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陵原环境变迁与西汉陵寝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五陵原环境变迁与西汉陵寝文化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35 6.2折 72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安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85748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8757209

上书时间2024-08-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安和,汉族,陕西武功人,党员,博士,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高校优势学科历史地理学(省重点扶持学科)学术负责人。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秦文化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秦汉思想史及秦汉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西北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五陵原自然环境变迁
第一节 五陵原地质地貌及水土流失
第二节 五陵原水资源及水文状况
第三节 五陵原气象气候演变
第四节 五陵原植被状况

第二章 五陵原社会环境变迁
第一节 五陵原地区的农业
第二节 五陵原历史时期的手工业
第三节 五陵原地区的商业
第四节 五陵原地区的交通

第三章 五陵原西汉陵寝文化
第一节 五陵原范围考辨
第二节 西汉帝陵的修建
第三节 西汉帝陵昭穆制度
第四节 西汉帝陵陵邑制度
第五节 西汉帝陵陵庙与庙制研究

第四章 五陵原陵邑居民生活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五陵邑居民生活
第二节 五陵原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五陵原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五陵原文物保护
第一节 从全国文物破坏情况谈文物保护与利用问题
第二节 五陵原的文物保护与利用
第三节 关于制定文物古迹保护利用规划问题
第四节 五陵原开发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五陵原自然环境变迁
  第一节 五陵原地质地貌及水土流失
  五陵原位于咸阳市区北部,地跨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泾阳县及西安市高陵区的部分地区。西起兴平市南位镇,东至泾阳县高庄镇,北至咸阳市区北界,南到渭水北岸,其中,景帝阳陵的陵邑和部分陪葬墓分布在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一带,面积约500平方千米,涉及的自然村庄约300多个,人口近百万。五陵原西部地区,海拔从390米到480米左右,由于原面比较平坦,坡度不大,南部与渭河一、二级阶地结合的陡坎落差只有数米,加上渭河北移距离较小,北部通过陡坎与北山接合,所以,水土流失现象不是十分突出。东部地区,主要指位于渭城区以及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的部分区域,海拔378-510米左右,这一带由于}胃水北移距离较大,据学者研究北移距离达4100米左右,二级阶地与黄土台原的接合部陡坎达20米左右,落差较大,再加上人为的开发使用,所以,东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原面北部常常出现崩塌现象,南部原面出现较多的冲沟,这些现象,对于五陵原地区的文物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五陵原东部地区的地貌特点非常明显,其中包括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黄土台原,地势呈阶梯状从渭河河床向两侧抬升。这里渭河河道比较宽浅,多心滩、边滩,枯水期河床宽300-500米,洪水期可达千米左右,河面高程约370米。河漫滩宽度2-6千米,高出河床1-3米,北岸较狭窄,南岸较宽阔。目前,河漫滩较高位置已被农民耕种,受洪水威胁较小。这里的组成物质,上部为细粉沙夹薄层亚黏土,下部为沙、沙粒为主,夹亚沙土、亚黏土,属全新统晚期冲击物。一级阶地渭河南岸较宽,2-8千米,北岸受渭河北移影响,宽度较小,在窑店一带约2千米,阶地高出河床7-9米,高出河漫滩2-6米,地形平坦,组成物质为全新统早中期冲击物,以粗沙、中沙夹黏土及亚黏土为主,一级阶地形成的时间约为春秋时期。
  二级阶地在渭河北岸,呈条带状分布,海拔400-410米,高出河床30-40米,高出一级阶地20-30米,阶地前缘有15-20米的陡坎,阶地宽约650-800米左右,从北向南向渭河倾斜,地面坡度1-2度。二级阶地上部为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下部为中下更新统细沙粉质黏土,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
  黄土台原海拔440-460米左右,与二级阶地后缘以高差30-35米的陡坎相连接,原面向东、向南倾斜,地表相对平坦,原边分布有西汉时期皇帝陵墓,由东向西主要有景帝阳陵及王皇后陵、高祖刘邦长陵及吕后陵、汉惠帝安陵及张皇后陵、平帝康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等。五陵原(即文献记载的咸阳原)就是介于渭河与泾河之间的黄土台原,它“南临渭水,北倚九峻”,历史上也曾称“毕陌”、“毕原”、“毕郢原”、“咸阳原”、“咸阳北坂”,等等。西汉时期,因为原上埋有西汉九位皇帝,其中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五座帝陵设有陵邑,建立县治,供奉祭祀历代祖先,所以,咸阳原也称五陵原。
  五陵原的中心区域就是渭河的二级阶地和黄土台原,是帝陵、皇后陵、各种礼制建筑如陵园、寝殿、便殿等,文臣武将的陪葬墓,各种陪葬坑等中心分布区域。当地人习惯上将二级阶地称一道原,黄土台原称二道原,咸阳原或者五陵原就是黄土台原和二级阶地的统称,或者说就是一道原和二道原的统称。从历史文化产生的历史环境考虑,亦即考虑到五陵原上西汉帝陵及其陪葬墓、礼制建筑等,五陵原东部南缘缘边地形地貌自秦末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有自然变化,也有人为改变。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冲沟发育和人为居住所引起的地貌变化。
  ……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五陵原环境变迁与西汉陵寝文化研究》利用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及实践调查资料等,重点关注五陵原自然环境变迁、五陵原社会环境变迁、西汉陵寝文化、五陵原历史地位、五陵原文物保护五个方面。《五陵原环境变迁与西汉陵寝文化研究》对五陵原环境变迁及西汉陵寝文化的研究,能够促进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涉及五陵原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问题的研究,能够对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参考作用。《五陵原环境变迁与西汉陵寝文化研究》可供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专业学者及相关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和参考。



媒体评论

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