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上海生态建设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上海生态建设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14 4.7折 98 全新

库存1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大陆,梁志平,林超超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2160

出版时间2024-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4771684

上书时间2024-08-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大陆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史、社会史。承担多项国家和上海哲社课题研究。

梁志平 历史学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林超超 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史。



目录

上篇 1949—1976年

第一章 上海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立 / 002

第一节 垃圾清除 / 002

第二节 垃圾运输 / 008

第三节 垃圾处理 / 012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的缘起与常规化 / 017

第一节 以防疫为主导的卫生清洁运动 / 017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的兴起 / 021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的常规化 / 025

第三章 上海工业新区建设与工业污染治理 / 029

第一节 工业新区建设与环境污染 / 029

第二节 早期工业污染治理 / 031

第三节 清理生产垃圾行动 / 036

第四节 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 / 041

第五节 有毒废渣的处理 / 046


第四章 上海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 052

第一节 大气污染问题的爆发 / 052

第二节 20 世纪 60 年代的大气污染治理 / 055

第三节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 / 060

第四节 20 世纪 70 年代的困境 / 062

第五章 黄浦江水系污染与治理 / 069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上海水系污染 / 069

第二节 20 世纪 60 年代黄浦江水系的污染治理 / 077

第三节 20 世纪 70 年代黄浦江水系的污染治理 / 085

第六章 上海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 094

第一节 园林绿化建设的恢复 / 094

第二节 绿化“大跃进”的热潮 / 101

第三节 园林绿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 104

下篇 1977—2020年

第七章 水生态建设 / 116

第一节 上海水环境状况 / 116

第二节 污水处理与污染源防治 / 120

第三节 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 124

第八章 空气环境建设 / 136

第一节 上海空气环境状况 / 136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防治 / 138

第九章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 / 153

第一节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 153

第二节 工业危险废物的利用与处置 / 156



第三节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 160

第十章 噪声、放射性污染治理 / 167

第一节 噪声治理 / 167

第二节 辐射环境监管与治理 / 174

第十一章 产业新生态:循环经济 / 177

第一节 循环经济概况 / 177

第二节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 / 179

第十二章 人居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 183

第一节 城市绿化规划:从“见缝插绿”到“规划建绿”/ 183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189

第三节 绿化新亮点:森林公园 / 193

第十三章 农村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 / 201

第一节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 201

第二节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203

第三节 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20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 / 210

第十四章 湿地与自然生态保护 / 215

第一节 上海湿地资源基本状况 / 215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 219

第三节 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 / 224

第十五章 生态保护软环境建设 / 232

第一节 环境管理机构与顶层设计 / 232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 236

第三节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 239

第四节 生态保护科学研究 / 242

第五节 环境问题国际合作 / 244


第十六章 新时代上海生态环境建设新成就 / 249 第一节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 / 249

第二节 新时代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典型案例 / 254

结语 当代上海生态建设回顾与展望 / 263

附表 / 267

参考文献 / 293

后记 / 302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上海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立

1949年5月,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以后,新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面临的挑战除了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外,还及时把解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息息相关的生活垃圾问题提上工作日程。由于多年的战争,上海的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急剧下降,大街小巷垃圾遍地,传染病流行。同年6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卫生局环境卫生处,指导清洁总队和清洁所的环卫工作。接管后的市卫生局一方面开展突击清洁运动,于1949年6月至8月间,先后三次突击清除了接管前市区积存的上万吨垃圾以及台风过境后路面上堆积的垃圾;另一方面抓紧组织建设,完善职能分工。整顿后的清洁总队负责市区的马路清扫和垃圾清运,清洁所负责市区粪便的清除、运输和厕所管理。此后,逐渐建立起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包括清除、运输、处理等作业标准),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的环境卫生面貌。

第一节垃圾清除

近代以来,随着上海中心城区人口的集聚,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凸显。1854年上海工部局”成立之后,开始了对公共租界的垃圾处理。到19世纪70年代初,生活垃圾基本能做到每天清扫一次,每天清运的垃圾平均为40余吨。卫生稽查员掌管了约100名苦力,使用6辆马车和若干小车,进行垃圾清扫和清运。清洁工先用篮子和小车将垃圾从街道和弄堂里运出,集中在大路边,等待马车运走。外滩、福州路、汉口路等大路每天可以清扫两次。到19世纪80年代,部分道路每天清除垃圾3-4次。1897年,公共租界首次设置垃圾箱,从而改变了以往居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在路边的做法。1924年后,工部局卫生处把处理生活垃圾的工作交给工务处。自1929年起,工务处开始研究建立垃圾焚化炉,1932年底槟榔路(今安远路)与茂海路(今海门路)垃圾焚化炉正式运作,前者使用德国法兰克福制造的垃圾焚化炉,日平均焚烧垃圾163吨,后者使用美国纽约制造的焚化炉,日平均焚烧垃圾123吨。1936年后,因为经济原因和烟尘异味污染严重,两处焚化炉先后停用。此后,垃圾处理大致采用两种方式,即填筑低洼地或由承包商用船运往他处。①

法租界的垃圾处理由公共工程处工务科清道股与卫生部门配合进行。在一些大的里弄也设有固定的垃圾箱,箱内垃圾由看弄人清出堆放在路边。畜力载重车和卡车将堆放在各处的垃圾运往垃圾码头,畜力载重车每天往返2一3次,卡车每天往返4次。1929年以前,法租界弄堂内的垃圾没有明确的清运规定,许多清运人员只在弄堂里巡行,为某些业主将垃圾运出弄外,由业主支付一定酬劳。1929年,法租界加强了对清运人员的管理,改变了以往私下清除弄内垃圾的状况。1930年,公董局发布通告,要求每家每户在屋内设置有盖的垃圾桶,每日清晨在垃圾车经过时将垃圾桶放置路旁,统一清运。垃圾运出法租界的事务由承包商负责。

相比之下,华界内垃圾的清除工作起步较晚,且因地域广阔,一些地方没有或缺少垃圾箱,居民们随处倾倒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部分地区设有活动垃圾箱(底部装有轮子),由看弄人于夜间9-11时将箱内垃圾倾倒在路边,翌日清晨4时前用垃圾车运除;还有一部分地区允许居民直接将垃圾倒在路旁,……



主编推荐
20世纪60—70年代,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上海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改革开放后,上海提出建设生态之城的目标,在清理大气污染、治理黄浦江、苏州河水系和建设城市绿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从补短板到提品质、从重点治理到综合整治、从重末端到全过程防控的转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

精彩内容

本书作者在大量查阅档案、方志、报刊资料以及专业部门公开的文献、统计数据、案例的基础上,从环境史视角回顾和探究了当代上海城市环境变迁及环境问题的历史成因,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