关系。
上古三代夏、商、周,如果从族系发展的角度看,各有来源:“禹生于西羌”3)686亦即蜀地羌人居住的区域,夏人原属于西羌集团;商人来源于东夷集团,起初臣属于夏;周人兴起于西北,属于戎狄集团,先后为夏商西部的方国。这三者之间曾经存在长期独立并存关系。如果从建立中原王朝的角度看,商汤西上灭夏,周武王东进克商,这三者呈现先后承继的关系。然而,他们原本都不是中原地区的土著居民。夏、商、周三种文化,经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互渗交融,特别是“小邦周”灭掉“大邑商”后,西周统治者积极吸收夏、商文化精华,制礼作乐,使周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性质。那时候,原来的夏人、商人和周人都可以称为夏人。孔子是商族后裔,血统属于东夷。他曾深有感慨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5)68可见这些进人中原地区的蛮戎夷狄人都夏化了。夏人居住的地区在华山脚下,这里土著居民早在仰韶文化以来就以玫瑰花图案为族群标志,因此称华人。在西周时期,由于对三代文化的认同,接受中央王朝分封的各诸侯国便称“诸华”或“诸夏”,合称则为“华夏”。由此可见,华夏是蛮夷戎狄的先进部分和华山脚下的土著居民在中原地区经过上古三代交流融合的产物。
“华”字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像盛开的花朵。盛开的花朵是华的本义,后又引申为光彩、光辉的意思。“夏”字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由三部分构成,从上到下依次表示头颅、双手、双脚,像一个威武高大的人。高大是夏的本义。进人中原后夏化的蛮戎夷狄人自称“华夏”,带有十足的褒义。而蛮、戎、夷、狄四字,起初也没有贬义。夷和戎两字无贬义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对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统称“狄”。金文狄字有犬旁,是因为狄人普遍蓄犬,有使犬习俗。犬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犬字都像狗的样子。犬的本意指猎狗。春秋时期齐国正卿晏婴说:“今夫胡貉戎狄之蓄狗也,多者十有余,赛者五六。”650犬是人类的朋友,帮人狩猎警卫,上古之人对犬多有好感。以习俗区分族类是古人惯用的方法,延续到清代,人们还称北方的民族为“使犬部”,这并无贬义。在古籍中,狄字常用同音字“翟”替代。翟是会意字,由羽、隹组合而成。翟的本意是长尾野鸡。雄性野鸡的尾巴长,羽毛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很美丽。古人用翟尾作装饰品或舞蹈道具。翟也没有贬义。中国古代对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统称“蛮”。西周青铜器……
“河北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文库”是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北省高校学报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书以特色栏目研究为中心、研究学报如何通过打造特色栏目集群来提升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力,系统研究了河北省5所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对期刊评价机制的影响、特色栏目对学科建设的支撑。本分册精选《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成立以来的专栏文章,总结经验做法,探索提升河北省高校学报影响力的路径,提出解决制约学报发展问题的办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