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目录
最初的上海(上编)
第一章 沧海与桑田的繁华肇始
一、江河湖海的神奇造就
二、西方列强的窥探发现
三、脱胎换骨的文明嬗变
第二章 围城与开放的历史选择
一、一城烟火,半江舳舻
二、浜浦相连,沧海桑田
三、路出名区,鲜活脉络
第三章 特质与价值的历史定格
一、内敛与深厚繁实的文化特质
二、包容与公德见著的文化符号
三、开放与民间自治的独创成例
上海的诗经(中编)
风箱:江风徐来
第四章 风情万卷的市井文化
一、沪城八景
二、上海竹枝词
三、上海闲话
四、老城厢
第五章 民生荟萃的码头文化
一、开埠前后上海航运状况
二、开埠后上海码头的繁盛
三、商机孕育与风俗传播
第六章 敦谊辑帮的会馆文化
一、会馆公所的兴起
二、会馆公所的社会功能
三、上海会馆公所的实例
雅篇:正声雅乐
第七章 大隐于市的园林文化
一、上海最早的城市名片豫园
二、一邑之胜露香园
三、城隍庙石日涉遗
四、潮汐池水也是园
五、半江黄浦入淞园
六、了无遗痕半泾园
七、吾园桃花伺处去
第八章 破格创新的书画文化
一、海派书画的主要人物
二、海派书画的风格及组织
三、与海派书画共生的海上笔墨
四、与海派文化同兴的小校场年画
第九章 雅集江南的楹联文化
一、园林的楹联
二、城隍庙的楹联
三、文庙的楹联
四、会馆公所的楹联
五、商市与大宅的楹联
颂篇:人杰地灵
第十章 民间信俗的城隍文化
一、一庙三城隍
二、城隍庙的四司九殿
三、城隍庙的民间信俗
四、城隍庙的庙园市的戏院影剧场
五、独脚戏
六、白相城隍庙
七、豫园花灯
八、端午龙舟竞渡
第十一章 星汉灿烂的先贤文化
一、上海城市的杰出代表
二、上海老城的仁人志士
三、民族经济的实业巨子
四、风云上海的人文先驱
五、中西医学的典型代表
最近的远方(下编)
赋篇:一地凤物
第十二章 江山半壁的收藏文化
一、海派收藏的特点
二、沪上收藏大家之雅集
三、沪上收藏爱好者之俗藏
四、海派收藏的盛世繁荣
第十三章 笃诚开放的商业文化
一、方浜边上的银楼
二、侯家浜边上的珠玉汇市
三、老城厢的商业衔市
四、店招西舒的人文蕴殛
第十四章 兼收并蓄的饮食文化
一、本帮菜的源头与传承
二、本帮菜特色菜馆
三、本帮菜中的名菜
四、上海的各帮名店名菜
此篇:世态人情
第十五章 神教相安的宗教文化
一、佛教
二、道教
三、天主教
四、基督教
五、伊斯兰教
六、妈祖信仰
第十六章 众生百态的茶馆文化
一、街角巷尾的老虎灶茶店
二、弦索悦耳的书场茶园
三、情调别致的休闲茶馆
四、商贾汇聚的应酬茶楼
第十七章 义浆仁粟的慈善文化
一、上海的慈善团体和机构
二、上海的慈善活动
三、南市慈善的实例
四、沪上民间慈善家
兴篇:地方特色
第十八章 近代书院文化的前驱
一、上海的学宫
二、邑城的书院
三、沪上首开近代教育
第十九章 小铺乾坤的旧书文化
—、沪上旧书业的兴起
二、城隍庙市场的旧书业
三、沪上时下的旧书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一、江河湖海的神奇造就先秦时代,中原王朝泛称中原(黄河中下游)周边四方的部落为“蛮、夷、戎、狄’,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部落统称为“越”或“百越’,并认为周边四方和“百越’的这些部落族人是落后的,不开化的。农耕文明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的,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增殖了天然的产品,人们亦由耕地、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彼时的“蛮、夷、戎、狄”四方部落,还处于“原始釆猎业”和“原始农牧业’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由原有“自给自足’封闭式的农耕文化阶段,进入了航海文化阶段。被农耕文化浸染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无法在航海文化方面有大的作为。特别是到了明朝,由于几百年实行的海禁,中华民族更是失去了海洋这 活动舞台,海洋观念的弱化,自然造成了海洋文化的没落。但在历史上,作为‘南蛮’ ‘百越’之地的不少沿海港口市镇,依然在海洋文化弱势发展的夹缝中顽强地勃兴,亦真真切切地推动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些沿海港口是一个整体,无论从时间还是在空间分布上,它们的更替兴废都具有明显的延续过程。到了北宋,兴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港市群体。江南沿海港口在这一时期的崛起,有其深厚的历史缘由,也因此形成了上始镇江、下迄杭州繁荣发展的南北航运,沿线的主要港口有镇江、江阴(黄田港)、杨舍、黃姚、青龙镇、杭州等。这 时期,在杭州、秀州华亭(青龙港)等地先后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务等机构,专门管理通商事宜。南宋以后,政权偏安东南 隅,失去了大面积农耕区域,财政尤为困难,所以特别倚重港口收入,因而在江南港口增设了市舶司、市舶务或市舶场。此时上海境内的重要港口青龙港,因吴淞江下游航道的淤塞,被迫改道,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逐渐丧失了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以至后来部分船只改泊于上海浦,上海港遂代之而起。南宋咸淳三年(1267)正式设立镇治,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至元十四年(TN77)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为全国七大市舶司之元代及明前期,江南的主要海港并不在上海,而是位于长江入海处、上海北部的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刘家港既是国家漕粮北运的基地,又是当时江南最重要的商港,中外商贾云集,号称‘六国码头’。郑和下西洋(1405-1433)时,其中有几次就是从刘家港扬帆启程的。从宋元到明清,上海港口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明代的几次水利工程,特別是永乐年间.......
精彩内容
主编陈卫家,上海市黄浦区工商联副会长,老城厢文化传承与促进中心发起人。站在上海城市发展的源头,以跨文化的视野,就上海老城厢本土传统文化形成、融汇与坚守的脉络,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全方位梳理并艺术地表现了老城厢传统文化,充分展现了上海城市精神之涓涓源流的来龙去脉,深刻揭示了老城厢传统文化的生命潜能以及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价值。书中那些似乎成为了碎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以及客观冷静的历史评说,为我们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和推进城市更新,促进上海永续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