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北方地区夏商周时期装饰品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北方地区夏商周时期装饰品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6.62 6.0折 228 全新

库存9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刚,王麒越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67615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28元

货号15400786

上书时间2024-08-3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蒋刚1977年5月生,历史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首批“博望学者”特聘

物局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主要从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国家文事夏商周考古、田野考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考古学报》《考古》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0余项。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麒越1984年9月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青铜器、博物馆展览等领域的研究。曾获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或作为核心策展成员负责展览数十项,其中2项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出版研究性展览图录6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的时空范围 (1)

二、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2)

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7)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装饰品研究 (9)

一、装饰品出土概况 (9)

1. 朱开沟甲类遗存出土装饰品情况 (10)

2. 朱开沟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1)

3. 李家崖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2)

4. 西岔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3)

5. 保德类型出土装饰品情况 (14)

6. 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5)

7. 壶流河类型出土装饰品情况 (15)

8. 大坨头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5)

9. 李大人庄类型出土装饰品情况 (16)

10. 以青龙抄道沟为代表的遗存出土装饰品情况 (16)

11. 围坊三期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6)

12. 张家园上层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8)

13. 魏营子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8)

14. 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装饰品情况 (19)

二、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26)

1. 金属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26)

2. 骨角蚌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48)

3. 玉石玛瑙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59)

三、各考古学文化装饰品组合及特征分析 (68)

1. 朱开沟甲类遗存 (68)

2. 朱开沟文化 (69)

3. 李家崖文化 (69)

4. 西岔文化 (69)

5. 保德类型 (69)

6. 夏家店下层文化 (69)

7. 壶流河类型 (69)

8. 大坨头文化 (69)

9. 围坊三期文化 (69)

10. 张家园上层文化 (70)

11. 魏营子文化 (70)

12. 夏家店上层文化 (70)

四、装饰品的共性及时空差异 (71)

第三章 东周时期的装饰品研究 (73)

一、墓地分期研究 (73)

1. 冀北地区 (73)

2. 河套东部地区 (74)

3. 河套西部地区 (99)

4. 甘宁地区 (101)

二、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102)

1. 金属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102)

2. 骨角蚌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161)

3. 玉石玛瑙装饰品的分类及功能 (161)

三、各墓地装饰品组合研究 (164)

1. 玉皇庙墓地 (165)

2. 小白阳墓地 (165)

3. 忻州窑子墓地 (165)

4. 崞县窑子墓地 (167)

5. 毛庆沟墓地 (168)

6. 水泉墓地 (169)

7. 饮牛沟墓地 (170)

8. 小双古城墓地 (171)

9. 新店子墓地 (171)

10. 西园墓地 (173)

11. 于家庄墓地 (173)

12. 马庄墓地 (174)

13. 王大户墓地 (175)

14. 九龙山墓地 (175)

15. 小结 (176)

四、河套东部地区东周时期各墓地相互关系 (177)

第四章 从装饰品和陶器看东周时期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 (180)

一、装饰品视角 (180)

二、陶器视角 (182)

第五章 结语 (185)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时空范围

 大约从夏代开始,从东起西辽河流域,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到达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的广大区域出现了有别于中原地区a的“北方系青铜器”b。这一地带被林沄先生称为“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大体包括今天的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宁夏、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林沄先生在考察“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诸北方青铜文化时,依据生态地质环境以及考古学文化传统及变迁等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划分成东、中、西三段,即三个小的区域c。虽然西段青铜文化中的青铜器具有较为浓厚的北方系青铜器特征,但是从中国青铜文化的区域划分来看,林先生所划分的西段内的青铜文化可能是一个*立的青铜文化区即甘青青铜文化区,而东、中段的青铜文化又是一个*立的文化区即北方青铜文化区d。杨建华教授在考察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文化带的形成时,将其研究区域划分成了东、中、西三个小区域e。她提出的“中国北方地区长城沿线青铜文化带”是指“西起陇山向东至鄂尔多斯高原,再向东到桑干河河谷至燕山”。本书研究的“中国北方地区”大体与杨建华教授“中国北方地区长城沿线青铜文化带”一致,包括现在的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图1.1)。

 根据北方系青铜器在器类、器形、纹饰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的时代差异,一般将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划分为夏至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两个大的时间段,本书研究的时间范围从夏代到战国时期。绝对年代大体相当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公元前2070~前221年。

 通过整体考察,本书研究区域夏至西周时期可以进一步分成两个大的区域,一是内蒙古中南部,同时包括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区域;二是燕山南北地带,包括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等区域。这两个大的区域分别相当于林沄先生分的中段和东段。本书在论述时也采用中段、东段的称呼。其中东段又可以以燕山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小的区域:北区包括内蒙古东南部、辽西区,南区包括冀西北、京津唐地区。本书研究在讨论东周时期的装饰品时采用杨建华教授东、中、西三个小区域的划分。

