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座右铭“文学为人生”甚为有名,有 “很好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小记十篇》,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目录
第一辑 没有秋虫的地方
生活/003
诗的泉源/007
第一口的蜜/012
在西安看的戏/015
骨牌声/023
藕与莼菜/027
没有秋虫的地方/030
卖白果/032
昆曲/035
牵牛花/039
看月/041
秋/043
暮/052
以画为喻/055
牛/059
客语/062
说书/068
桡夫子/072
三种船/075
天井里的种植/085
深夜的食品/090
骑马/094
几种9
掮枪的生活/103
过节/107
?
?
第二辑 一个少年的笔记
驾长/111
略谈雁冰兄的文学工作/114
夏丏尊先生逝世/118
“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122
朱佩弦先生/124
纪念杨贤江先生/130
回忆先生/133
记徐玉诺/135
胡愈之先生的长处/141
邻舍吴老先生/144
好友宾若君/148
邻居/156
两法师/167
一个少年的笔记/175
书桌/180
我们的骄傲/187
?
第三辑 坐羊皮筏到雁滩
记游洞庭西山/195
过三峡/200
从西安到兰州/206
游临潼/214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223
登赐儿山/228
我坐了木船/231
游了三个湖/234
坐羊皮筏到雁滩/239
林区二日记/245
游中山陵记/252
?
第四辑 诚实的自己的话
侮辱人们的人/255
中国人站起来了/258
我和儿童文学/260
莫遗忘/265
“今天天气好啊!”/268
从焚书到读书/270
过去随谈/272
生命和小皮箱/280
诚实的自己的话/282
寒晓的琴歌/287
丛墓似的人间/290
我们与绅士/294
谈成都的树木/298
“瓶子观点”/301
苍蝇/304
暴露/310
立志自学/313
内容摘要
没有秋虫的地方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音。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洪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至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专享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洪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很好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极欲逃避的,唯有这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保证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1923年8月31日 牵牛花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接近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迹,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料,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931年
主编推荐
1.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篇篇寓意深远。本书选入他的多篇散文,读者可从中一窥叶圣陶先生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2. 叶圣陶先生的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语言幽默、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值得一读。
3. 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精彩内容
本书精心选录了叶圣陶先生的若干篇经典散文,并根据其内容与风格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分类。
*辑:取材于微妙的生活琐事,语言朴实细腻,小中见大,生活趣事中可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辑:收录作者记录结识的文人朋友、邻居等人物的文章,读者可从作者的叙述中了解到当年的人文风貌。
第三辑:收录作者的游记,其对自然美景描写细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
第四辑:收录作者剖析社会世相、谈人生处世的文章,构思新颖,真知灼见自见其中。
媒体评论
你要从他(叶圣陶)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茅盾
他(叶圣陶)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
——朱自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