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38 6.2折 3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伯未著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691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1307217

上书时间2024-09-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秦伯未(1901~1970),现代中医学家。1901年7月31日生,1970年1月27日卒。原名之济,号谦斋,上海陈行人,出身道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和医学。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上海同仁辅元堂应诊,以治内科杂病见长,对虚痨痼疾尤精。1927年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务长、院长,教授《内经》及内科。

目录
第一节  全身症状
  一、恶寒
  二、恶寒战栗
  三、发热
  四、发热定时
  五、寒热往来
  六、外热内寒
  七、外寒内热
  八、上热下寒
  九、身热足寒
  十、半侧寒冷
  十一、身痛
  十二、身重
  十三、身痒
  十四、自汗
  十五、盗汗
  十六、汗出不止
  十七、半身汗出
  十八、汗斑
  十九、发红斑
  二十、发红疹
  二十一、发白痦
  二十二、麻疹
  二十三、风疹
  二十四、痱子
  二十五、夭花
  二十六、皮肤发黄
  二十七、皮肤发黑
  二十八、皮肤发赤
  二十九、浮肿
  三十、消瘦
  三十一、疲乏
  三十二、肌肉跳动
  三十三、肌肤麻木
  三十四、肌肤枯糙
  三十五、小儿五迟
  三十六、小儿五软
  三十七、小儿五硬
  三十八、冻伤
  三十九、汤火伤
  四十、咬伤
  四十一、跌打损伤
第二节  头面症状
  一、头痛
  二、偏头痛
  三、两太阳痛
  四、巅顶痛
  五、眉棱骨痛
  六、头胀
  七、头重
  ……
第三节  目症状
第四节  耳症状
第五节  鼻症状
第六节  口唇症状
第七节  舌症状
第八节  牙症状
第九节  咽喉症状
第十节  颈项症状
第十一节  肩背症状
第十二节  胸胁腋乳症状
第十三节  腰症状
第十四节  腹脐症状
第十五节  四肢症状
第十六节  手足症状
第十七节  前阴症状
第十八节  后阴症状
第十九节  内脏症状
第二十节  妇科症状
附录  辨证论治浅说

主编推荐
凡 例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 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本书以内科 为基础,择要地结合了妇科、儿科、外科、眼科和喉科,并以 方药为主要疗法,斟酌附入了针灸和推拿等一些治法,仅备临 证上一般参考,因名《中医临证备要》。 中医辨证,主要是根据症状,结合四诊,故本书以常见症 状为主,就各个症状的病因、病机来说明错综复杂的病证,从 而指出治法,联系方药。为了便于检查,就形体部位分为:全 身症状、头面症状、目症状、耳症状、鼻症状、口唇症状、舌 症状、牙症状、咽喉症状、颈项症状、肩背症状、胸胁腋乳症 状、腰症状、腹脐症状、四肢症状、手足症状、前阴症状、后 阴症状、内脏症状和妇科症状,共二十类,四百一十七症状。 例如恶寒、发热、寒战、潮热、寒热往来、外热内寒、外寒内 热、身热足寒、半身寒冷等,均列入全身症状;如背部冷、头 面热、四肢冷、手足心热等局部症状,则分别列入肩背、头面、 四肢、手足等部门。其中除妇女的经、带、胎、产另立妇科症 状外,其他均不分科。 症状名称,古今不统一,各地不一致,近来遇到西医诊断 的病症又很难强求结合。本书暂以通俗为主,将专门名词附入 文内。例如: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阴水、阳水等,均附 于“浮肿”条;又如:麻疹、风痧及西医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的 皮肤出血点等,均列入“红疹”条。 本书从临床出发,以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为原则,在前人 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各地研究的成果和个人的一些经验, 加以简要的论述,对于每一类症状,先作概括性的介绍,然后 就每一症状,分别说明其原因、病理和治法,尽量达到既全面 又简明的要求。对于某些症状的疑似地方和治法宜忌、成方加 减等,有关关键性的问题,则详加说明,以求明了。此外,属 于专科方面或者需要手术治疗的病证,以及有些目前多归医院 处理的病证,除作一般说明外,均分别指出应由专家或其他部 门处理。 中医方剂相当丰富,有通治方,亦有主治方。本书选择的 以针对病证常用有效者为标准,也酌收了一些验方和单方。为 了临证上检查便利,并对同一病证的不同治法有所比较,将方 剂分列每一症状之后。同时每一疾病和证候包含几个症状,不 可能依据一个症状做出诊断和治疗,故有些症状不出方剂,如 “目黄”注明参阅“发黄”条。至于方剂用量,因古今度量衡制 度不同,各地区的传统习惯也有出入,特别是病情有轻重,体 质有强弱,年龄有老少,很难强求一致,故附方一概不注用量。 有些丸、散、膏、丹之类已有成药,及有些丸散膏丹不能随便 制造或改为汤剂的,均在方后注明“成药”二字。特殊的方剂 凡 例 3 则仍附药量和治法、用法,以免影响疗效。鉴于成书年代,书 中有一些现在禁用的药物,比如穿山甲、犀角、虎骨、玳瑁等, 为了还原文献的本来样子,均予以保留,建议读者临床使用时 选用替代品。书中药物的计量单位为斤、两、钱,为保持文献 原貌也予保留。 本书主要是为了辨证论治提供材料,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一 方法,因就作者的经验。附著“辨证论治浅说”一文于后,聊 供讨论。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的。为了便于临床参考,本书就形体部位分为全身证状、头面证状、目证状、耳证状等20类,分别介绍临床常见证状400多种。每个证状各就病因、病机,结合四诊和其他兼证,分析其不同性质,从而详列相适应的治法。篇后附有辨证论治浅说,结合实际病例,说明在临证时,如何抓住主证,探讨病因,确定证候,进行治疗。因此,本书虽从辨析证状着手,但是仍以体现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的特点为主。本书所包括的病证,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外科和眼、喉等科,由于内容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具有临床手册的作用。本次出版,为保持原貌,对书中证状等术语未作改动,以供参考之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