 二、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对中国北方地区出土装饰品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早在20世纪初,一些外国研究者就开始对鄂尔多斯出土青铜器进行著录,如A. Salmony《卢芹斋收藏的中国——西伯利亚艺术品》,安特生(J. G. Andersson)的《动物纹中狩猎巫术的含义》c和《鄂尔多斯青铜器选集》,水野清一、江山波夫的《内蒙古 长城地带》等。这个时候学者们主要是对该地区出土装饰品进行收集,并从艺术史的角度进行初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主要是中国北方地区和欧亚草原的艺术联系。由于材料的局限,这个时期的讨论是极其宏观和粗线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北方地区杭锦旗桃红巴拉、阿鲁柴登、准格尔旗速机沟、瓦尔土沟、西沟畔、毛庆沟等一批遗存的发现,学界逐渐认识到,装饰品是中国北方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诸遗存中*为重要的遗物,学界对装饰品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对出土的带饰以及动物纹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带饰和动物纹饰的分期、起源和流向等问题f。这个时期*为重要的著作当推田广金、郭素新编著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在此书中他们对河套地区出土的青铜装饰品的分类、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是**次对各类装饰品进行系统讨论的著作,得出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之后,郑绍宗h、乔梁i、潘玲j、单月英和卢岩k、罗丰l等先生对装饰品中的青铜饰牌也进行了分类研究,豆海锋和丁利娜m等先生对青铜带扣进行了分类研究。近年,潘玲、王宇、孙丹玉等先生对东周时期中国北方系腰带进行了系统研究n。杨建华、李宜峰等先生对东周时期北方腰带饰的起源与传播进行了深入讨论o。赵欣欣对内蒙古东周时期的装饰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及功能研究,同时还详细讨论了内蒙古东周时期与冀北地区、甘宁地区、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联系a。周琪对宁夏地区东周时期的青铜器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及功能研究,并详细讨论了宁夏地区东周时期与内蒙古地区、甘肃地区的文化联系b。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中国北方地区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越来越丰富,朱开沟文化、李家崖文化、西岔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魏营子文化、大坨头文化、围坊三期文化、张家园上层文化等诸多考古学文化内涵越来越明晰,各地区文化序列也越来越完整,学界对这些文化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较多专题式的研究。邹衡c、张长寿d、郑振香与陈志达e、戴应新f、刘军社g、吕智荣h、朱凤瀚i、李伯谦j、蒋刚和杨建华k、

 沃浩伟l、曹玮m、常怀颖n等先生对南流黄河两岸出土青铜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李海荣先生对北方地区出土夏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o;蒋刚对围坊三期文化墓葬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研究p;刘国祥先生对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进行了分类研究a;刘函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进行了系统研究b;杨建华教授从北方青铜文化传承性的角度对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进行了讨论c。这些研究论著是对各文化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装饰品一起加以讨论的,但是重心不在装饰品上。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商周时期某类金属装饰品进行了讨论。如党郁对北方地区出土的耳饰进行了初步讨论;梅建军、洪猛等先生对北方地区出土弓形饰进行了深入探讨;高士雄对北方地区东周时期的铜铃形饰的分类、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除了对金属动物饰牌、带扣、耳环、弓形饰这种单一类别的装饰品深入研究外,另外一种研究就是利用科学发掘的墓葬资料对整个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序列、分区以及族群构成等进行宏观综合研究。杜正胜先生对北方地区出土的动物纹饰艺术品进行研究后认为:鬼方、戎狄、胡人和匈奴是一脉相承的看法应当修正,并初步阐述了北方族群与华夏国家文化的交流。1996年林沄先生《戎狄非胡论》i指出,春秋时期及更早时期广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戎狄不是战国以后胡人的祖先,“戎狄与华夏的区别并不是游牧人和定居农人的区别”。此观点的提出显然比前人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从而对中国北方地区诸族群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在这种认识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系统梳理中国北方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资料。杨建华教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文化带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周边的关系进行了颇具启发性的研究。王立新先生对长城地带中段商周时期的文化序列进行了详细讨论k。林沄先生宏观地构建了整个北方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l。乌恩先生也对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发展历程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做了系统总结。近年王立新先生就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诸遗存的分类、人群构成、社会组织形态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得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新认识b。此外,欧美学者如Nicola Di Cosmoc、Linduffd、Emma C. Bunkere等也对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的广泛联系进行了深入讨论。

 总体来看,目前学界主要是将北方地区出土遗存纳入中国北方文化带做宏观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彻底改变了以往认为北方地区商周时期发展水平较低,自古以来都是单一游牧社会的历史观。但是在装饰品的研究上还存在四点不足或者说可以进一步深入讨论之处:①已有的装饰品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饰品尤其是青铜饰牌的讨论。只有田广金先生的著作对装饰品进行了全面讨论f,但是由于当时材料的局限,一些研究结论有待重新讨论,尤其是近年在该地区又新发现了忻州窑子、饮牛沟、水泉、小双古城、草号沟、范家窑子、新店子等诸多墓地遗存,新材料十分丰富,所以有必要重新对这些装饰品进行深入研究。②已有的材料表明,河套东部地区发现的东周时期的墓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应当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甄别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于深入讨论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已有的装饰品研究集中在东周时期,对夏至西周时期出土的装饰品少有涉及。这两个时间段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人群在装饰品传统上究竟有何差异、二者有何联系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④已有装饰品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装饰品上,对非金属材质装饰品少有涉及。

……



精彩内容
装饰品是中国北方地区夏商周遗存中数量*多、流行*广且*为重要的器类,对其种类、形制、流行时间及区域、组合、功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讨论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不同族群的习俗、宗教信仰及其与欧亚草原、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充分利用类型学方法,对夏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的金属饰品、骨角蚌饰品、玉石玛瑙饰品进行详细的形制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饰品出土位置,讨论了各种装饰品的功能。从装饰品组合的角度详细讨论了各考古学文化或各墓地装饰品组合情况,进而讨论了各考古学文化或各墓地关系的亲疏。最后从装饰品和陶器两种视角,讨论了东周时期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情况。本书可供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