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城市之路:超大城市如何实现更美好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民城市之路:超大城市如何实现更美好生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艳玲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3634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520059

上书时间2024-08-3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常务副主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兼任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致力于立足中国场景探索“大国有效治理”并建构政府与治理理论,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地方治理、社会治理、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赴杜克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并开展合作研究。同时长期担任多地决策咨询顾问,直接推动多项治理创新和改革。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治理经验及政府理论提升”首席专家和负责人。



目录

前言:我们如何与时代肝胆相照

第一章治理方法论作为治理理论建构的基础

一、中国场景命题:全球新格局、新秩序与新治理

二、政党角色命题:政党和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三、复杂社会命题:城市化和互联网化塑造的社会复杂性

四、治理方法论:为谁而治、谁来治理、如何治理

五、本章总结

第二章人民城市推动复杂城市治理现代化

一、为民而治:国家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二、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而治的中国表达

三、城市的人民性与理想城市的三大要素

四、城市性质与建设人民城市的三大任务

五、本章总结

第三章政党使命驱动的城市共识治理

一、让治理运转:政党使命、主要矛盾与中心工作

二、城市治理的关键:城市思维与城市治理专业化

三、建构政策共识:学习型政府及其理念扩散

四、行动动员:基于在地实践的系统创新

五、本章总结

第四章靠近人民所在的社区实现精细化治理

一、中国社区的三重属性

二、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顶层设计

三、有烟火气的繁荣:社区融合发展与生活

四、小区治理: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石

五、本章总结

第五章基于人民需求优化城市治理体系

一、美好生活项目突破部门困境

二、新部门回应新需求与传统部门的新运作

三、为人民而花钱:财政资源再配置

四、重构街居制强化体制适应性

五、本章总结

第六章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网络

一、谁来建设治理网络

二、后单位时期的城市社会松散化与基层再组织

三、党建整合全域治理资源

四、社区好书记与基层网络赋能

五、本章总结

第七章场景营城融汇空间、生活与治理

一、城市问题的产生

二、场景作为城市美好生活单元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尺度与公共服务再构

四、城市有机更新与空间再造

五、本章总结

第八章人民在共建美好生活中重新连接

一、陌生人市域与乡愁

二、人民在城市中的自组织

三、邻里建设:生活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

四、在公共议事中实现城市共治

五、本章总结

第九章建设人民城市的中国方案

一、统一与活力:治理理论的内在张力

二、政党使命、国家人民性与城市人民性:人民命题的践行

三、整体领导的共识治理:统一与活力的结合

四、本章总结

结语:建构人民城市的公共对话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治理方法论作为治理理论建构的基础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故事。作为西部最重要的超大城市之一,成都治理在这些年涌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细节。我们无法面面俱到来描述这些故事的细节,但会重点关注成都治理中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要素。我们要讲述的并非只是成都治理的故事,更是中国治理的故事;而在更深层,我们还希望发现这一故事在不同层面对促进大城治理、大国治理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从全球发展新格局和新时代中国治理来看,如果这个故事要建构成治理理论的基本要素,则必须回答如下三个命题,即中国场景命题、政党角色命题和复杂社会命题。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会将这三个命题贯穿其中,并希望在最后给出回答。

一、中国场景命题:全球新格局、新秩序与新治理

中国是后发国家。后发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主要是一个逻辑概念,它的现代化不是源于自身文明的演进,而是源于外部异质文明的输入。它是被早发国家强行拽进现代化的”①。为了应对国内环境的薄弱和国际环境的竞争,后发国家发展普遍有两个特点:一是遵循追赶型发展模式,政府主导特点鲜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二战结束后亚洲和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纷纷独立。新独立的国家致力于国家建设,主要为宏观经济规划和民族国家建设。如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即推行赶超战略,以重工业优先作为增长目标;拉丁美洲则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希望通过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取代进口产品满足国内需求,以此推动国家的工业化。二是对西方发展路径多有借鉴。在世界银行长期从事发展问题研究的经济学家威廉·伊斯特利(Wiliam Easterly)曾概括了西方药方的输出历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的经济学家数次都以为自己找到了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最初的药方是提供外国援助以弥补必需的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缺口。即使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抛弃了必需的投资这一概念,我们仍然认为实物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对这一思想提供补充的是认为教育是一种积累人力资本并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后来,考虑到过剩人口可能会超过生产能力的限度,我们又主张控制人口。当认识到政府政策可能妨碍经济增长后,我们宣扬提供官方援助以进行政策改革。最后当那些穷国难以偿还由于政策改革而欠下的债务时,我们主张进行债务豁免。

……




精彩内容

本书稿从整体主义视角、结构主义视角和比较分析视角出发,将回应中国场景、政党角色、复杂社会三大命题和回答为谁而治、谁在治理、如何治理三大问题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书稿分别对如何以社区为切口实现精细化治理、如何基于人民需求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党建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网络、人民如何在共建美好生活中重新连接等不同层面和领域的问题展开分析,构成了对什么是人民的城市、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人民在城市中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治理实现人民的城市等重要问题的清晰解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