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于左,山东青岛人。出版过《玩在唐朝》《玩在宋朝》《皇帝的饭局》《佳茗似佳人:煎茶小品》等历史文化随笔。另有《新画皮》《沉默的骸骨》《五行师》等系列小说在台湾出版。
目录
野外寻泉烹茶
茶酒之间
紫芽嫩茗和枝采
僧茶见灵性
惠山试泉
蒙山味独珍
紫笋阳羡各斗新
助禅悟道
北苑作贡一人尝
斗余香兮薄兰芷
分宁茶客
独坐试茶人
茶榜单
来诗点茶三昧手
沸水鸣响话煎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贵新水贵活
急遣溪童碾玉尘
雨露均沾
茶香绕竹炉
谁共分茶
谷帘试水忆西游
寒夜煮茶
阳羡茶事
古寺茶香
花香拌茶韵
龙井泉畔龙井茶
新茶亲手焙
擂茶添风味
难得武夷茶
茶尖争说碧螺春
君山之茶不可得
后来居上
内容摘要
野外寻泉烹茶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晚唐诗人刘言史和朋友孟郊带着一点越笋茶,在洛阳的郊外找到一处野泉。两个人小心避开泉水中的游,汲取泉水。捡来坠落的鸟巢做燃料,敲打燧石引火。灶下冒出火焰,水瓶中升起水汽。两人小心观察,一切都是亲力亲为,如同茶农品尝自己采摘的茶叶。湘瓷茶盏当中泛起一层茶花,美好的茶汤解渴又提神,让人头脑清醒。饮茶的同时,这一对诗友高谈阔论,惬意而有趣。
这首诗的作者刘言史是中原人,曾被举荐为枣强令,但他称病辞谢。和许多唐朝的诗人一样,刘言史非常穷。关于这一点,他的诗友孟郊曾经明确说过,唐朝的许多诗人最终都是穷饿而死:“诗人业孤峭,饿死良已多。”
刘言史的诗写得极好,对他的生活却没有实际的帮助,他的名气在当时也不大,最终在穷困中死去。孟郊得到他的死讯非常伤心,写下一首《哭刘言史》哀悼:“今日果成死,葬襄之洛河。洛岸远相吊,洒泪双滂沱。”
孟郊是洛阳人,字东野,性格孤僻寡合,隐居嵩山。但他得到好友的赏识,有机会充当幕僚,起码可以混一碗饭吃,处境要比刘言史好一些。
……
精彩内容
《古诗里的茶》收录中国古代以茶为主题的经典诗歌作品,涉及从唐至清,杜牧、元稹、刘禹锡等诗人咏茶文化、茶产地、品茶等题材的作品。每篇以一首茶诗开端,以清新雅致的文笔阐释诗文的内容,进而约略叙及诗人与茶的故事,以及诗人的生活交游,并有作者自已的心得与意趣感叹。历史学者于左的讲述颇有趣味,各种典故信手拈来。
媒体评论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亲自候汤,亲手点茶,不厌其劳。自己守着水炉,仔细倾听水沸的声响,碾过的茶末经过细罗的筛选,香气扑鼻。点好的一盏茶汤,乳花满盏,洁白而圆满,茶箸划过,乳花下面露出水痕。如此好茶在夏秋季节都舍不得喝,要放在书筐里珍藏,等到寒雪飘零时,当头脑昏沉时,当吟诗、读书困倦时,当满怀忧虑时,拿它出来煎尝,最是快意。
--《斗余香兮薄兰芷》
苏轼的这首《和钱安道寄惠建茶》写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当时他 37 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直抒胸臆。如此直率的性格,后来给他惹来大祸,身陷“乌台诗案”,饱受折磨。 几年之后,苏轼前往密州做官,在一首《和蒋夔寄茶》中,他又谈到了茶,却不再刻薄挑剔,“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也不 再分别茶品的高下,“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死生祸福久 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显然,此时的苏轼已经达到人生的另一个境界
--《茶榜单》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同样是老年,同样是夏日饮茶,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就比陆游洒脱得多,一首《新夏》里有暖风、香草、绿荫,有光透帘栊,有梁上新燕, 当然也有茶香: “暖风庭院草生香,晴日帘栊燕子忙。 白发不嫌春事去,绿阴自喜夏堂凉。闲心对酒从时换,老倦抛书觉昼长。
客有相过同一笑,竹炉吹火试旗枪。 文徵明已经满头白发,却无伤感怀旧之情,春去不恋,夏来欢喜。 可以把盏消磨,也可以读书发呆。当然,最惬意的还是与老朋友一起守着竹茶炉,相对尝茶。
--《谁共分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