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43 4.8折 ¥ 98 全新
库存54件
作者陈维艳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9099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4447816
上书时间2024-08-30
陈维艳,生于1984年,文学硕士,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现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学。专注于中国美术史中的传统婴戏图、儿童图像的研究十多年。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并担任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是江苏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前言
第一章误读与正名:中国古代美术史视域下的儿童图像概念...001
第一节何谓婴戏图?
第二节儿童与儿童图像的界定
第三节儿童图像的范畴
第四节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儿童图像的发展特点
第五节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儿童图像的处境
第二章寻找灵魂的安放:汉代美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儿童图像
第二节漆画中的儿童图像
第三章发现儿童之美: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漆画中的儿童图像
第二节儿童图像从装饰图案走向独立绘画
第三节墓室壁画、石窟壁画中的儿童图像
第四章温柔的陪伴:隋唐五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隋唐五代人物绘画艺术概况
第二节隋唐五代儿童图像总体发展概况
第三节隋唐五代儿童图像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隋唐五代儿童图像的文化折射
第五节隋唐五代儿童图像作品赏析
第五章世俗生活的美好:宋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宋代人物绘画艺术概况
第二节宋代儿童图像发展与特征
第三节宋代各类儿童图像的艺术特征
第六章停滞与冲突:元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元代人物绘画发展概述
第二节元代人物画、山水画中的儿童图像
第七章继承与突破:明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明代人物绘画艺术概况
第二节明代儿童图像发展概述
第三节明代儿童图像的类型及相关作品分析
第八章杂糅与交汇:清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第一节清代人物绘画艺术概况
第二节清代儿童图像发展及特征概述
第三节清代儿童图像的类型及相关作品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一节何谓婴戏图?
婴戏图的图像模式出现较早,根据目前的史料图像,婴戏图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图案之中,其中以三国朱然墓中出土的一漆盘上的“童子对棍图”为代表。此漆盘图案中画有两童子习武耍棍,两人身边各类家禽动物环绕,身后则是若隐若现的崇山叠嶂。此场景虽是古人对儿童日常嬉戏玩耍之态的早期绘画探索与表现,但描写出了儿童圆润憨肥的体态和习武要棒的天真可爱。此后,到了魏晋时期,单独描写儿童嬉戏玩要的作品进入绘画领域也是常见之事。唐代裴孝源在他的《贞观公私画史》中记录了“婴戏”题材相关绘画作品和画家,如记载了顾景秀(刘宋)画有《小儿戏鹅图》、刘填(南齐)绘有《少年行乐图》、江僧宝(梁陈)画有《小儿戏鸭图》。后来,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贞观公私画史》记载的基础上又增补了顾景秀(刘宋)画有《刘牢之小儿图》。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儿童与动物嬉戏玩要、儿童日常行乐玩要的题材绘画已逐渐进人画家的视野。继而,在五代宋元之后出现的多个文献史料中,如《宜和画谱》《图绘宝鉴》《画继》等中记载的婴戏题材画家和相关作品逐渐增多,时间跨度为隋唐至明清。尤其是到了宋代,婴戏图迎来了高峰发展时期,无论是在题材种类还是在绘画技法、绘画群体的数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专攻婴戏题材的宫延画家在宋代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典型师徒传承的群体。遗憾的是,即使婴戏图在宋代就已形成高峰,但在当时的几大主流画科中并未形成独立画科。直至清代,婴戏图才作为独立的画科概念被提出。清代的张志铃在《画家品类举要》中将“婴儿”作为画之一科附在《画仕女论)之后,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唐张萱好画妇女婴儿,宋徐世荣工婴儿,勾龙爽尤善婴孩,得其态度,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神哉技乎。”①
那么,到底什么是婴戏图呢?从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的文献资料中并未对其进行界定,文献作者或整理者在记载中或是记录某些画家控画婴儿的高超技法,或是记载某些画家曾画过的婴戏作品,但对于婴戏图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题材内容却未有提及。现代研究者对婴戏图的概念也给于多种解读和界定。例如,畏冬先生认为,所谓儿童题材绘画,是指以表现儿童生活内容的绘画,这一类作品在我国古代画史中被称为“婴戏”“婴儿”或“孩儿”等。②这一说法较为宽泛,若以此为界定,那么牧放图、货郎图等也属于婴戏图,但他却又明确指出孩童牧放作品不属于婴戏类。王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种专门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通常叫作“婴戏图”,指的就是孩童题材的图画与图案。”此两种观点基本一致,皆认为婴戏图就是儿童题材美术作品。薄松年先生认为,“婴戏亦作戏婴,是风俗画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唐代描绘妇婴的题材中脱胎而出,至北宋成熟。多描绘孩童游戏和纠缠货郎,少则绘两三人,多则上百,借表现孩童天真烂漫的生活情趣,祈祝国泰民安,多子多福”④。此观点从婴戏图的题材、表现形式等多个角度阐释了其概念,但认为婴戏图是从唐代的妇婴题材中脱胎的风俗画,还需商榷。综合上述三位学者的看法,并对照中国传统婴戏图题材作品,笔者认为,婴戏图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与风俗画的交叉画科,但它既不同于“成教化,助人伦”的人物画(人物画中的孩童形象,其目的为陪衬、教化、巫觋,而非单纯地表现孩童生活),也不等同于记录社会风俗面貌的风俗画(其以展现社会风俗生活为主旨,虽包罗万象但不以展现孩童生活为目的),它是借用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融人了风俗画的部分题材内……
本书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图像演变为切入口,从纵向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图像的演变发展及其背后承载的社会观念变迁、历史文化演进等内容,梳理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界定了什么是儿童图像,并从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绘画中选取了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美术史中儿童图像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以及儿童身份的社会认同等关系,从中探寻儿童图像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